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忠 文/图第一套人民币:伍万元面额的“老古董”
第一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由于当时华北已解放,第一套人民币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已经发行了一小部分。从壹圆券至伍万圆券,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由于当时存在通胀等因素,因此第一套人民币没有发行辅币。第一套人民币设计新颖,题材丰富,纸币上的很多画面,都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目前,在第一套人民币62种版别中,壹圆券、伍圆券、拾圆券、贰拾圆券和壹佰圆券等低面额的存世量还有一些,伍仟圆、壹万圆和伍万圆等高面额的要少得多,其中1951年发行的壹万圆(牧马图)和1953年发行的伍万圆(收割机)等品种,已极其罕见,成为不可多得的钱币收藏珍品。 第二套人民币:印记中苏关系的“苏三币”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的基础上,于1950年开始酝酿,1951年确定设计方案,1953年印制完成,故第二套人民币又称“五三版”人民币。它于1955年3月1日发行,共有主辅币11种面额,15个种类,分别为壹分、贰分、伍分、壹角、贰角、伍角(有水印、无水印)、壹圆(53版、56版)、贰圆、叁圆、伍圆(53版、56版)、拾圆。
第二套人民币图案正面上下花边和背面左右花符相对称,一改过去中国传统纸币呆板的四边框设计形式,票面尺幅按面额大小分档次递增,主色调分券别配置。叁圆、伍圆、拾圆三种面额的券别由苏联代为印刷,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防伪功能,所以这三种券别又称为“苏三币”。后来,由于苏联政府废除中苏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导致中苏关系恶化。1964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限期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知》,“苏三币”停止在市场流通。 第三套人民币:流通时间最短的“背绿一角”
第三套人民币自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一直到2000年7月1日才停止流通,它是新中国钱币中实际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流通时间长达38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1960年版1角,因其票面主体为枣红色,故名“枣红1角”。发行之初,有人发现“枣红1角”券面图案中的人物自左向右前进,这点在当时盛行极“左”路线的年代,算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因此“枣红1角”立即遭到严苛的回收销毁。国家随即紧急发行“背绿1角”券,但因其与当年发行的2角纸钞背面颜色同为绿色,在交易过程极易造成混淆,故“背绿1角”仅使用了14个月也被回收,成为历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纸币品种。 第四套人民币:尚未退出流通市场
第四套人民币目前尚在流通,从1987年4月开始发行,采用的是“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办法,至1997年4月发行完毕,共发行主辅币9个面额,14个券别,分为壹元、贰元、伍元、拾元、伍拾元、壹佰元6种主币,以及壹角、贰角和伍角三种辅币,其中主币中的壹元、贰元、伍拾元和壹佰元还分为1980年版和1990年版两个版别(壹元还有一种1996年版)。在第四套人民币所有券别中,1980年版的伍拾元券存世量是最少的,而目前市面上已基本不见有流通。第四套人民币收藏对币券的品相要求非常高,只有全新未流通过的人民币才有收藏价值,经过一次流通的九成新的币券的收藏价值将大打折扣。 第五套人民币:科技含量最高。
第五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10月起陆续发行的,是历套人民币中面额最少的一套,仅壹元、伍元、拾元、贰拾元、伍拾元、壹佰元6种面额,增加了贰拾元面额,取消了贰元面额,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主席的头像。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发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壹佰元、伍拾元、贰拾元、拾元、伍元纸币和壹角硬币。
与第四套人民币相比,第五套人民币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防伪技能由十几种增加到二十多种,主景人像、水印、面额数字均较以前放大,便于群众识别。
目前第五套人民币还在流通,市场上存量还很多,盲目收藏则不可取,集币爱好者可进行冠字号同号收藏。“冠字”指的是人民币上的罗马字(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使用)或汉语拼音字母(第四套、第五套使用);“号”指“冠字”之后的阿拉伯数字,合称为“冠字号”。冠字和号都为相同数字成了第四、第五套人民币的收藏亮点,这一方式又分为小全套和大全套两种。小全套是指三张角币或是壹元、贰元、伍元、拾元四张较小面额币上的阿拉伯数字相同;大全套则指整套币编号的末位数都相同。编号相同的位数越多,则价格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