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油画天生“色弱”难弥补?[图文]

时间 : 01-06 投稿人 : 港仔 点击 :

中国油画天生“色弱”难弥补? | 艺术品资料

郭润文 《林中漫步》

日前,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共展出油画作品578件,成为历届美展中油画门类规模最大的一次。不过,尽管油画进入中国已逾一百年,所获成果无数,但始终有声音认为:中国油画在色彩和空间感方面,与西方差距明显,且因地理、文化等“基因”问题,后天难以弥补。果真如此吗?且听各路专家条分缕析。

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龙瑞——色彩不丰富制约中国油画发展

我们都知道,油画进入中国有一百多年时间了,但一直很难取得比较高的成就。可以说,西方人已将油画的特点推到极致,我们却连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色彩、空间感等方面都把握得不太好。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先天不足,这跟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有关系的。

有一种现象,去过欧洲的人都会感觉到。在欧洲,空气是透明的,视线特别好,云变幻无穷,且很有层次感,而且云彩的颜色非常丰富,受光、背光的色调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大气气流的不同而形成互相折射。大西洋气流向欧洲大陆吹,因此欧洲地区主要是海洋性气候。而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内陆性气候,风是从蒙古、西伯利亚等地方吹过来,到达中国时,风已经很暴烈、不干净了,也就难以把天空颜色的多样性展现出来。

除了气候不同,东西方文化、人种也不同。中国人整体的形态是比较浑圆的,只有线条,没有明显的凹凸,而西方人的凹凸关系明显,头发、眼睛、皮肤的颜色,都给人强烈的观感和印象。这些先天性条件决定了他们对色彩、空间感的修养和敏感,要比中国人强很多。所以,在西方,色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就像我们的水墨一样,是有根基的,源远流长,甚至意大利人对色彩的认识就和英国人不一样,所以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艺术手法和流派。

总的说来,中国是一个色彩文化不够丰富的地方,因此人们对色彩的把握总是差强人意,这对整个中国油画的发展,无疑有一定的制约。当然,我们也不必自卑,毕竟油画是舶来品,中国人对水墨的感觉,对线的禅意、思辨和哲学化运用也很厉害,这就是各有所长。

艺术评论家石建邦——外来油画难以融入中国画家血液

油画是西方土生土长出来的艺术语言,至今仍然是西方人生活的一部分,对我们而言,是外来的特殊“物种”,即便发展了一百多年,也还是很外行。这就像我们参加一个西餐高档宴会,大家对一切服装、礼仪本来就很陌生,即使学习得够深入,也仍然会有异样的感觉。

西方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文化上所获得的影响都与油画息息相关,譬如他们博物馆里布满展厅的大师名作,日常生活里面随处可见的油画装饰,还有色彩丰富、亮丽的自然环境,立体效果强、有厚度的建筑物,都使得他们天然地对油画更敏感。因此,国外的油画家,不管是否知名,都能画得很好。我们到意大利佛罗伦萨街头、广场上看看,那些当地的画师们,水平都很高,比中国很多专业油画家还要厉害。我们在柬埔寨吴哥窟,也看到过一些街头油画家,水准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中国也一样,外来的油画,始终难以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难以表达得很自然。色彩上,中国人还是习惯从墨分五色出发来看待大千世界;空间感上,也一直都是散点透视的观察角度,在“看”和“思”上,我们的语言模式跟西方不一样。因此,油画要达到西方人的水平,尤其是出大师,实在太难了。有的中国油画家,功底也算很好了,但他的作品,一看还是中国式的油画,不是西方人的调子。赵无极几乎是唯一一位被国际艺术界接受的中国油画家,即便如此,西方人仍然认为他的感觉是东方式的,只不过利用了油画这样一种国际语言。

当然,随着世界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国际化的程度加深,更多的中国人到西方学习,还是有一定“补课”的可能,但要到得心应手的地步,不知还得等多少年。

艺术评论家闻松——色彩和空间感只是技术不足油画最终要看精神高度

虽然中国油画没有西方那么长的历史传统,但油画水平的高低,如果完全以造型、色彩、空间感这些外在的技术性问题上来比较,其实是跑偏了。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最后要看的是作品在文化和精神上所达到的高度。

民国年间的油画家,像庞薰琹、常书鸿等到西方留学,还有1949年以后到前苏联留学的油画家,譬如全山石、肖锋等,他们在技法、空间感,乃至色彩的微妙把握上,几乎可以跟西方和前苏联的油画家相媲美。这说明中国人如果想好好学习,在技术性问题上完全能解决好。特别是古典油画,造型、色彩、空间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现在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去达到这样的技术高度?难道我们要重现一个西方古典主义的高峰吗?这显然不重要,也没必要。当下,整个世界的文化氛围改变了,现代性的社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自然要改变。因此,油画的传统技法、表现手段虽然可以继续存在,但作为一种主流艺术形态与社会相结合,显示其意义,已经成为历史了。这就有如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现在某些画家在笔墨上并不比古人差,但再怎么画也不过是复制古人。现代人所见到的风景、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对文化的体悟都已在改变,艺术也不能不改变。

