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华兄见过多次,年富力强,才气逼人。所谓帅气洒脱,从其谈吐之中隐约可以感受;所谓一见如故,可以从我们都是踏实的路上人足以见得。永华个子不高,稍胖;谈笑从容,眉宇之间张扬着自信和敢为之心。他钟情于桃源境界,但又为曲高和寡,在慢慢书法路上,找到自己的同时,唤醒更多有书法爱好的人。他深居菏泽市里,低调为人,不张扬,不轻浮,为人谦和,处事周全。每每你会发现他健步穿过马路,彬彬有礼,骨子里透出一股孔孟之地的涵养学识。他与我讨论他的学书感言、学书趣事,平易近人,有老大哥的长者之范。也有时,他夜半醒来,他竟不能寐,遂披衣起床,趁妻儿熟睡,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对四壁古书,任思接千载,默默地享受万籁俱寂中内心的浮游。这是他与书法的空静交流,无为而有为,让心气逐渐浮起,达到天人和一的自我境界。
书法不仅仅是技法,而对心的修养格外重要。尤其当前社会浮躁、驳杂、纷乱以及多元化的冲击,能够耐住寂寞,就是人上人,龙中龙。永华兄是这样的人,不去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的过去,那些只是自己行走路上的脚印,作为记录可以;但更多的是鞭策自己,更加奋进。史铁生所说的“写作不过是为心魂寻一条活路,在汪洋中找到一条船”,就是永华老兄找的那个精神家园。书为心声,书在自在而为,这完全可以从他喜欢的“古剑不磨留养气,异书多读当加餐”对联中得到印证。近年来他很少参加展览活动,除客观上琐事多以外,就是想让自己沉潜下来,静静地享受池水尽墨的专注坦然以及读书深思的淡定悠闲,多临一些历代经典的和能给自己启发的名帖名碑,写自己想写的字,不盲从时风。事实上,这是回归自我,找到自我的最好方式。也许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能合他黯然合拍。
永华学书踏踏实实写钟繇,不去哗众取宠,不妄求,不急于求成,反而成绩日渐突出。有人说,意境不够,永华微微一笑:但凡能学到精髓一二,钟繇就足矣,让人不禁为之击节。他主张学书法不要仅仅描摹字形,他说那是技的层面,太肤浅了,还是要学古人的书法精神,把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了解详细,了解作者的生平,回归到那个历史现场,这才获得真知。这就是永华老兄的先知先觉之处。他敢为人先,是有充足的把握和内心的气度,这也是他的骄傲过人之处。
永华兄出生于东明,自幼受家学影响,对书法有天生的痴迷与爱好。生活从东明辗转于菏泽牡丹,求学求知展览也有菏泽到北京上海以及国外,心境日趋平和,视野日渐开阔。期间几十年的历练,让他处事有度,能屈能伸,书法开张自如。庄子的散淡情怀,牡丹的雍容华贵,在他的字里行间浸润着、透露着。他常常秉烛夜读,翻看古书旧帖,或临或写,洋洋洒洒,随性而为,不可求,不倦怠。他写字读书就是写心、养心、养气、养神。他把书法纳入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融入生活,就像洗衣做饭看孩子一样,让书法有了真实的“烟火味”,这是接地气的,也是他书法突飞猛进的原因。为文洒脱性情,为书狂放不羁,心在书中,笔在心中,游刃有余的徜徉,让他冥想、顿悟,书法的可爱带来他的真情。荣获全国第二届银河书法大赛青年组一等奖,新世纪全国书画大奖赛金奖,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全国书画家作品展金奖,第二、三届纪念毛泽东全国书画家作品展金奖,首届中国美院学生作品“造型类”二等奖,全国第四届赛克勒杯书法大赛二等奖。入展第六、七、八届全国展,第七届中青展,首届、二届扇面展,第二届正书展,第四届新人展,首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首届中国兰亭奖书法展,首届青年展,首届、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展,第三、五届楹联展,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等二十余次国家级重大展览。1995、1996作品应邀在日本、新加坡、香港展出。三十余件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档案馆等收藏。《中国书法》杂志2004年第9期专题介绍,出版当代中青年书法名家精品系列翟永华卷。这仅仅是对他局部的褒奖。
所谓“书法讲法在于器,书法无法贵于道”。永华的理解,书法作品首重气息格调,切忌雕饰造作。如同一个人由内而外透出的精神气质,作品气息自然要追求雅逸清正、味厚神藏,格调既要高古又要体现时代气息,要经得起品读,要有余韵,要力求体现书家的性情品位。尤要摒弃创作中为形式而形式的装扮成份,挖空心思的经营布置、拼接修饰等书法本体以外的画蛇添足式的手法,切忌“戴着假面具跳舞”;其次在审美取向上追求古逸清雄、拙朴厚重。审美取向是书家个性语言表达和作品风格形成的重要牵引,是艺术创作的灵魂。
永华在审美追求中,既与古为徒,又尝试独抒性灵。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感受自然生灵和天地造化,这样便脱去胸中尘浊,达观通透。他通过读书,思考,从生活中感悟人生,从人生中感悟书法,已敬畏的心态对待自然万物,不断磨练、砥砺和提升自己,努力让自己的心态沉潜、安静下来,笔墨中流淌的心性、灵气才会愈加古逸、清纯、浑厚。因而他的作品注重规模气象,追求文心内涵,将金石味和书卷气的融合,直取魏晋气度、汉唐精神。
