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关于东坡书风与《功甫帖》事件札记[图文]

时间 : 09-04 投稿人 : 小囡子 点击 :

关于东坡书风与《功甫帖》事件札记 | 艺术品资料

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馆藏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卷》

关于东坡书风与《功甫帖》事件札记 | 艺术品资料

①《功甫帖》中的“苏轼”二字

芒鞋竹杖且徐行的东坡先生生前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名字与《功甫帖》会成为900多年后癸巳岁末中国最大的文化热点事件,就像这个“一肚皮不合时宜的人”永远想不到所谓“乌台诗案”一般。事实上,如果没有对《功甫帖》墨迹的公开讨论,这个社会反而是不正常的。对于上博研究此帖的原因,研究者前天向《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他们是前不久通过研究馆藏的《刘锡敕》而顺带研究《功甫帖》,因为两者互为佐证,并非专门针对《功甫帖》,研究报告将于近日刊发。

关于东坡书风与《功甫帖》事件札记 | 艺术品资料

②《次辩才韵诗帖》中的“苏轼”二字

顾村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东坡先生因乌台诗案贬于黄州而留下的千古词句。

芒鞋竹杖且徐行的东坡先生生前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名字与《功甫帖》会成为900多年后的癸巳岁末中国最大的文化热点事件,就像这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永远想不到所谓“乌台诗案”一般。

似乎是意料之外,然而却又在意料之内。

《功甫帖》仅九字二行:“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

关于东坡书风与《功甫帖》事件札记 | 艺术品资料

③《功甫帖》中的“议”字

既然《功甫帖》9月在纽约苏富比以5000多万元的价格成交,卖方、买方以及部分媒体甚至有关部门都认定并宣传这是苏轼真迹,后又有声音为这一墨迹回归呼吁关税政策“绿灯”,而事实上书画圈内对此帖仍有不少疑问,那么,这样的争论其实迟早要来,如果没有这样对《功甫帖》墨迹的公开讨论,这个社会反而是不正常的。或许,从这一点而言,无论是上海文化界,还是公众,都应当是感到庆幸的。

早在“《功甫帖》被质疑伪作”首次报道(2012年12月21日)刊出前几天,《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编辑部即应研究者之约,确定第105期(2013年12月30日出版)的《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稿版面将刊发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对《刘锡敕》与《功甫帖》分析的学术研究报告,由于“质疑《功甫帖》为伪作”的新闻刊出后的发酵影响及其他原因等,三位研究者关于《刘锡敕》与《功甫帖》分析研究报告将推迟两三日发表于其他报刊。然而因为《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稿版面已留,此事又争议极大,影响极广,故此版面依然留给东坡先生与《功甫帖》,对于中国书法来说,这样波及面极广的讨论与呈现当然是一件好事,相信也是研究者与收藏者所乐见的。

关于东坡书风与《功甫帖》事件札记 | 艺术品资料

④《归安丘园帖》中的“议”字

研究者的学术报告自然是让人期待的,然而就我这样的“东坡迷”而言,却又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不过是一份迟到的背书,因为对于个人而言,在四个月前见到《功甫帖》图片的那一刻就对这是苏轼真迹心存疑虑(因展览在纽约无法专程观展自是憾事),而在9月份细读《功甫帖》图录及大图后就一直以为,此一拍卖的墨迹与东坡书风或有较大差距——这当然是纯粹的个人观点,然而这却是一个从十多岁开始受到东坡诗文滋养且临习东坡书法十多年的“东坡迷”忠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觉。

此篇札记通过记录个人对这三四个月来“《功甫帖》事件”的持续关注与或隐或显的感受,既是为了向方家求教,也是为了向喜爱的东坡先生致敬。

关于东坡书风气息

拍卖本《功甫帖》何以少了

一任自然的神态?