当然,油画的造型、内在结构关系、色彩关系、体量感,这些基本的要素,仍然是作品的重要支撑。当代油画家不少在色彩、空间感上做得还不太好,确实也是事实,但这始终不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油画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不是中国油画应该努力的主要方向。

文化现代性是一个大趋势,中国现在的艺术,无论油画还是其他门类,大多对此认识不够,一味纠结于技术上或主题思想上,只展现其功能化的作用,或者被资本干预控制,这对真正的艺术自律反而是有害的,也是油画界应该摆脱和抵制的。

收藏家郭庆祥——中国绘画史上也创造过非凡色彩

色彩、空间,在我看来本身是没有属性的,东西方各有自己的认知和建树。只要路子正,中国画家对色彩的运用、对空间的营造还是很有创造力的。

我们先来大略回顾一下中国的色彩历史:千百年前的敦煌壁画、富丽堂皇的唐三彩、民间图样纹饰的绚丽多彩……都足以证明中国人在色彩运用上并不逊色。1945年,马蒂斯留下了这样的文字:“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前的画家,特别是东方的画家,把色彩作为一种表达的手段来运用。”直到五代、两宋时期,色彩在中国绘画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宋以后,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并成为主流,画家们更关注水墨韵味的表现,“墨分五色”其实也是中国绘画在色彩上的巨大贡献。

西方绘画在印象派之前的古典主义时期,其绘画的主流色调偏褐色,我们可以通俗地称之为“酱油色调”,这种用色格局沿用了数百年,而他们的画面颜色真正丰富而响亮起来也是在印象派绘画出现之后。西方绘画的空间感来自于透视学,这种以人的视觉点为主导的透视关系产生于15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影响到现在。其实,在画面空间营造上,中国绘画更具有艺术表现性并且更加自由。

油画技术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实际上有数百年历史了,但真正系统引入中国也就一百年左右。一百年前的西方正在进行一场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艺术创作突出艺术个性和艺术表现,倡导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我们知道的如吴大羽、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等都是那时赴欧留学归来的学子,每个人带回来的艺术见解都不一样。徐悲鸿带回来的就是刚才我所说的“酱油色调”的色彩理论;而吴大羽带回来的是当时最前卫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想,所以,他回来之后的色彩创作,林风眠称之“具有宏伟的创造力”,是“非凡的色彩画家”。今天来看,他作品中的色彩感也是世界一流的。再看吴大羽亲自培养出的学生们,如赵无极、张功慤、吴冠中、丁天缺等,哪一个作品的色彩不是亮堂堂的?

今天,中国油画存在的问题,倒是跟美术教育有关。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体系是从徐悲鸿那条线上发展来的,上世纪50年代以后,又引进了前苏联的写实技术体系。从此,中国大地的美术创作突出主题性情节,在色彩上主要采用了灰调子,成为了当时主流的画风,并一直影响到今天。可以说,中国现在的油画家大都是从苏式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各大院校中真正对欧洲印象主义色彩有研究的也找不出几个,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色彩运用、空间营造也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才造成了中国油画一定程度的“贫血”。

油画家王华祥——缺陷有迹可循迟早迎刃而解

我认为,强调中国人的色彩、空间感天生不如人家,这种说法貌似专业,其实很荒谬,表现出我们对空间、色彩的无知——只是粗糙地了解绘画的历史,不能够真正进入到空间、色彩的核心地带,探求其起因,由此产生一种误读,且满足于不求甚解。

中国当代油画在色彩、空间感上还有所欠缺,画面比较平面、单薄,的确是事实,地理环境等差异也是事实,中国人对色彩的感觉走向精致、高雅、单色,跟民族性格有关系,这也不可否认,但这些表象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刻的根源。我们都知道,西方古典油画,其实大部分是在室内创作,过去的房子都很阴暗,只有窗户一个光源。油画的光感、阴影、衬托、明暗,实际上都是一种视觉经验。就整个油画发展来看,从文艺复兴的15世纪到19世纪,这最辉煌的四五百年,那些漂亮的色彩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从自然界捕捉的。在平面上构架空间感,也是15世纪明暗法、透视学产生后,才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另外,过去都是用水、蛋清等作为稀释剂,当油出现以后,作画速度才可以放慢,干燥时间比较长,这样就有了反复描绘的可能。可见,科学的发展也推动着西方油画的前行。

