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情人》 马克·夏加尔 1914年
在这一天,不要“罗曼蒂克”,只羡“光棍”不羡仙。然而,说起“罗曼史”,这可是艺术家常青睐的主题,那维米尔笔下的“情书”,克里姆特的金光闪闪的“吻”,罗丹与情人卡米尔的故事,洛可可艺术中那说不完的“情话”,如此等等。
艺术家常常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缪斯”,并抒发自己的缠绵“情怀”。两情相悦的爱情很多时候成为艺术的点睛之笔,艺术家们与情人的故事大概可以成为一个很宽的研究主题。如果在光棍节的这一天,你既没有假日也没有玫瑰,那就约起来一起看看大师笔下的“罗曼蒂克”吧。
《信》 扬·维米尔 1666年 布面油彩
《站在窗前读信的女子》 扬·维米尔 1657-1659年 布面油彩
《读信的蓝衣女子》 扬·维米尔 1663-1664年 布面油彩
维米尔笔下的“白富美”又收到“情书”了!
在一间十分平凡的房间里,这位女子并没有忙于打扫也没有在看孩子,她正在弹奏鲁特琴,又被送信回来的女仆打断,她优雅的服饰告诉我们她应该是一位非常富有的女人。这是一封求爱信,鲁特琴也是传统的爱情象征,后墙上平静的海景画则象征着得到回应的爱,女子对信件的在意以及流露出来的思念跃然纸上。17世纪的荷兰的确具有欧洲最为发达的邮政体系,书信是当时荷兰人们生活的重要主题。维米尔善于用一些特殊的细节向观众展示17世纪的荷兰生活,他在多幅画作中引用了“信”这个道具,如《读信的蓝衣女性》、《站在窗台前读信的少女》等。且在维米尔的画中的这些读信的少女大多非常年轻,这些尚未完婚或者已经完婚的女性与在外远行的男性的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往来,男性大多致力于航海贸易等事业。
《吻》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1907-1908年
两人紧紧依偎在一起,爱情的圣火正燃烧
克里姆特的《吻》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画面中,一对恋人紧紧地拥抱,那个高高的男性正紧紧地拥抱着亲吻着他心爱的女人,女人则仰着头,闭着眼,似乎正沉浸在恬静并迷茫的爱情之中。女人紧贴恋人,身体的曲线含糊不清,似乎已经融入恋人的怀中。她的神情,无限倾心,迷醉恍惚。吻是爱情的圣火,正燃烧着他们。作品色彩金黄、图案美丽异常,有着浓郁的东方情调,这种平面装饰图案跟新艺术运动以及工艺美术运动有关。除此,画面中传达出来“幸福生活”是世纪末文化的一种体现,在它华丽而富于感官享受的表现方法背后,传达出的却是人类的堕落与焦虑。
《秋千》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1766年 布面油彩
荡秋千,也不忘调情这真是一首洛可可式幻想曲!弗拉戈纳尔的《秋千》是一幅典型的“调情画”。在《秋千》中,一个老主教正在推秋千,秋千上漂亮的女人荡得越来越高;而她的恋人(同时也是这幅画的赞助者)被安排在画面的左下方--一个“战略性”的位置伸出双手热情地赞美她。这位年轻的女子大胆而轻佻地将鞋子踢向丘比特的小雕像,丘比特正调皮地将一根手指放在自己的嘴唇上。弗拉戈纳尔真是一位一流的色彩大师,画面中闪着微光的色彩连同暧昧的光线都极具“调情”的气息。作为观者,我们似乎听见了那甜美的说不完的“情话”。
《吻》 奥胡斯特·罗丹 1884-1886年 大理石雕像
深深的一个“吻”,让我思念到永久