第一次见《功甫帖》图片大概是在2013年8月前后,一位朋友因为知道自己喜欢东坡书法,通过微信发来照片,问是不是东坡所书,并未说将于纽约苏富比拍卖,图片当然不算太清晰,依然放大了细细读过,文辞比我喜爱的《东坡志林》的所有段子还要短,仅九个字——就是一封极简短的告别信札,不过看字迹却让人疑窦顿生,因为并无东坡一贯的行笔自然之态,乍看个别字虽有舒展之势,然而却只是表面,骨里却多拘谨。彼时因为是小图,后来谨慎地回了两个字——“存疑”。

9月初,关于《功甫帖》将于9月下旬现身纽约苏富比的报道陆续开始出现,其后又有艺术收藏界人士将苏富比拍卖公司关于《功甫帖》研究鉴定文章发来,读毕感觉似乎并未把握住核心问题,依然满腹疑问,不过彼时有一好处,即所看到的《功甫帖》已是大图,后来又收到苏富比图录的扫描图片,这也让自己真正仔细研读了这一短短九个字的墨迹。

个人并非专职书画研究人员,所凭的只是对东坡先生人格、文章与书法的痴迷与热爱,所作的判断自然多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这一作品。

如果从书风与书法的气息理解,当明白苏轼书风最大的特征到底是什么?

而在研究书风的背后,或许也当理解苏轼这个人与其文风到底是什么。苏轼是有宋一代第一流的大文豪,然而终其一生都未政治上得意过,王安石推行新法,他不满,司马光推翻新法,他又不满,以至于一贬再贬,黄州、惠州、儋州……奔走潦倒,心态曲折都在诗文中一一可见,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然而也正因为此,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守住自己本心的文人,若没有这些曲折潦倒,恐怕也就没有后人眼中的东坡了——东坡最好的诗文书法,都是在被贬后所作。

对于东坡,我个人是先读其诗词,再大量读其文章笔记(中学及以后),有一段时间甚至完全沉湎于其中,东坡读《庄子》尝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而读东坡的文章亦复如斯,有时竟感觉这分明就是为自己所写一般,尤其那种率意为文的感觉,甚至于根本不以为东坡是个八九百年前的古人,而是一个亲切的朋友,一个可爱的老师。

东坡有一句话后来被我个人奉为为文的至高境界,“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这段文字说白了也就是“自然”、“真诚”、“朴素”数词——就像东坡极爱的五柳先生一般。

这样的风格也就是苏轼个人的风格,所谓超逸、旷达、出世等风格皆从此派生而出,而从这样的角度理解苏轼的书法至少可以把握其核心与内蕴所在。东坡之书,好在真实而又超逸,具无意之美,字外有字,且“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作为东坡门生,黄山谷称其“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而东坡则自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其实“苏、黄、米、蔡”宋四家中,前三家都是自己极其喜爱的,山谷推东坡为“本朝第一”或许亦是为师者尊(若从文如其人其书的角度而言,则理由最足),然而山谷书法所到处却又有东坡所未到处,对我而言,三家其实各有解渴之处。

就结体来说,苏字多体势欹侧,然而却大小错落,奇正疏密,其手札尺牍,一种情绪弥漫其间,变化多端,移人性情,读之品之,如读《东坡志林》,尤可体味“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意思所在。

苏轼早年学《兰亭》、《圣教》,中岁喜颜鲁公、杨少师等,晚年一任自然,自成一家。其实到谪居黄州后的《黄州寒食诗帖》一出,则一切大局已定,书法风格达其个人巅峰状态,如黄山谷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从《黄州寒食诗帖》尤可以体会东坡书法的真正特点——一种跟随情绪而起伏翻转的笔势,从诗首的“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的简静流美,到“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的欲言又止,再到“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的慨叹,复到“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沉郁与凄怆……其心态仿佛一个透明的人,且整篇一气呵成,愈到后面愈加恣肆淋漓,赤子之心,清晰可见,见出东坡彼时对人生的悲凉与旷达之意。

