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家具既有对古典家具用材、款式的尊重与继承,又体现了对古人清雅端庄、自在山水等生活方式的推崇
新中式家具在古典家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家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古典红木家具塑造着人们坐卧行立的姿态,也受到建筑空间、生活习俗的制约和改变。流传至今,红木家具的款式、用材、作用都出现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其内涵的“东方精神”却没有改变,并以经典或改变后的形式继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家具与身体的互相“塑造”
家具的最基本功能是被使用,直接接触人体,反观之,人的坐卧行立,也受到家具的制约和塑造。古典家具的发展史,也是古人生活方式的进化史。以宋代为分界线,中国人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家具中的坐具也从低矮的席子进化成框架结构的木椅。明清两代的红木家具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家具器型的集大成者,如今研究古典家具的器型,可以从中了解古人在室内的一举一动。可以看出,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时刻改变,但是传统文化中与家具息息相关的行为准则,至今被现代人尊重并推崇。
家是放松自在的地方,家里最重要的、被使用最多的便是坐具、床具以及桌案类。其中,古典家具中的坐具最具特色。在如今看来,明清两代的各式坐具,无论宝座、官帽椅、圈椅,都没有现代家具舒服。例如龙椅,其靠背、扶手雕刻了龙纹,而且采用的是凸出的浮雕工艺,身体靠上去只觉得凹凸不平;而且宝座座面一般较大,与周边的围板有一段距离,使用人不便倚靠在围板、扶手上。其较大的尺寸、复杂的结构,都是为了王者尊贵气派及等级地位的象征。例如明清两代常见的官帽椅和圈椅,虽然有S形靠背板和搭脑,可以称之为红木家具中的“休闲家具”,但是靠背板和座面往往呈直角,坐上去很难完全放松下来。
至今,现代家庭中的坐具材质、款式多样,在客厅中,沙发是主流的坐具,但是正是因为红木家具的“不舒服”,反而成为现代中式风格中书房、餐厅家具中常用家具。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周京南告诉记者:“如今,如果家中使用中式风格,书房中的家具还是以明式家具为主。在古代,书房家具中的坐具或者官帽椅、或者绣墩,沿用至今。古典家具中的坐具不能让人完全放松,扶手、搭脑的设计已经规定了使用人的坐姿:脊背挺直不可倚靠、双手放置于扶手上小臂与上臂呈直角,如果坐累了可以暂时靠在椅背上、后脑勺放在搭脑上进行休息。如果是椅子上使用较软的材质,例如海绵、布艺或者皮质,人坐进去会‘窝’下去,身体懈怠下来,不利于阅读、学习和思考。”
同理,现代中式风格中,靠背椅也常常作为餐椅出现。中式风格布局中,餐桌往往是圆形设计,便于形成围合空间,靠背椅没有扶手占据空间不大、便于摆放,而且让使用者保持后背挺直、不坐满座面、不依靠后背两边,保持了端正的就餐礼仪,便于塑造出高端正式的就餐环境。
由于消费群体的逐渐年轻化,新中式家具的设计越来越和现代的环境相协调。资料图片
“屋肚肠”的进化史
民间有俗语“家具是房屋的‘屋肚肠’”,建筑的形态与规制,也决定了内部家具随时代、地域的变化而改变。中国古典建筑一般由梁和柱构成,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这种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房屋往往以四根立柱为一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由于房屋的重量往往有木结构承担,墙壁不承重,与如今的混凝土钢筋水泥为材料的建筑相比,房间内部很少有水泥墙壁作为遮挡,更为通透自然。随着建筑形式发生改变,屋内陈设使用的家具自然也在变化,但是古典家具所带来的清风古韵,在现代建筑中也以各种形式传承。
