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东京中央2017春季拍卖就将在新年率先榉槌。东京中央拍卖(Tokyo Chuo Auction)将于 2017年2月25日至3月2日在东京圆顶饭店举行春季拍卖会,此次拍卖,东京中央精心推出了一批“臣”字款书画珍品。
Lot673 赫奕( 十七至十八世紀) 平湖泛舟
赫奕画平湖泛舟图,行云林山水画常见的三段式构图:近景写疏林坡石,旁有浅滩,中景水榭傍山脚,江水开阔,远山起伏,一派空疏简远之景。山石以乾笔勾勒,再以淡埋晕染,勾、皴、染三者相融,浑然一体,一叶孤舟泛平湖,不著波纹,透出淨寂之趣。
丁亥(1707)年作 水墨纸本 立轴
83.5×71.5cm 约5.4平尺
JPY: 5,000,000-8,000,000
RMB: 300,000-480,000
Lot672乾隆御題 允禧(1711-1758)山静日长图
爱新觉罗·允禧,清康熙皇帝第三十一子。原名胤禧,因避雍正帝讳改字胤为允,字谦斋,号紫琼,别号紫琼崖道人、春浮居士等,著名书画家易祖 、朱文震、傅雯客京师,馆其邸最久。郑板桥也是他的座上客。允喜善书画,擅长山水、花卉,“笔致超逸,画风清淡”,山水得力倪瓒,时人评为“本朝宗藩第一”。
设色之本 立轴
129×58cm 约6.7平尺
JPY: 1,000,000-1,500,000
RMB: 60,000-90,000
“臣”字款作品是宫廷绘画的一个重要部分,与供奉于内廷的职业画家交相辉映,记录了一个朝代的宫廷生活和文化走向,反映了皇家的审美意识。宫廷特设绘画机构始于五代,称翰林图画院。至北宋,翰林图画院盛况达到空前。明代的宫廷画家分别在武英、仁智等殿供职,清代宫廷绘画机构以如意馆为主。
五代时期
大一统的唐王朝已灭亡,帝国的中原版图上依次更替了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在中原以外的地区存在过十余个割据政权被统称十国。其中以西蜀和南唐的绘画最为发达。
西蜀自安史之乱后,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成为历代避乱之地。唐末即有来自中原的画家,如吴道子的弟子卢棱迦等,他们或推动了西蜀人物画的兴盛,或促进了花鸟画的繁荣,对西蜀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官方画院自西蜀始,后蜀主孟昶,创设“翰林图画院”,它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画家群体,其影响遍及海内。黄筌、黄居寀父子都供职于西蜀画院,现存《珍禽图》是黄筌一幅画稿,以墨色为之,敷以淡彩,简洁而富有生命感。《山鹧棘雀图》,是黄居寀的代表作,表现出幽寂无人的环境中鸟的自由世界,动态怡然,活泼生动。
黄筌《珍禽图》局部,绢本设色,纵 41.5厘米横 70.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黄居寀《山鹧棘雀图》,绢本立轴设色,纵97厘米、横53.6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唐(公元937—975年)虽偏安于淮河以南,却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南唐画院的发展,主要在晚期。重要的仕女画家周文矩与人物画家顾闳中在南唐画院供职,南唐画院画家后来多加入北宋画院。
周文矩的仕女画表现妇女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十分的细致而具体。现存的《宫中图卷》是他的《唐宫春晓图卷》的摹本,内容是幽闭在深宫中妇女们的日常生活:画像、扑蝴蝶、奏乐、嬉婴、簪花、弄狗、少女梳头、观画等等共十二节。
《宫中图卷》局部,现所见仿本被截成为四段,分别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和哈佛大学的福格艺术博物馆。
顾闳中唯一传世的《韩熙载夜宴图》为他在中国画坛争取到了重要的地位。以夜宴为题,描绘真实生动,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顾闳中与周文矩奉后主之命潜入"多好声色,专为夜饮"的大臣韩熙载府第,目识心记,绘画以进。这就是今天看到的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长卷。
《韩熙载夜宴图》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
宋代宫廷绘画
中国画的精致辉煌是在宋代,这是中国画永远值得高唱赞歌的时代,而宫廷绘画则是这首歌中的主旋律。由皇上引领着笔墨的审美潮充,以科举为动力,以“画学”为基础,以文学作品为创作题材,这也是中国画传统笔墨形式以及文化内涵是最值得称道的时期。
宋朝的画院是创作机构,也培养人才。宋初,画院大抵沿五代西蜀、南唐旧制稍加扩大。画家地位渐有提高,按职位设画学正、艺学、待诏、祇候、供奉及画学生等名目。特别是徽宗赵佶,本人在绘画上具有较高修养和技巧,注重网罗画家,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并不断搜访名画充实内府收藏,导致了宫廷绘画的兴盛。
《芙蓉锦鸡图》宋徽宗赵佶,纵81.5厘米,横53.6厘米,为一幅绢本立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徽宗时翰林书画院正式成为科举制度一部分,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画家入院需经考试,考入后按“士流”“杂流”分设不同学习科目,按期考核决定升迁。宋朝画院的考试标准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既要求状物绘形的严格的写实技巧,又强调立意构思。