东坡的书法有一个字的评价流传甚广——“肥”,这与其受到颜鲁公的影响有关,黄庭坚在《与景道使君书》中称“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丰墨与扁平的结字,加之行云流水的笔触,自有一种率真与朴拙之美,也确乎构成了东坡的一种特有书风。

然而其后的“墨猪”之论,或许是后人(尤其是明清人)所见东坡书迹多系石刻本与双勾廓填的缘故。苏轼《人来得书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后有董其昌跋,记云,“东坡真迹,余所见无虑数十卷,皆宋人双勾廓填。坡书本浓,既经填墨,盖不免墨猪之论,唯此二帖(新岁、人来)则杜老所谓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也。”

即以行书《人来得书帖》为例,更可以见出东坡的特点与对二王的理解,起首“轼启,人来得书”尚一本正经,结字依然扁平而舒展,然而随着情绪的移入,到“伏惟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忧哀之无益,释然自勉”一片哀意,至末尾“轼再拜。知廿九日举挂,不能一哭其灵,愧负千万、千万。酒一担,告为一酹之。苦痛,苦痛”中,尤其是“苦痛”二字,则一片神机,可见其极痛之性情——这与右军《丧乱帖〉句末的“痛当奈何,奈何奈何”如出一辙,风神萧散,读之泪湿,都是天生大性情之人的表现。

东坡著名的《前赤壁赋》,字形宽厚丰腴,如纯绵裹铁,虽是重抄书写,然而却无意于书,萧散深远,一任自然,与《前赤壁赋》文意相契,即其书论所云:“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

回到此次现身拍场的《功甫帖》上,以书风与气息而论,个人的私见是,最大的问题正是少了东坡书法一任自然的神态,既缺少一种书写的节奏情绪与自然状态,更缺少那种骨子里的舒展自然之态,从气息上而言也没有一种文人磊落之态;而从墨法上观察,则几乎笔画间处于一种平摊状态,缺少自然过渡,一些字如第二行的“功”、“奉议”,呆板局促,缺乏神采。

关于东坡书风与《功甫帖》事件札记 | 艺术品资料

⑤《功甫帖》中的“别”字

董其昌对东坡《前赤壁赋》的墨法有过解读:“每波画尽处每每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耳。”这样的体会若移之《功甫帖》,则如盲人摸象,黍米珠般的“聚墨痕”完全不知何在?

东坡论书云“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而拍卖本《功甫帖》或许隐约有些许坡字的骨与肉(或得之于原本钩摹之故),而“神、气、血”则付之阙如,不知所终。

而此墨迹若与《黄州寒食诗帖》、《人来得书帖》等放置于一处观之,更如天壤之别,遑论其萧散风神,而拍卖方对此墨迹所言的“一气呵成,用笔沉着、粗犷有力,充分展现了苏轼的人文主义情怀”则不知所指。

以个别字而言,起首“苏”字中,“鱼”字上部的第一撇,几乎成了一椭圆的点,无法理解,而下部稍好一些。“轼”字中的“弋”若放大看,起笔有一墨块不明所以,长勾右边缘线全无行笔的自然平滑之态,而如被生硬削去了一些,呈放大的锯形,弯曲而不知所以。

此“苏轼”二字若对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次辩才韵诗帖》中的行书“苏轼”二字,后者之舒展灵动之势十分鲜明。

至于“别”字,读来似有别扭处。“别”字竖刀的右边缘线又呈现出非自然书写的状态,有人评之为“涩”,是对东坡用笔的不了解所致。试比较同样有着“别”字的《次辩才韵诗帖》的末句之“别”,后者则用笔交待清楚,跌宕飘逸,放大后的笔画边缘线亦流转自然。再比较故宫博物院所藏苏轼《归园帖》中第一行中的“别”字,竖刀与颜鲁公《争座位》中的“则”、“可”末笔均有相承之处,肥美古朴,同样没有所谓的“涩”意,全不似拍卖本中“别”字给人感觉的别扭与不知所措。