古典建筑室内流畅、通透的环境,给予木质家具很大的自由,也衍生出中国独有的家具品类--屏风,以及类似屏风作用的隔板、碧纱橱等。作为室内空间的风格用具,屏风材质多样,尺寸多变,也可以折叠移动,能变身为插屏、折屏、挂屏、炕屏、桌屏,给予空间无数的变化可能。屏风上的图案、用材、装饰物不同,呈现出或富贵、或清雅、或朴素、或禅意的空间意味来。此外,隔开卧室与厅堂的碧纱橱、向阳的雕刻花窗,都有类似的效果。碧纱橱将大厅与私密空间隔开,透过纱隔可以望见外部景观和主客的活动,其隔扇的裙板、绦环上做各种精细的雕刻,两面夹纱,上面绘制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精美的绘画或题写诗词歌赋,装饰性极强;镂刻雕刻花窗图案丰富,多采用谐音与暗喻方式,不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还具有采光通风、防尘、分割空间的功能。
在如今的家庭装饰中,不仅在传统的中式空间中屏风常常出现,也出现在普通空间中。在面积较大的别墅、平层住宅中,屏风、花窗类的设计,突破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将封闭的室内空间通过若有若无、半遮半掩的方式,隔断出婉约通透的风格。即使在普通住宅空间,玄关与客厅之间也往往见类似的设计,保证了空间的通透照明,并赋予空间节奏韵律。
与此同时,随着居室空间的改变,有些传统的红木家具已经不适合现代生活。例如极具封闭性的架子床、拔步床,往往由立柱、栏杆、床顶构成,适用于层高较高、坡顶结构的古建筑中,而在现代家庭空间中,如此结构繁复的家具不仅尺寸较大,显得空间逼仄,而且给人压抑之感。现代中式卧室空间中,有保留古典床具的特色的寝具,只不过立柱数量减少,往往是位于四个床角的四个木柱,再加上简单的横梁连接,搭配上帷幔布帘,也不失古典婉约的韵味。
新中式家具比传统古典家具更为简约,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家具文化随着时代变化
家具制约着人坐卧行走的姿势,而人的生活方式也对古典家具进行着取舍。当今红木家具的内涵,既有对古典家具用材、款式的尊重与继承,然而追究其深意,又是对当时古人清雅端庄、自在山水的生活方式的推崇。因此,古典红木家具在传承的过程中,也经受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和改变,一些家具的款式尺寸有所变化,一些家具的使用功能有所变化,而更多家具形式、陈列观念仍未改变,被当今人重新重视起来。
例如古代的厅堂与当代的客厅,虽然名字相差一字,但是功能大不相同。据周京南介绍:“古代故宫中的大殿、民宅中的厅堂,实际上是商量大事的聚会场所,例如皇帝与大臣商量政务、家族中商讨宗祠大事,都在厅堂中进行,有点现代‘会议室’的味道,因此厅堂中的家具陈设是很规矩、很守秩序的。在故宫中,厅堂之上只陈设一把宝座供皇帝坐,其他人要站在或跪在两旁,并没有坐具;民间中厅堂的常见设置便是进门有一张八仙桌,两边对称两把圈椅,还有对称式的两列坐具。而我们当代人使用的客厅,往往承载的是小家庭、亲朋好友的会客交流的功能,在古代,这部分功能反而是在书房中进行的,古代书房往往供好友、闺蜜等小范围人群使用。”
这种功能上的变化,也导致了古典家具的使用功能变化。在当代的中式风格家庭的客厅中,往往没有足够大的空间展示对称陈列式的坐具、靠墙的长案、装饰用的挂屏,罗汉床、小绣墩这种装饰类、带有休闲意味的家具,反而有机会登上了“大雅之堂”。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因此,在古代建筑中,罗汉床往往放置在书房、卧室等较为休闲隐秘的空间。在当代中式居室中,罗汉床可以放置的范围更为宽泛:摆放在客厅中,可以与现代风格的沙发和谐一致,配之茶香、熏香,还原古代优雅从容的生活方式,或者摆放在卧室或书房,既可以双人端坐其上,下棋交谈,又可一人躺卧其中,享受轻松时光。
此外,一些古典家具中的经典之作,虽然经过近百年的历史断层,现代反而被重视起来,并以其他形式出现。例如古代书房所用小物都盛盘,一盘可以盛放多种东西,有的是单层和多层多种款式,还带有抽屉,简约美观而实用,一般四周都做有栏杆,这种文具与当今常见的书桌上的文具收纳盒功能款式十分相似。