画院画家与社会保持一定联系,但又受宫廷皇权的制约,宫廷绘画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画院集中了社会上的优秀画家,山水画有郭熙的《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马远的《踏歌图》、《水图》;民俗人物画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马远《踏歌图》,绢本,水墨,设色,纵:191.8厘米,横:104.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宫廷绘画
明代的宫廷绘画管理模式采用宋制,但是与宋代不同的是,明代没有专门设立“翰林图画院”,而是将征召入宫的画家分别安置于不同的机构之中。从宣宗(1426—1435年)朝始,宫廷绘画管理模式逐渐完善起来,入宫的画家一般被安置于仁智殿、武英殿等机构中,由太监管辖,并授予锦衣卫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武官职务,享受不同级别的待遇。
明代宫廷画家的待遇和地位不能与宋代画院画家同日而语。但是,许多在元代异族统治下无望或不愿进入仕途的画家,入明以后,非常看重被统治者器重和为宫廷皇室服务的机会,甚至将进入宫廷作为追求的目标。所以,在明代前期,宫廷中聚集了一批有相当艺术功力和学识修养的职业画家及文人画家。
明代的统治者提倡宋代院体那种雄健宏阔、规整苍劲的画风,这在朱元璋题李嵩的《西湖图》中也明确表现出来。因此,洪武、永乐年间,一批批浙、闽籍画家走进宫廷,在明代绘画演进中时常充当着传承、改变、更新的角色。永乐年间入宫的谢环创作的《杏园雅集图》最能代表当时的绘画风格。
《乾隆洗象图》纸本设色纵132.5厘米横6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宫廷绘画的描绘具体写实,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与过去各代画院绘画作品一样,宫廷富贵气息浓厚,用笔细密繁琐,色彩浮华艳丽,格式严整少有变化,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欧洲传教士画家带来的西方绘画技法,中西合璧的画风,在传统画风之外,别具风格。
纵观中国宫廷绘画史,宫廷绘画的题材不仅有人物、山水、花鸟,还有许多表现宫廷生活、仪礼,外交、军事等特殊内容,因此为满足纪实场景的需求和皇家工整精丽的审美要求,宫廷绘画以工笔设色的写实风格为主,代表着中国写实艺术的最高水平。
谢环 《杏园雅集图卷》局部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谢环《杏园雅集图卷》 局部 现藏于镇江市博物馆
明宣宗年间,宫廷绘画达到顶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宣宗朱瞻基所绘《武侯高卧图》卷代表着明朝人物画的题裁和风格,即为政治服务,主要借助古代历史故事,宣扬武功文德,藉古人之业绩来讴歌当朝,或以示鉴戒。
明宣宗《武侯高卧图》特色纸本,墨笔,纵27.7cm,横40.5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武宗正德以后,随着朝廷的日趋腐败,以及画坛上“吴派”文人画的崛起,宫廷绘画日见衰败,至明中期后即销声匿迹。画院机构虽存,但各家寥落,大多属于滥以充数者。
清代宫廷绘画
清乾隆(1736~1795)时,内务府中设有如意馆、画院处等机构,广置绘画、画样设计、雕刻等多方面的人才,成为综合性的宫廷艺术创作场所。对宫廷画家的管理制度已渐趋完善、严密。作为宫廷画家,须有朝臣、地方官荐举,或通过献画自荐,并经考核,方能进宫供职。画家作画必须先画出草图,经皇帝过目审阅同意后,方能正式落墨;对画家的奖惩也有一定的制度。在宫廷中供职的画家,绝大部分为来自民间的职业画家,还有欧洲的传教士画家。
康乾盛世时,绘画上也呈现隆兴景象。尤以人物画的成就最为突出。所绘题材包括帝后及皇家、大臣等上层人物的肖像画,表现宫内生活场面的宫廷生活画,纪录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实画,反映农耕经济和文艺作品的风俗画,装饰宫廷用的山水画及花鸟画等。
洋画师郎世宁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来华,随即入宫,在宫廷绘画50多年。经历了康乾盛世,也是乾隆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嵩献英芝图》《弘历哨鹿图》《孔雀开屏图》《聚瑞图》《十骏图》《高宗帝后像》《平安春信图》和《郊原牧马图》等。
郎世宁《弘历观画图》 纸本 设色,纵136.4cm 横62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丁观鹏擅长画道释人物,与弟弟丁观鹤同供奉于南熏殿。他的画作《乾隆洗象图》是一幅宗教题材绘画,画中的普贤菩萨是乾隆皇帝的形象。众人正在观看洗刷白象,而那头白象就是普贤菩萨的坐骑。画幅左下角署款:“乾隆十五年六月臣丁观鹏恭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