关于东坡书风与《功甫帖》事件札记 | 艺术品资料

⑥《次辩才韵诗帖》中的“别”字

关于东坡书风与《功甫帖》事件札记 | 艺术品资料

⑦《归园帖》中的“别”字

一个对比是,按照上博研究员接受采访所公布的《安素轩石刻》中的《功甫帖》,“别”字中立刀中可见竖点,在拍卖本《功甫帖》中,“别”字中立刀中的竖点则是斜点。

其实“功甫”的“功”字同样别扭,行笔似躲躲闪闪,右边“力”长撇起笔处与横弯勾相连处均交待不清。

“甫”字左竖显得微微的轻浮,而横弯勾部分亦不果断。

至于“奉议”二字,“奉”字捺笔生硬做作,“议”字整个字结构并不自然,无开张舒朗之气,“言”旁的第一横起笔似无道理。

东坡论书句有:“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人也。”观此拍卖本《功甫帖》,对比公认的东坡真迹,玩味此句,或可明白意义所在。如此尚存疑之书,在宣传中冠之以东坡真迹之名,似可商榷。

——以上关于书风文气的札记与随感,其实还有不少,自然不免谬误,之所以不揣浅陋地呈出,是想此事既然有如此广的争论,这或许也是抛砖引玉的一种形式。

2013年12月24日,笔者就此向87岁的上海书坛耆宿章汝奭先生求教(章汝奭先生以小楷与行草名世,在上世纪80年代即退出书协,平时深居家中,极少与外界交往)。

章汝奭先生表示,从书者的书风看作品确实是鉴定书法的重要依据之一,书法作品的出处与碑帖的对比以及看原作当然有必要,然而当一幅书法属于较差的赝品时,对比未必就是完全必要的,“这次拍卖的《功甫帖》图片看过,用笔不自然,不像(东坡的书法),是有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作为苏轼写给郭功甫的信,太简单,怎么可以只有9个字?!告别信也不是这么个写法?”

“书法其实不是技法的问题,沈尹默关于技法的遗毒太多。对鉴定来说,其实如果你对一个人的书风了解的话,可以说真伪是着眼立辨,其实用不着长篇大论地以那么多细节去对比去辨别,但是因为普通读者中不懂的人太多了,要向他们解释清楚,有时也就只好如此了。对书家来说,他早年、中年、晚年仍然是一脉相通的,你全可以找出他的缘由的,风格演变也是有其来由和脉络的,我的体会是,(书写中的)掌空、腕虚、笔直,都是对的,过去的文人有臭老病,把技法神秘化。”

“现在来说,鉴定这一行很有问题,见多识广当然很重要,但它主要靠的还是读书和文化的积淀。从我的经验看,对于辨别真伪,我一点也不佩服现在的鉴定人员。”

关于鉴定原因、“出处”与专家

研究上博《刘锡敕》顺带研究

《功甫帖》,两者互为佐证

章汝奭先生的学养与近八十年的书法研习经历当然有资格讲出这样的话来,对于一些收藏家来说,其是否收藏一件书画与其出处以及名家评说还是有较大关系的。

然而所谓“出处”与“流传有序”只是条件之一,并非必要条件,或者说,收藏时的了解“出处”只是为了在参加拍卖时心中有数,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若一味迷信“出处”,则或许会中了一些圈套——因为“出处”二字正可以有上下手脚处,正如一位圈内人士所言:“鉴画靠的是眼睛,而不是靠耳朵或故事。”

当事人刘益谦先生9月拍得《功甫帖》后接受相关采访时曾说出如下一般话:“因为一个多月之前就知道苏富比纽约征集了苏轼的《功甫帖》,看介绍也是来历、流传各方面都比较清晰,包括上边有项子京的章、安仪周的章,徐邦达先生也曾经提到过这件东西。公开的信息都很清晰。哪一段文字上怎么写的,张葱玉是怎么说的,徐邦达怎么说的,都有。是老先生们一致认为没有什么争议的一件东西,整个市场我认识的朋友里基本上对这个东西都听不到杂音。我问了很多朋友,搞古画的都有问到。关键是我认为问多少人无所谓,因为它本身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东西,据我们所知苏东坡在民间流传的没有争议的东西可能只有这么一件。”