永华虽出身贫苦,但深受孔孟文化的影响,爱妻育子、尊师重道。永华常常不远万里,经常拜见老师,虚心听取教诲,勤勉对待学问。他不仅身体力行书写自己的人生,也在挥洒自己的书法,而他在东明时就组织学习临摹书法大赛,带动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他从不健谈此事,他只是想踏踏实实做好自己以及自己的事业,这就是他的幸福。
“下笔当有千古之幽思”的永华,越来越注重悟。其实这就是书圣王羲之的“永”字八法,从点画出发,回归于点画本身,一比一捺,构成了永华兄对字的敬重和深爱。作品笔笔落实、心到意到、毫无装饰制作、拼接粘贴等流行形式,而是在追寻、回归传统的自然书写中传递出了人文情怀和时代审美意趣。他在钟繇王宠之间往来而又不沉湎其中,挥毫间举重若轻,看似随意,实则有意,随弯就曲,因势赋形,造就了他的“永”字八法,也是他的升“华”始新,祝愿他创作出更多的佳作来。(任怀强,著名书画主持人、评论人、策展人)
翟永华,1962年12月生于山东省东明县。1999年--2000年研修于中国美院书法篆刻专业。2006年9月--2007年9月就读于中国书法院研究生班,现受教于国家画院邓嘉德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之乡联谊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菏泽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菏泽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菏泽新闻书画院副院长。
作品荣获全国第二届银河书法大赛青年组一等奖,新世纪全国书画大奖赛金奖,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全国书画家作品展金奖,第二、三届纪念毛泽东全国书画家作品展金奖,首届中国美院学生作品“造型类”二等奖,全国第四届赛克勒杯书法大赛二等奖。入展第六、七、八届全国展,第七届中青展,首届、二届扇面展,第二届正书展,第四届新人展,首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首届中国兰亭奖书法展,首届青年展,首届、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展,第三、五届楹联展,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等二十余次国家级重大展览。1995、1996作品应邀在日本、新加坡、香港展出。三十余件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档案馆等收藏。《中国书法》杂志2004年第9期专题介绍,出版当代中青年书法名家精品系列翟永华卷。北京翰海2010年11月20日拍卖其小楷长卷,最终以44800人民币成交。2012年被评选为全国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书法家,菏泽市百名模范人物,山东齐鲁文化之星。2012年12月随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的书法代表团到马来西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附:翟永华学书心得
1,学书三十年,心得十二字:方向明确、方法正确、真情流露。
2,多年来,我的书法观念是:以传统为根基,注重诸多修养,理清艺术观念,不断调整自我,写出艺术个性。
3,米元章、王觉思三十多岁留下不少作品,写得那么好,绝不是技法问题,而是思想境界认识的高度问题,认识问题的高低制约着书法技法的高低。
4,临帖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在于解决问题。我的心得是,写一字要经三步骤,一要找出字的主笔,分析每一笔画的方向、长短、粗细、起行收以及点画之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二要细临这个字,临后与其细细对照,找出差距,再写一遍;三要检查一遍,找出毛病,写好就写好,写不好就别难为自己,先过去写别的字,这字以后再练。
5,书法对我来说,一不为养家糊口,二不为进身之阶,就是一种爱好,发自骨子里的爱好,所以才能三十年如一日。
6,一个真正的书法高手,不是在峰尖上,不是在热闹处,不浮在表面上,而是暗下功夫,自得其乐。一旦亮相,必出精彩。
7,我写了两年钟繇没有写进去,痛苦极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一本王宠的小楷,似曾相识,非常喜欢,就拿过来临,忽然发现王宠的小楷是从钟繇过来的,半年后再写钟繇大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我暗自惊叹,王宠老爷子给我搭了个桥呀!
8,机遇犹如梯子两边的侧木,品德才学与能力犹如中间的横木,二者兼有才能成为攀向成功的梯子。
9,每天利用闲暇时间划空五百字,这是我多年的习惯,目的是熟练自己平时学习的经典,从用笔到造型,有机会检验,找出问题,受益匪浅。
10,入帖与出帖的问题应当是这样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要说明的是,到虎穴后得虎子你必须成功出来,不然老虎会把你吃掉。
11,学书法就像炖肉,不能急于求成,想让肉味鲜美可口,必须猛火煮文火温。
12,弘一大师书法,表现出一个内心真正纯净的人生心迹,去尽了所有繁缛之后的真性情、真善美,为我们留下了简到极处、纯到极处、空灵而透逸、鲜活而优雅的舞蹈——力之舞蹈、美之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