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言传身教 进德修行

时间 : 03-02 投稿人 : 枇杷 点击 :

中国旧式教育最可宝贵的理念,我以为就是“言传身教”、“以德服人”。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承正因为此而绵亘不绝。然,近百年的中国艺术教育受西风东渐之影响将此打破,只教学生糊口之技,而不知养德,中国画发展之危机殆由此生。

所幸,国中美术界德高望重之张立辰先生,于坚持纯粹之中国画写意精神之创作外,尤耿耿于中国美术教育之本我体系的重建。先生之所以有此文化宏愿和心力,得益于先生说的:在杭州浙美上学,聆听了潘天寿等诸位德才兼备、识见宏阔的老先生们的学识蒙养,吃到了很纯正的第一口奶,而潘先生所提出的“中西绘画拉开距离”论,更是在张先生内心深处播下了种子,在先生北上数十年的中国画创作和教学中,这种理念渐次发芽、生长、成熟,也形成了张先生独到的中国画教学理念,即弘扬中国画写意精神,重建中国画教学体系。而如何重建?张先生既有中国画学理上的细致梳理,更重要的是,张先生不顾高龄,以“游于艺”的理念带领学生外师造化,最重要者,张立辰、胡萍夫妇不计功利,数次带学生下江南“访师问学”,少则十数人、多则几十人,这次更是多达百余人,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如他求学一般细细体会江南的品味和诗情,感受江南那些老先生们的高风灼见。

是故,壬辰三月之初,于江南烟雨中,北国百余学子,在先生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先是在苏州西山赏冷梅、游曲园,尽管寒天不暖,梅蕊未开,但先生说,梅花之美,恰在冷艳中保持本色,蕴涵生机。也是,假如梅花漫开,妖妖艳艳,何来赏心两三枝之美?

梅花或许真的要在寒冷中见其幽致,但在杭州中国美院学术报告厅4天的“访师问学、求是得真”的活动中,在中国美院研究生处毛建波处长及其同仁刘海勇老师等大力协助下,邀请到了共计60余位江浙沪三地颇具声望的专家学者,以热情的心态、高屋建瓴的学术真知、高超而又饱含高情厚谊的笔墨示范,让在场的学生品尝到了如张先生所说的比满汉全席还要满汉全席的精神大餐和视觉大餐,也在中国美院掀起了空前的中国画学术热潮,套用中国美院很多老师和学生的感受说:中国美院学术报告厅从来没有如此热烈过。而此种热烈的场面,想来是多少学习中国画的学子们内心所期望的,当看到那么多须发皆白的先生讲述他们学习艺术的经历过往,讲授他们亲身感受到潘天寿等老一辈美术家的高风气骨,用他们一生的绘画实践给我们笔墨示范,我作为亲历者,不由得说我们中国文士中“言传身教”、“德才兼备”的师德传统已然恢复,他也激活了很多亲历者内心本已淡漠的雅怀和温情,尤其是当我们在年届八旬的曾宓先生的三石楼,看到曾宓先生和张先生以及毛建波老师等亲切互动,笔墨晤谈、乒乓切磋、声歌荡漾处,老先生们就是以他们乐观的心态,幽默的谈笑,于雅玩中让在场的学子感受到高阔的艺术情怀,此种身教自然要比死板的说辞感动内心。

张先生曾说:作为中国画家,常去博物馆看古画,相当于给“祖宗”上坟。而中国文化中将“天地君亲师”牌位供奉中堂,是传统,更是德行。说明中国人内心深处敬天地、守伦理纲常。正因为此,此次江南访学活动中,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由张先生、胡萍老师率队带百余弟子到杭州玉皇山新建的潘天寿先生诗亭和墓地行祭拜大礼。巧合的是,潘天寿先生的儿媳,也是潘公凯先生的夫人励古仪老师正在杭州,听闻此事,更是亲自给学生们讲述潘先生诗亭和墓地建设的因由。当此际,天降微雨,在烟雨山林中,张先生率队于潘先生墓前静立,百余学子手持素菊环列,天雨簌簌,雨雾环绕,周遭宁静而肃穆,诗亭背后如巨幛的山石更是萦绕在雨雾之中,虚渺而巍峨。张先生一声:潘老我带弟子们来看您了。眼角早已泪眼模糊,学子们闻声动容,其后更有学子雨中发自内心的深情跪拜,更让江南烟雨增添了些许动容,想必潘先生泉下有知,定当会心含笑。