罗丹与他的情人卡米尔是美术史上的传奇佳话,正因为有卡米尔·克洛岱尔,罗丹才遭遇“美”的洗礼,创作多件焕发生机的传世作品。这个“吻”同样也是来自他情人的深情一吻。作品中,热情拥抱恋人的女人,让自己斜倚在对方身上,尽情舒展,把女人的魅力发挥到极限,身体由手至脚一波三折是一个柔美的“S”型,强壮憨态的男人似乎被这突兀的激情弄得有些拙笨,又仿佛压抑不住心中的惊奇,这个爱吻对他来说是一个幸福的梦,他不敢把女人拥抱,他动作轻柔,害怕不经意的失去。卡米尔是罗丹的缪斯女神,没有她,就没有罗丹这样杰出的成就!但历史总是那么不“圆满”,卡米尔却因罗丹这致命的一吻,在精神病院度过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三十年。
《吻》 爱德华·蒙克 1897年 布面油彩
沉溺于爱情的恋人,就像黑夜里的幽灵
蒙克除了《呐喊》,还有《吻》。这幅作品乍一看,黑乎乎一团,像一片在眼前铺开的黑夜。细看,却是一对相拥而吻却看不到面孔的恋人,他们正沉溺于爱情,看上去几乎融为一体,就像黑夜里的“幽灵”。蒙克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一生多灾多难,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都是他艺术中不变的主题,所以,即便是在这幅描绘爱情的作品中,也充满了痛苦的气氛,画面中的凝重色彩以及惊人的表现力皆源自于他对内心世界不加掩饰的忠实表达。感情在忧伤的内心里压抑着,让人无处宣泄,无处歇斯底里。夸张与扭曲的色彩、线条,把恋爱中的痛苦、不安、嫉妒、喜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并隐约透出他对美好爱情的热切渴望,这大概是蒙克所经历的全部爱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 弗兰克・狄克西 1984年 布面油彩
离别前的深情一吻,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幅《罗密欧与朱丽叶》出自英国画家弗兰克・狄克西之手,表现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悲剧爱侣在婚礼初夜后离别前的匆匆一吻,而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将成为他们爱情生涯的最后一吻。画画中,色彩艳丽饱满,人物神态惟妙惟肖,将一对分别在即的情人之间充满甜蜜与不舍的情愫描绘得入木三分。这件作品还曾在英国艺术品基金会开展的一项关于评选“十件最浪漫美术作品”的调查中排名第一,有评论家指出该画作营造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死亡接近而情爱不灭。
《店铺中的金匠》 彼得斯·克里斯蒂 1449年 木板油彩
新娘的订婚腰带与正要被称量的戒指都在那里
画面中,店铺中的金匠向一对穿着华丽的夫妇展示一只精心制作的戒指,新娘的手伸向正在称量的戒指,新娘的订婚腰带也一并放在桌子上。这幅15世纪的弗兰德斯绘画具有描绘宗教和世俗生活的双重属性,但一般的学者会将其解释为一幅表现神圣婚礼的图画。画面中的小物体都具有象征性,这在15世纪的弗兰德斯绘画里是常见的,如:前景中新娘的订婚腰带象征着纯洁,后景中的一只盛放圣饼的水晶容器和天平暗指末日审判,如此等等。
《里纳多和阿米达》 普桑 1630年
“一见钟情” 里纳多和阿米达
画中描绘了里纳多和萨拉逊军中勇敢美丽的魔女阿米达之间的故事,被施以魔法沉睡过去的里纳多完全处于无防备状态,阿米达第一眼看到他便深深地陷入情网中。普桑的绘画富有深度思想和象征意义,被称为“法国绘画之父”。他主张绘画重于形式与题材,与他同时期的鲁本斯则注重色彩,与其形成鲜明对比。普桑作为古典主义大师,在法国绘画史上影响深远:德拉克洛瓦赞赏普桑的大胆独创,大卫和安格尔继承了他的严谨古朴,塞尚则得益于他的理智。
《亲吻》 布朗库西 1916年 石灰石
《吻》 布朗库西 1912年 石灰石
说好的亲吻,鼻子去哪儿了?
