笔者偶尔到过拍卖会,与拍卖行业无更深接触。但经常见到藏友拍来的东西,对拍卖会逐渐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拍卖行经历了多年的培育,目前的业务开展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由不得你不去关注。因此,就收藏与拍卖的话题与藏友交流一二,或有裨益。
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相比,显然是一个规模不大的行业。但多年来其所起到作用却极其引人注目。最显著的一点功劳是,为国家博物馆增添了许多藏品。1995年秋季,瀚海拍卖公司推出稀世珍宝张先的《十咏图》手卷,资深专家徐邦达先生力排众议,上书中央主管部门力主购买,在国家文物局等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以当时1980万元的天价买下并入藏国家博物馆,轰动一时,从此开国家博物馆从拍卖市场购买收藏品之先河。此后,多件在国外流失多年的国宝级文物通过拍卖拍回,进入国有博物馆馆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们为了打造企业形象,纷纷建起博物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成功地为民间博物馆提供了若干高等级展品。文物艺术品拍卖,提高了中国文化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与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国文物回归祖国,对加速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中国新兴的文物拍卖行业充满生机。
我国民间收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民间收藏家走进拍卖市场,极大地活跃了民间古玩艺术品交易。首先,民间收藏家进入拍卖场进行交易,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培养了保护文物的意识。众所周知,每个拍卖公司举办拍卖会,都要印制拍卖图录,要举办两、三天的预展,预展时藏家可以上手拍品试眼力。这就为收藏家、爱好者提供了与各类藏品接触的机会。拍卖行还会通过报纸、电台、互联网等媒体,普及文物知识和文物价值,宣传国家文物政策,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其次,为藏友淘宝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据一位藏友讲,他每年从大小拍卖会买回的东西不下一二十件,这些东西除了和藏友交易、交换之外,自己还要留下几件。他的体会是:在哪里买东西都要靠眼力,在拍卖行有着更大的优势,就看你会不会利用、发挥这个优势。进入拍卖会,先要排除以下几种顾虑和担心:有人说拍卖行不打假。《拍卖法》第六十一条拍卖企业“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但该条同时也规定了“买受人有权向拍卖人要求赔偿”、“拍卖人有权向委托人追偿”的条款,藏友需要维权时可以付诸法律。而实际情况更多的是,藏友参加拍卖会,大都具有一定的眼力。即使有些人眼力差些,因拍卖标的物都经过了拍卖行专家的鉴定,自己再仔细一些,一般都是有把握的。如果需要维权,可以上法院,实践中大都经过调解解决。有人说拍卖行的东西贵,这分两种情况:有些确实贵。藏友在拍卖会遇到的藏品,在古玩市场和地摊可能很少能见到,这时藏友就要把握机会。也有些不一定贵。一些小拍卖会,凭眼力从“无底价”拍卖中,常可买到与市场价格相当的东西,这已被常跑拍卖会的人所证明,这也是他们的货架上常有新货得到补充的原因。有人说拍卖会无漏可拣。这要看什么叫“漏儿”。彼时拍到手的某件东西此时交易,高价成交了,算不算“拣漏儿”?而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拍卖场的拣漏,还多指某场拍卖会已经开拍,因各种原因导致多数参与竞买的人未能如期到场,此时场内成交的东西就可能是拣漏的价格,这种情况很少。综上所述,尽管有些人有种种顾虑和担心,但多数拍卖会却总是人头攒动,一些大拍的拍卖纪录屡屡被打破,这多少说明了拍卖行业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到拍卖会买东西主要靠眼力,靠对标的物市场价格走向的评估,靠用智慧和行动把要拿的东西拿到手。从实践的经验看,是企业家收藏行为的,必须要有一个可信赖的顾问班子;是个人收藏行为的,除自己须具有一定眼力之外,最好还要有一个专业收藏的朋友圈子。中国文物内涵博大精深,企业家本人或收藏家个人,要成为收藏全才,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对某一专项做到十分精通也是很难的。如果有了好的顾问班子和一群有知识善交流的朋友,那么,就能比较放心地进出拍卖会了。
(李昆堂: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