当学子们的心还依旧徜徉在这些生动而温情的记忆里,内心的感动还没有稍歇的空儿,我们又乘车踏上征途前往潘天寿先生笔下洋溢着盎然生机的雁荡山,尽管此时山花未开,寒气未消,但是雁荡的烟云和雨瀑,早已把学子们求知若渴的心深深浸润,半月间兴游灵岩奇峰、东西瑶台、大小龙湫、方洞排云、显胜幽径,或游、或摄、或画、或写,即便是晚间众学子在雁荡山脚下的偶或小醉,造化之奇都慢慢浸透在学子们的骨髓里,都将会在老之将至时,成为唏嘘慨叹的谈资。

正是如此,江南的品味也如春雨一般慢慢渗透,烟雨中有诗情,也有德行,浸透在心里复又徐徐幻化到纸上。

——参加“访师问学、求是得真”教育部张立辰中国画博士课程班、写意高研班,中央美术学院写意高研班南下杭州访师问学暨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中国书画研修项目有感

相关文章

  • 持续十年做香港国际古玩展的底气在哪[图文]
    持续十年做香港国际古玩展的底气在哪[图文]

    香港国际古玩展现场从最初的“赔钱生意”到现在成为国际上知名度颇高的古玩博览会,资深经纪人、国际古玩展创始人翟健民也坚持了十余年的时间;从香港机场到湾仔,涵盖了海内外的重要古董商在内,这一路走来,用翟健民的话说是,不容易,很累。“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香港就曾经做过这样的博览会,但是那个时候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博览会也是由英国人来做的,我就深深地感觉到当时的那种民族歧视,那种感觉太心酸了,...

    146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晚年马奈如何表现现代之美[图文]
    晚年马奈如何表现现代之美[图文]

    近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新展“马奈和现代之美”呈现了马奈晚年的一系列作品,从时髦女郎的肖像到色彩明快的水果静物,马奈透过绘画表面所展现的愉悦性,表达当时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展览的确展现了晚年马奈如何表现“现代之美”,但忽视了他作品中对于社会、政治与历史更为深刻的剖析。作为现代绘画史上的重要任务,马奈明白,如果他能够透过表面看到更为丰富的内在的话,即使是一条裙子、一束花,也能表现反叛和沉思。《草地...

    56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当陈淳的花鸟笔意遇见髡残《禅机图》[图文]
    当陈淳的花鸟笔意遇见髡残《禅机图》[图文]

    知名文化老字号朵云轩2020年将迎来创建120周年,朵云轩集团将于2020年9月举办“大美朵云丨朵云轩一百二十周年藏品特展”,在朵云轩艺术中心公开展出。这些展品中,部分曾亮相于重要展览,亦有从未公开展出之作。本文叙述的是陈淳《玉堂富贵图轴》里的花鸟笔意与髡残《自跋禅机图卷》中禅宗执于不执的佛性表征。陈淳《玉堂富贵图轴》倘若提及明代花鸟绘画,必有“青藤白阳”之说。青藤自然指的是徐渭,白阳就是陈...

    172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名家刻书画家用印收藏前景[图文]
    名家刻书画家用印收藏前景[图文]

    马万里刻熊松泉用印三方◆袁邦彦篆刻自秦玺汉印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千百家的探寻摸索,终于从一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雕琢技术,逐步演变成了一门与书法、绘画密切相关的,通过利用中国古代文字来表现美的大宗艺术门类。而纵观元代以降的篆刻发展,文人治印如同创作书画一般,除掌握基本技巧以外,其文字美皆源自...

    43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被误读的梁启超及民国书法[图文]
    被误读的梁启超及民国书法[图文]

    梁启超(1873-1929)今天我们所谓的“民国热”,其实是虚幻的、模糊的,缺乏对具体人物、具体事件的具体认知。那些过早逝去或凋零的艺术家,真的就是被艺术史无情抛弃了吗?还是被我们选择性地遗忘?好在还有梁启超这样的人物在今天获得了逐渐理性的认知。“无人出其右者”很多人有一个错觉,以为梁启超的字以前不被看好,是因为水准不够;现在被看好,是因为他的政治名声和学问名声。不得不说,持此观点者不在少数...

    121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解密《清明上河图》玄机:隐藏作者对社会的隐忧[图文]
    解密《清明上河图》玄机:隐藏作者对社会的隐忧[图文]

    “宋本”《清明上河图》中,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这些细节真实地反映了宋徽宗朝初期已日渐衰败的军事实力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资料图片您知道《清明上河图》有多少种版本吗?这些版本是单纯临摹张择端还是另外创作的呢?它们都是对清明节民俗的描画吗?它们都...

    98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巴黎画派:无法左右画坛 那就做自己好了[图文]
    巴黎画派:无法左右画坛 那就做自己好了[图文]

    巴黎是现代艺术的摇篮,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一个个惊心动魄的艺术运动都在巴黎诞生。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都是以巴黎为起源地,甚至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俄国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风格派艺术运动也无不以巴黎为出发点。除上述艺术流派外,巴黎画坛上还有一部分不参与任何流派的艺术家们。他们虽然力量相对薄弱,左右不了画坛的发展,但是却都能够顽强地保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对20...