很显然,收藏家对“出处”是极其关注而重视的,他所提到的张珩在《张葱玉日记》中确有如是记载:“(韩)慎先北平诒书,寄示东坡《功甫帖》,元章《章侯茂异帖》、《道祖帖》,又陈俊卿、李寿朋二札影本,索值二万元。中间《功甫》、《章侯茂异》二帖最佳,《道祖帖》真而不精,又破损太甚。”

而徐邦达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中,称“虽仅九字,极为神采”。

对于这样的“出处”,对于张葱玉的看法,有研究观点认为,目前并不能肯定当时韩慎先从北京寄予张氏的是原迹还是影本。而徐邦达先生之看法,目前也无从得知其缘由。

知名碑帖专家、原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水赉佑先生对东坡书法与文献的关系研究较多,在与笔者关于《功甫帖》的对话中,他表示,他所知道的是,不仅《安素轩石刻》收有《功甫帖》,《景苏园帖》也收有此帖,“而且翁方纲还双钩过《功甫帖》——双钩本其实一看就可以看出。”对于《功甫帖》,他表示目前仍难以判断,“我惟一有疑问的是,何以在宋元明数百年的著录中都未出现《功甫帖》,而直到清代才出现?”对于书风方面,他表示并不练习书法,难以就此发表看法。

在《功甫帖》被上博研究者质疑报道后,当事人刘益谦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是钱多、人傻。买苏东坡的东西,这么大一个名声,如果稍微有争议,我都不会去碰这样东西。”

他此前认为上博专家对一件“拍品”发表学术意见,有助于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在其后的声明中,他又说:“对于上博的鉴定结论和目前所见的论据,我个人虽然也充满疑惑,但我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加上买家的特殊身份,也不便对此发表评论。”他之前也表示为此事联系了苏富比,苏富比将成立特别小组,邀请全球博物馆的专家对《功甫帖》的真伪问题进行研究讨论。

——苏富比到底是哪些全球博物馆的专家对之进行研究讨论目前尚无法知晓,事实上,能对中国古代书画进行鉴定的全球博物馆专家到底指哪些人是颇让人费些思量的。上海崇源拍卖公司负责人季崇建因此调侃说:“苏富比豪言会请世界顶级专家会诊,此话亦说大了!世界顶级要么已在天堂,要么尔等寡闻,难矣。其实艺术品拍卖做得是市场,要有职业道德,但亦不能处处以博物馆藏品标准,尤其老外撑舵之拍卖行,其眼光会好过大陆?谁信?只有钱多者信。”

刘益谦在回应中曾指出“上博的专家并没有看过原作”——而据上博研究者之一的凌利中此前告之,9月份苏富比拍卖时他正在美国访学,当时专程到预展现场认真观摩了这一拍品。

问题是在参与拍卖前,刘益谦先生到底征求了哪些专家的意见呢?这一点他并未透露。

相关文章

  • 书法家老琴专场笔会在希尔顿大酒店成功举办[图文]
    书法家老琴专场笔会在希尔顿大酒店成功举办[图文]

    大家艺术网报道:“书法家老琴专场笔会”2016年3月27日上午在河北省会希尔顿大酒店举办。举办方特别制作了投影对老琴进行了专题介绍。老琴按着出席贵宾的现场点题,创作出了一幅幅精品佳作,同时并对书法艺术进行了精彩讲解。老琴的书法静美挺拔、高贵大气,唯美的形式与内涵浑然为温润高贵的气质,深得现场嘉宾的喜爱。图为笔会现场。...