上世纪80年代,靳尚谊先生倡导新古典主义,把欧洲地道的技法带入中国,出现了超级写实的油画。但中国的油画为何至今仍在空间感、色彩上存在问题?这其实跟中国人停留于表面、急于求成的心态有关。我们太难去深入研究一种东西了,更别说前仆后继、一代一代地做下去。我们的画家,常常在到达中级技术层面后就停滞不前了,被社会、被环境推到别的地方去了,而能坚持下去的画家也缺乏欧洲画家那一种纯粹、执着的形而上的追求。

事实上,无论是油画的色彩还是空间感,都有规律可循。此前,一位画家进入色彩学,通常是通过库尔贝观察、委拉斯凯兹观察等途径去学习,当他们想画出这种效果时,就会感到气馁,觉得那是别人的文化,深不可测;而我们通过对色彩的研究,已经发现历史上所有绘画色彩背后的规律,也就是色彩秩序。因此可以还原出印象派、现代派乃至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种种色彩。只是在具体实践上还没有到达最高峰,但未来几年完全可能出现这样的作品。空间感同样也是一种语言,语言就有词汇、语法,只要组装合适,自然就会产生空间感。

可见,中国油画家在色彩、空间感上是完全有能力解决的,而且能解决得非常好。

相关文章

  • 千奇百怪的开瓶器也是不错的收藏[图文]
    千奇百怪的开瓶器也是不错的收藏[图文]

    开瓶器藏品开瓶器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玩意,按照它们的用途又分红酒开瓶器和啤酒开瓶器,后者比较常见。可你知不知道这种小玩意也有可能出现在收藏品市场上?当然这个开瓶器和市面上我们经常见到的不一样,它的年代、质地、造型都有讲究。说起开瓶器,对酒文化颇有研究的王蒙先生表示,其实不管是红酒开瓶器还是啤酒开瓶器都是舶来品,一个源于欧洲,一个源于美国。最早出现的开瓶器都是红酒开瓶器,是在17世纪在欧洲发明的,开瓶...

    1201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超有趣的创意银币[图文]
    超有趣的创意银币[图文]

    巴西设计师AndreLevy超有趣的创意硬币插画欣赏。设计师巧妙地结合硬币上原有的头像,再加以小小“装扮”,创作了绿巨人、麦当劳叔叔等有趣形象。设计师可谓将“毁人不倦”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就连蒋校长都难逃毒手。泥马,还好咱人民币上木有毛爷爷,要不要给自己也画一个自己的头像银币吧?!...

    1320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2019世界邮展将首次集中展出新中国邮票全家福[图文]
    2019世界邮展将首次集中展出新中国邮票全家福[图文]

    中新网5月14日电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康宁14日介绍,在历次全国、国际、世界邮展中,新中国邮票都是零星出现。2019世界邮展将首次集中展出新中国邮票“全家福”。资料图:一位厦门市民展示自己购卖的《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邮票。中新社记者张斌摄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定于6月11日至17日在湖北武汉举行。国新办14日举行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康宁介绍,在这次世界邮展中举办的...

    1079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为你的生活加点料[图文]
    为你的生活加点料[图文]

    AJORí调味瓶是西班牙工业设计师photoAlquimia的一款创意设计作品。整套调味瓶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蒜这种被人们拿来调味的草本植物造型,不但每个“蒜瓣”的单体造型流畅而且使用方便,整体看上去也与餐桌和用餐环境很和谐。在这里设计师将宝贵的手绘和产品制作过程都毫无保留的展现给大家,让我们可以完整、清晰的领略一款创意产品的诞生过程,了解AJOR&iacu...

    349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金铜佛像收藏拍场受宠 收藏价格上涨平稳 [图文]
    金铜佛像收藏拍场受宠 收藏价格上涨平稳 [图文]

    清铜鎏金十一面观音像由于历代对象征循声救苦、普度众生的观音菩萨的信仰,民间出现了各种材质的观音像。其中一个重要题材就是金铜佛像,时至今日,各色金铜观音造像成了藏家们关注的焦点。从近年的拍场上看,金铜观音造像价格上涨平稳,显示出良好的投资潜力。明宣德(1426-1435年)铜鎏金文殊菩萨永宣两朝金铜观音拍场受宠在金铜佛像收藏板块,出自明代,特别是永宣两朝,由宫廷铸造的佛像历来为人们所看重,观音造像也...

    727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烹牲礼器 镬鼎[图文]
    春秋战国时期烹牲礼器 镬鼎[图文]

    (图1)春秋晚期 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 山西博物院藏(图2)战国时期 镬鼎 湖北省博物馆藏 镬(读音同“货”)鼎,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饮等重大礼仪活动中煮牲用的烹食器。《仪礼·少牢馈食礼》:“雍人陈鼎五,三鼎在羊镬之西,二鼎在豕镬之西。”清·胡培翚《仪礼正义》注:“鼎五:即五鼎,指羊鼎、豕鼎、鱼鼎、腊鼎、肤鼎。”《仪礼·士冠礼》:“载合升。”郑玄注:“煮于镬曰亨,在鼎曰升。”意思是说,牲煮于镬,叫...