    128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秦代李斯尚存书法真迹,你信吗?[图文]
    秦代李斯尚存书法真迹,你信吗?[图文]

    一家与“京师瓷”邱季端相关的民间艺术品检测机构称近日鉴定了民间收藏的秦代李斯及唐代怀素、颜真卿等的书法名迹。对此,曾供职于上海博物馆的资深文物专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修复学院副院长季崇建今天看了这份报告对澎湃新闻说了三个字:“太扯了!”。报告称,这场鉴定检测出了秦代李斯的到代纸上书法。并称“李斯的书法证明中国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前就有了纸”。上海龙美术馆创办人、收藏家刘益谦曾以巨资在法国购买过...

    167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玉来:谈谈山水画的构图技巧[图文]
    刘玉来:谈谈山水画的构图技巧[图文]

    刘玉来作品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同于一首优美的乐曲,能予人一种张弛奇妙的韵律感和错落有致的均衡美。山水画的“音符”是画面上的诸景物组成。树木、房屋、石头、河流、泉瀑、土坡、山体、路径、云雾、草丛、人物、动物等等。这些局部都是形成画面的所谓音符,怎样合理的调配这些音符形成一首优美的歌,则需要画家精心的设计。我们知道,国画山水画、花鸟画都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实景,它是画家根据现实中的真实自然景物搭配的规律...

    197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名家吴晓毅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名家吴晓毅作品赏析[图文]

    吴晓毅,锥屋主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专委会秘书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代表作品:《猫》于1999年获《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览》优秀奖;《大山印象》于2003年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老墙·鸽》于2005年入选《首届中国写意画展》《桂林印象·夏》《桂林印象·春》收入2006年《中国绘画年鉴》绘画作品卷;《夏日》于200...

    130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道法自然 直抒性情—当代著名画家苏冠人作品鉴赏[图文]
    道法自然 直抒性情—当代著名画家苏冠人作品鉴赏[图文]

    苏冠人,1960年生,广西防城港市人,研究生学历。苏冠人国画、油画双栖,现为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西民族书画院高级书画师,广西防城港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百幅作品发表于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几十种专业艺术杂志、大型画集、电子图书,并展出于各种专业展览会和拍卖会上。2010至2013年连续两年被《中国收藏》杂志提名为“百名作品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和“百名作品最具收藏升...

    174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绘画还是雕塑? 这是个问题[图文]
    绘画还是雕塑? 这是个问题[图文]

    《拉奥孔》,雕塑,高184cm,罗马梵蒂冈美术馆藏就像许多其他重要问题那样,关于绘画和雕塑谁更胜一筹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但至少这种无谓的争执已经停止了。相对于自己不了解的艺术形式,雕塑家和画家无疑还是更钟爱自己从事的艺术,但他们已经不再认为有必要将自己从事的艺术捧到高人一等的地位了。在这个时代,我们已不会再去探寻雕塑是不是一门比绘画更尊贵的艺术,但我们确实会致力发现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共性、差...

    170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高公博:一蓑烟雨任平生——记著名艺术家阎正先生[图文]
    高公博:一蓑烟雨任平生——记著名艺术家阎正先生[图文]

    【工艺中国 人物专访】人格的最大魅力,是让接触自己的人都感到特别亲切与快乐;而人生的最大成功,也就是用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件美好的事情。眼前的阎正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人,一位极不普通且德高望重的人。中国国画大家、著名艺术评论家阎正认识阎正先生已经九年了,这时光虽然不算漫长,可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人生经历中难以忘怀的 “感叹号”,他是我的良师,更是我的益友。从他身上会发现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

    101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在茅盾手稿中静品作家的思量[图文]
    在茅盾手稿中静品作家的思量[图文]

    2021年正逢文学大师茅盾逝世40周年,一份珍贵的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的现身引起了各方专家的注意。《谈最近的短篇小说》是茅盾写于1958年的评论文章,载于当年的《人民文学》第6期,文章的手稿共30页,全部用毛笔写成,纸质微微泛黄,手稿的书写呈现出典型的文人书法特征,笔迹中体现出温文尔雅的仪态和清雅不俗的风骨。由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办的“从茅盾手稿谈作家手稿...

    76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画家耿建[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画家耿建[图文]

    耿建(Geng Jian)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师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安美术学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动笔为魂——大画家石鲁先生造像》耿建笔下的生命气息刘成章黄河自古流在那里。千百年来,一场又一场的大风,卷着黄沙,扑打着人们的脸膛、胳膊和血脉,也许正因为如此,后来出了一首流传很广的歌...

    161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