    1273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和田籽玉贵有贵的道理[图文]
    和田籽玉贵有贵的道理[图文]

    和田籽玉是玉质上佳的玉种,其中天然完美的原石被称为“玩料”,更是以其自然之美,让爱玉的藏家趋之若鹜,玩料的价格也是高高在上,克价几千甚至上万,非一般人能理解和接受。玩料之所以这么昂贵,除了市场因素外,自身的“精”和“少”是重要因素。和田籽玉的储量就很少,而且绝大多数籽料的品质并不高,能够达到玩料的籽玉,是经过大自然亿万年的磨砺,仅仅保留下最精华的部分,所以其整体的品质会非常好,非一般籽料所能媲...

    348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故宫博物院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图文]
    故宫博物院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图文]

    原标题:故宫博物院档案部主任“名家论坛”数“家藏”看过几百年风云变幻的故宫,是全国博物馆中最大型、也是最激荡人心的古物陈列所。成立于1914年的故宫博物院已走过百年历史,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为何又能得到如此多的关注,又或者说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昨天下午,故宫博物院档案部主任、历史学博士陈秋速登上武汉“名家论坛”,为江城市民讲述故宫的风云际会和百年沧桑,讲述它特...

    631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海岱朝宗 尽赏山东古代文物之美[图文]
    海岱朝宗 尽赏山东古代文物之美[图文]

    高青陈庄遗址出土的“丰”青铜鼎等带有“齐公”“祖甲”“齐师”等铭文的青铜礼器,对于研究齐国早期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临淄齐故城的高级贵族墓葬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数量之丰富,制作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公子土斧”青铜壶、“国子”青铜鼎、“高子”青铜戈等珍贵文物揭示了齐国世家大族参政、主政的历史细节;“齐叔姬”青铜盘、“郾王”青铜剑、“吴王夫差”青铜剑等则是齐国与周边邦国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物证;大武齐王...

    1290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全国首套天然纹理十二生肖图砚石亮相[图文]
    全国首套天然纹理十二生肖图砚石亮相[图文]

    近日,由婺源县砚雕大师江云青精心打造的十二生肖图砚石亮相,吸引了众多爱好者观看。据了解,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套天然纹理构成的十二生肖图砚石,也是唯一一套。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按顺序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砚雕家江云青发现砚石上象形各种动物的天然纹理,巧妙取舍,配上文字与根雕底座,集成一套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形象而生动的十二生肖图。江云青,男,江...

    1521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你要在文玩界玩 那我劝你先学会这些吧[图文]
    你要在文玩界玩 那我劝你先学会这些吧[图文]

    最近小杨除了每天上班打磨以外,为了能第一时间获取关于崖柏文玩的独家资讯,每天夜晚闭门修炼,今天小杨就为大家一一道来这些不为人知的市场情况以及制作工艺!我们都崖柏陈化料是价值最高的,也是许多文玩爱好者热烈追捧的一种材质,那么何为陈化料相信不用小杨再多说了把?陈化料的肉质我们以红为主,金黄为次!好的陈化料表皮一定会有黑线,这也是文完界公认的,黑线是风雨侵蚀而成,只有历经风雨才能成为真正的陈化料,黑...

    972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美翻了 成都地铁3号线7个艺术车站亮相[图文]
    美翻了 成都地铁3号线7个艺术车站亮相[图文]

    3号线一期预计8月开始试运营,昨天车站装修完工正式对外亮相早报记者李国东赵霞摄影报道在熊猫大道站看憨态的熊猫,到高升桥站听传奇的三国文化,去春熙路站逛神秘的百年金街……预计8月开始试运营的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昨天车站装修完工正式对外亮相。这是成都地铁在建线路中涉及成都历史文化特别多、历史文化在线路中延展特别长的一条线,车站整体风格以还原历史题材为出发点,用现代审美的方式进行设计演绎。红牌楼...