    590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老邮票见证烽火岁月记录抗战伟绩[图文]
    老邮票见证烽火岁月记录抗战伟绩[图文]

    图一纪念抗战胜利主题邮票其中包括:晋冀鲁豫边区邮政先后发行的“抗战胜利一周年纪念”、“抗战胜利二周年纪念”,东北解放区发行的“七七抗战十周年纪念邮票”(图一)、“九一八纪念邮票”、“双十二纪念邮票”等。1949年以后,新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系列邮票”,在邮票题材和表现方式上则更加丰富多元。其中,不仅有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等重要历史事件,也有毛泽东著作重要抗日文献、八路...

    1789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足银艺术品欣赏[图文]
  • 捡块石头价值一亿 盘点天下十大奇石[图文]
    捡块石头价值一亿 盘点天下十大奇石[图文]

    [捡块石头价值一亿]重庆一男子捡块石头价值 一亿!什么石这么值钱?原来啊,两块石头分别酷似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另有一块石头上有胎儿图像,组合一起称为生命之源。据悉这三块石头组合起来的名字为 “生命之源”分别是男子在长江、南岸大佛寺河边等地方捡的。其中两件酷似人体两性器官,而另外一块石头有着胎儿的图像。1、《岁月》奇石:估值9960万多家中央媒 体媒体报道称:“这块奇石约为成人拳头大小,酷似一位西洋...

    1494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军用粮票值多少钱?[图文]
    军用粮票值多少钱?[图文]

    粮票是特定经济时代的一种购粮凭证,随后,方寸粮票进入珍藏市场,很快就成为广受追捧的珍藏佳品,特别是军用粮票集吸引了众多乐山的粮票珍藏喜欢者的眼球。那么,军用粮票值多少钱呢?粮票军用粮票价值分析:军用粮票属于“断代”珍藏品,现早已阻止刊行和流通。住民手里的粮票大多在恒久使用中被消耗了,而绝大部分的库存粮票又被各级粮食部门所销毁,因此现在粮票的存世量并不多。粮票珍藏在国内有着普遍的群众基础,天下的“集...

    1409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冬天木质手串怕开裂如何防止[图文]
    冬天木质手串怕开裂如何防止[图文]

    木质文玩手串大多都是喜热怕冷的,冬天的低温度、干燥以及来暖气之后的室内外温差对其来说都很容易造成开裂,那么怎样才能预防开裂的发生呢?今天小潘就来说说冬季盘玩手串要注意的几点。空调、暖气要注意现在应该就有不少玩友家开始使用空调了,再过十几天暖气也要来了,室内的湿度也会随之降低,在这种干燥的环境下很容易造成木质手串的开裂,所以一定要让心爱的手串远离空调和暖气。温差也得防冬季室内外的温差明显,屋里二十多...

    1728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笔筒收藏有讲究 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而有之[图文]
    笔筒收藏有讲究 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而有之[图文]

    笔筒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之外,还包括了很多的辅助文具,如笔洗、笔舐、砚滴、镇尺、臂搁等,即便是放置毛笔的器具,也有笔床、笔船、笔格、笔挂等。笔床形状大多如雕饰精美的榻床,可以搁置数支毛笔于其上,故而得名。唐代诗人岑参在《山房春事》中有“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的句子。到了明代,圆口直壁、造型新巧、简约实用的笔筒开始出现,经过能工巧匠的设计加...

    469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陶冬冬贵妃醉酒系列作品欣赏[图文]
  • 转角爱上艺术 令人惊叹的墙绘[图文]
    转角爱上艺术 令人惊叹的墙绘[图文]

    墙绘,就是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墙壁面上绘制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墙绘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有人说自由的大学里都该有一面被涂鸦的墙,在墙绘艺术活跃的美国,创意十足的墙绘时不时地就出现在街头。也许转个弯就有一面令人惊叹的墙绘作品撞上来,究竟这些墙绘能有多大的震撼力呢?来感受一下吧。(来源:51美术网...

    1782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民国圣诞节广告[图文]
    民国圣诞节广告[图文]

    这是一张民国时期圣诞节广告纸(见图),长11厘米,宽10厘米;上端是醒目的加粗美术字“金蝶饭店”,下方有“新型音乐食府”、“恭祝圣诞”的字样。最能体现圣诞节日气氛的当属左上角的圣诞老人头像,他头戴圣诞帽,银须飘飘,眯缝着双眼,笑容可掬;与之对应的是右下角的花卉与烛光,灯光摇曳,富含节日的浪漫情调。纵观广告文字,均从右至左排列,具有鲜明的民国特色。虽然均为繁体印刷,但是字体工整美观,大小适宜,排列整...

    1266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