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8年中国人寿斥资近3亿美元投资VISA(V)之后,泰康人寿在今年7月27日耗资2.23亿美元买入苏富比股份。
记者从业内获悉,内保外贷、境内企业给境外企业贷款以及QDII等方式,作为国内机构境外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相对于前两种方式,险企对QDII渠道的运用则出现较多。泰康人寿三个险资账户通过QDII渠道进行美股买卖。
一位保险业专业分析师对南都记者表示,因为海外投资归入资本账流动,国内资本账户是没有开放,是严格管制的。他认为,保险机构通过QDII渠道投资境外市场。而某保险集团资深人士亦对南都记者表示,QDII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式。
令人关注的是,截至2016年7月27日,40家险企的QDII额度为308.53亿美元,假设以今年6月的保险行业总资产14 2660.75亿元而言,险企的QDII额度仅占总资产的1.44%,并不算高。与此同时,保险行业的QDII额度集中在大型保险机构,中小保险公司获批的数量和额度较少。
泰康通过QDII渠道出资
泰康人寿举牌苏富比的细节逐渐清晰。
泰康人寿投资上市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险责任准备金,分别来自传统、个红及个万甲三个保险账户。截至7月27日,传统、个红及个万甲账户投资苏富比余额分别为4.2亿、9.8亿及2.8亿元。
根据泰康人寿披露的信息,在今年7月19日,泰康人寿持有苏富比股份已达5 。88%,首次达到纽约交易所的举牌标准,但根据当地监管规则,泰康人寿可持续买入并在首次达到举牌标准之日起的十日内于美国证监会EDGAR网页上公告。7月19日后泰康人寿持续买入,直至7月27日,持股比例已占总股本的13.52%。
截至交易日,泰康人寿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为人民币924.48亿元,占上季末总资产的比例为18.47%。
这是继中国人寿于2008年投资V ISA (V )的近3亿美元之后,中国保险业于美股市场的又一笔大额投资。
据泰康人寿披露,此次投资由泰康人寿委托泰康香港作为投资管理人运用泰康人寿保险资金通过QDII渠道,合计出资2.33亿美元于二级市场购入苏富比股份。
截至7月27日,外管局披露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泰康人寿的QDII额度为18.85亿美元。
事实上,截至2016年7月27日,40家险企的QDII额度为308.53亿美元,假设以今年6月的保险行业总资产142660 。75亿元而言,险企的QDII额度仅占总资产的1.44%,并不算太高。
2015年以来QDII额度趋紧。在2015年2月获批之后,再一次险企QDII资格审批则在2015年12月4日,太保集团及太保人寿获批0 。37及3.5亿美元。
QDII额度不均匀
不少公司正在通过QDII渠道投资港股。
早在2015年12月前后,安邦人寿及和谐健康、安邦养老等多个账户买入金风科技,而安邦集团QDII账户亦在港股市场买入金风科技股份2187 。78万股,成交最低价为11 。56港元,最高价为14.30港元。
根据南都记者查阅港交所信息,安邦集团QDII账户持有的股权由安邦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直接持有。
除了QDII渠道外,国内机构有多种方式可进行境外资金投资。
南都记者从业内获悉,内保外贷、境内企业给境外企业贷款以及QDII等方式,作为国内机构境外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相对于前两种方式,险企对QDII渠道的运用则出现较多。
一位保险业专业分析师对南都记者表示,因为海外投资归入资本账流动,国内资本账户是没有开放,是严格管制的。他认为,保险机构通过QDII渠道投资境外市场。而某保险集团资深人士亦对南都记者表示,QDII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式。
不过,保险业QDII的额度分布并不均匀。QDII额度集中在大型险企。积极进行海外投资的平安保险QDII额度为71亿美元,安邦集团及安邦财险分别为7.1亿及11亿美元,中国人寿及子公司的额度为37.8亿美元。最近两年来,这些保险机构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港股及房地产等领域。
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投资官、IA M A C投研负责人联席会主席巢洋曾表示,从资金出海方式来看,根据目前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保险行业的QDII额度集中在大型保险机构,中小保险公司获批的数量和额度较少,并且很多中小保险公司尚不具有独立进行海外投资的能力,通过海外投资分散风险、提高收益受到了限制。
巢洋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上具有境外投资能力和额度的机构,将海外资产以保险资产管理计划等形式产品化后,中小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购买产品的形式开展海外投资业务的初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