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做一个画家十分困难,我很幸运,50多年,一直在画。”日前在徐汇艺术馆举办的“春深似海──徐嘉炀现代水墨作品画展”开幕式上,徐嘉炀面对众多知音,十分兴奋。
色彩和生命力来自充分自信
此次画展是香港书画学会会长徐嘉炀首次在上海办个展,画展由新闻晨报、上海徐汇艺术馆和洋凯文化有限公司联合主办,60多件作品,以现代山水国画为主,其画面中无处不在的明丽色彩、涌动的生命感以及中西合璧的艺术气质,深深打动了参观者。
虽然徐嘉炀已经功成名就,先后担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香港书画学会会长、香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作品在北京保利、中国嘉德、佳士得等大型拍卖会上受到追捧,众多权威艺术机构和大型跨国公司争相收藏其作品,但他仍感觉在香港从事绘画并不容易。对于他的画风,传统的画家认为不够古,现代的画家感觉不是一路而排斥他,而徐嘉炀的态度是不理会,自己埋头默默创作,因为他的传统根基和现代理念均非一日之功,绘画者的胆量来自充分自信。
恩师带来张大千泼彩秘诀
徐嘉炀1942年生于北京,10岁起定居香港,自幼就跟随书画家父亲学习传统文化,成长道路上,又有三位恩师给予他充分的滋养。第一位是京派大家于非闇的弟子唐鸿,让徐嘉炀打下扎实的院体工笔画基础; 第二位是上海美专毕业的彭袭明老师,带徐嘉炀临摹宋画;第三位是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让徐嘉炀的绘画结合了写生。
传统艺术根基深厚的徐嘉炀说,“我热爱传统,但在香港,接触西方文化艺术很多,我就在想,能否把传统绘画拿到现代家居环境中去呢?”
唐鸿老师是从台湾到香港的,他与张大千交好,所以传授了张大千晚年泼彩的秘诀给徐嘉炀。张大千专门到日本学习染布的事迹深深触动了徐嘉炀,徐嘉炀通过到日本学习色彩学,感受到那种对色彩进行细致科学分析研究而带来的绘画新境界——在日本,单单一个石青就可以被分成几十种。
大自然教会他大胆用色
40多年前,徐嘉炀去山西一个小城市,一下火车,看到眼前大山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紫红色,让他极为震撼。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告诉他用色完全可以再大胆些,多年来的传统功底使得他在色彩与水墨交融的探索这条路上走得非常远。
如今,徐嘉炀在绘画上又有所回归,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西画的透视、对比、景深、焦点、主题等方法。他说,以前人画的山水需要慢慢读,而现代人因为生活环境完全变化,需要直接的感受。
徐嘉炀中西融合的绘画不但深受国人喜爱,也能打动老外,这在中西文化非常隔阂的国画界是罕见的,因此徐嘉炀的作品收藏者名单中有渣打银行、瑞士银行、柏克莱银行这样的跨国大公司。
以个人财力做文化推广
深知在香港画画不容易的徐嘉炀,长期以来也对内地艺术家有许多义举。他于上世纪80年代帮助过不少从内地到香港的画家站稳脚跟,同时,也是第一个将台湾画家引入到北京办展览的人。他以个人的财力做两岸三地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推广,自己却毫无利益考量,他的出发点只是一种同道间的惺惺相惜。他回忆起早年在香港跟赵少昂先生学画时,赵老师家居狭窄,是在一张双层床的下层床上,铺开宣纸教他学画的。
对于上海,徐嘉炀十分心仪,他感觉这里是一个文化深厚又能兼收并蓄的地方,对于绘画创新十分呵护。谈到自己的画,徐嘉炀表示,自己是从传统中走出来的画家,即便自己的探索有人不认可,但经过若干年后,一定会比现在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