红木家具是人使用的器物,它的流行和继承受到社会经济、生活习俗、建筑功能等诸多影响,流传至今,其内涵的“东方精神”却没有改变。著名设计师顾吉舒表示:“可能在当代社会很难呈现出明清两代红木家具的巅峰风采,但是古典家具中的东方文化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家具的设计方式。家具的形态是由人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即使在现代社会,人们心中还是崇尚古典生活中的淡雅、好情山水等生活理念,这是新中式家具、新中式文化颇为流行的原因。古典红木家具的款型、用材可能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但其精髓并没有随时代被忘记,而是在使用和传承的过程中延续了生命。”
现代皮革材质与传统木材的结合,让新中式家具更具独特个性。
■ 链接
传统木材的别样价值
传统家具作为日常器用,其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被广泛认识。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员周京南告诉新京报记者,传统家具用材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但不被大多数人知道的是,很多家具木材也是中医药宝库的组成部分,药用疗效明显。汉代以后的大量医药典籍,其中有专门记录中草药物的“本草类”书籍和综合用药的方剂类著作。
他介绍说:“例如唐代出版的《唐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这些中医药典籍里收录了大量经验良方,其中涉及到的单味草药和方剂中的药物组成里,有很多也是传统家具制作的重要良材。”周京南介绍说,在其所著的《木性药考--中国传统家具用材的药用价值研究》,总结了紫檀、黄花梨、榉木等十种具有明显药用价值的代表木材。例如,海南黄花梨从中医角度来讲具有行气止痛活血之功,而西医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具有治疗心血管病、抗氧化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抗炎消炎、镇静安神等,是一味广谱治疗药物;紫檀入药,可以治疗外科疾病、妇科疾患、小儿科疾患、内科等疾病;楠木入药,可以治疗霍乱、胃病、中耳炎、脚气等病症,疗效范围从传染性疾病、内科疾病到皮科疾病,都有应用;黄杨木本身具有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之功。从传统家具用材的木性研究药理之性,可见中国传统具的另一番博大。
即使是新中式家具,在细节上也传承了古典家具的精细。
新方法传递红木文化
红木文化范畴广阔,不仅包括木材文化、古典家具文化,由此引申出来的古典生活方式、中式生活情趣、传统价值观都可以从古典家具的制作、款型中看得出。如今,红木家具因为材料日益稀缺、制作工序复杂等原因价格较高,其背后所承载的红木文化也不被广大消费者了解。红博馆总裁曾永杰表示,红博馆致力成为中国红木文化的引导者,也是将“博物馆”概念引入红木家具行业的首创者。红博馆倡导以文化推动市场,传承文化经典,首先就是让广大消费者了解、热爱红木家具。他表示:“海南黄花梨、紫檀、红酸枝这些珍贵材料所制家具,其收藏价值、文化价值已经超过使用价值,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国家标准《红木》中,还有诸多可以被大众消费的材料。红木家具作为传统行业,在与互联网、金融领域结合中,也有很多尝试。例如红博馆推出的红木众筹项目,选材以入门级的大果紫檀和奥氏黄檀为主,色彩明亮,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明式书房系列六件套众筹价格5万元即可实现,让那些认为红木家具是高大上、款老色陈的八零后消费者,了解到红木家具也并非高不可攀,颜色并非沉重不可接受,让更多人通过合理门槛初涉红木,进而逐步加入到红木文化中来,为行业孕育更大更广阔的市场,也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人才。通过红木家具产品众筹,也为商户在市场惨淡的寒冬带去一丝温暖,看到市场的希望。”曾永杰表示,市场的惨淡带给人们恐慌与不安的同时,也带来了变革、创新与科学试错的勇气与魄力,传统的红木行业同样面临着洗牌与机遇,坚定看好红木产业是业内人士不断提升与发展的信心所在。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冯静
本版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