在布朗库西的《吻》中,鼻子都被“省略”了。布朗库西创作了一系列的“吻”题材作品,皆以原始和单纯的几何形式为特点,由此他也成为现代雕塑史上的突出人物。他对雕塑在摆脱写实,创造崭新的“写意作风”的风格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布朗库西说:“东西外表的形象并不真实,真实的是东西内在的本质。”他还说:“我希望做成的雕像不仅使人们怀念一对恋人,而是怀念所有的恋人,表现地球上相互爱恋的男人和女人在离世前最真挚的感情。我的作品是要把这种内在的感情显现出来。”
《吻之门》 布朗库西 1937-1938年 石灰华
《散步》 马克·夏加尔 1917-1918年
《绿色情人》 马克·夏加尔 1917年
结语:看完了大师们笔下的“爱情”,再看看满街的“成双入对”,你是否不免悲从中来,开始抱怨傍晚无人陪你手拉手雨中漫步,埋怨你喜欢的人迟迟不回复你,抱怨寒风凛冽的冬日无人陪你一起走过,你是否也开始怀念那已不再灯火阑珊的人。。。。。。是的,爱情就是这样如台风般神秘莫测。似乎言之越多,就愈加伤感。
爱情,它太变化无常,像大海,像台风。。。。。。
今夜,不思考诗和艺术,今夜只想念“你”。
哦,对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飞跃埃菲尔铁塔的情侣》 马克·夏加尔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邓晓庆
《阿尔诺芬妮夫妇》 扬·凡·埃克 1434年 木板油彩
正在宣读爱情的誓言,阿尔诺芬妮夫妇
画面中,阿尔诺芬尼和他的新娘站在一间弗兰德斯风格的卧室里,几乎画面里的每个物体都在表达这一事件的纯洁性与特殊性,以及婚姻的神圣性。阿尔诺芬尼和他的新娘正手拉手在宣誓,放在一边的木底鞋显示出这一事件的神圣性。小狗象征着忠诚,在夫妇的身后,婚床的帘子被拉开,床柱的顶端还挂着一个小扫帚,象征着对家庭的照料,窗台上的柜子上还摆放着一只橘子,象征着多产。依照15世纪弗兰德斯的婚俗,丈夫通常会将木底鞋赠送给妻子作为礼物,而只有一只蜡烛的吊灯也是出于弗兰德斯的婚俗。画面中的人物安排也暗示了弗兰德斯传统的性别角色--妇女站在离床比较近的地方代表了室内生活--家庭,而男子站在靠近敞开的窗子的地方,象征着外部世界。
《生日》 马克·夏加尔 1915年 布面油彩
爱是最好的颜料,它是一切的开端!
“只要一打开窗,她就出现在这儿,带来了碧空、爱情与鲜花。从古老的时候起直至今日,她都穿一身白衣白裙或者黑衣黑裙,翱翔于我的画中,照亮我的艺术道路。”这是夏加尔对妻子贝拉的回忆。这幅《生日》正是描绘了1915年,手捧鲜花的贝拉来为他庆祝28岁生日,他怀着温柔的心情画下《生日》,桌上是待切的面包,还有水果沙拉,画面中浓烈的爱意跃然纸上,让人见之心动。在夏加尔28岁生日后的几天,他便和贝拉结婚了。夏加尔的作品常富含浓烈情感,被称为“醉心梦幻意象的画家”。妻子贝拉经常出现在夏加尔的作品里,她是他的缪斯,夏加尔还曾为她创作多幅杰作,如《蓝色恋人》、《蔷薇色的恋人》、《灰色恋人》、《绿色情人》、《贝拉肖像》、《爱人与半个月亮》、《爱人》、《婴儿的诞生》,还有四张《恋人》系列画以《献给我的妻子》这一总标题合并成组画,永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