    1575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藻井——中国古建的天宇[图文]
    藻井——中国古建的天宇[图文]

    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想象力的部分大约还是藻井。在中国人看来,它不单单是一架天花板,更像是日夜以对的天穹。细密的斗拱,绘满五彩的祥云,拱圆的穹顶,饰有不同的祥瑞,人间福美莫不兼具,世上色彩应有尽有。以其壮美,又称作覆海。天在头上,海在天上,可得四时景绪,能纳日月星河。故宫万春亭藻井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象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风俗通》中国的传统建筑多为木构,防火为造...

    892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瑞士——博物馆归还纳粹劫掠的两件艺术品[图文]
    瑞士——博物馆归还纳粹劫掠的两件艺术品[图文]

    据瑞士媒体7日报道,该国的圣加伦历史和人类博物馆日前向一位犹太女收藏家的后人归还了两件被纳粹劫掠的银制帆船艺术品。报道说,这位犹太女收藏家于1937年去世后,她的藏品被拍卖,其中包括这两件银制帆船艺术品,拍卖收入被纳粹占有。上世纪60年代,这两件艺术品由一位企业家捐赠给圣加伦历史和人类博物馆。博物馆方面认为,这两件艺术品收藏者的后人实际被纳粹剥夺了继承权,所以应该将其归还。自2010年起,圣...

    249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热烈祝贺王晓银工作室落户北京[图文]
    热烈祝贺王晓银工作室落户北京[图文]

    今日王晓银工作室正式进驻北京望京SOHO。作为一位西部的著名画家,甘肃省美协副主席王晓银始终立足西部,笔底流淌的是浓浓的赤子情怀。关于他以裕固族为背景的骆驼题材的画作,已有很多评论提及。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红沙棘的灿烂。王晓银不懈的努力不仅使他誉满西部,同时他的力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同行的肯定。望京SOHO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它的落成是望京地区的又一坐标,同时也是望...

    582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屠呦呦的诺贝尔奖与一幅画的关联[图文]
    屠呦呦的诺贝尔奖与一幅画的关联[图文]

    《稚川移居图》(局部)挑夫文/孔祥东2015年10月5日傍晚,一则最具发散性的消息在微信圈中热传: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另两名科学家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693年康熙患此寒热重症,连续剧上说,太子已准备继位,幸被法国传教士提供的金鸡纳树皮粉救活。小时候患了疟疾就是吃这种特...

    1180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武汉收藏迷12年收集罕见姓氏[图文]
    武汉收藏迷12年收集罕见姓氏[图文]

    杨晓铁正在把名片归类听说有人姓“碗”,“收藏迷”杨晓铁丢下饭碗就开始打电话联系。几天前,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这张名片,他的1500多张百家姓名片里,又多了一个少见的姓氏。12年收藏了1500张名片香、幼、墨、了、冻、老、心,这些字看起来很普通,但作为姓,就十分奇特了。昨天,记者在杨晓铁的办公室里,看到了这些姓氏的名片。甚至连东、南、西、北、中,还有梅、兰、竹、菊这样的姓氏,他也都集齐了。杨...

    1440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那些惊艳眼球的美术馆[图文]
    那些惊艳眼球的美术馆[图文]

    美术馆的定义可分为公开和私人性质,公开的美术馆是一种博物馆,对一般民众公开展示艺术作品。另一方面,私人的美术馆通常又称为“私人艺廊”,主要是向企业或收藏家贩售艺术作品的场地。同博物馆一样,美术馆也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标志和文化设施,肩负着积累国家文化艺术财富,传承地方文化艺术的重任。参观美术馆,可提高公众的文化艺术修养,可在高雅的氛围中了解更多的艺术知识,可感知世界艺术的魅力,可激励...

    1254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中国艺术金融博士生课程班第七次授课在广州举行[图文]
    中国艺术金融博士生课程班第七次授课在广州举行[图文]

    授课现场推动中国艺术金融投融资方法论体系向纵深发展3月9日至12日,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与西安交大合办的首届中国艺术金融博士课程班,按照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在广州南方文交所如期进行了第七次集中授课。本次授课在顺利完成了计划学习内容,以及深夜沙龙、深夜论坛、项目对接等环节后,于3月12日完美落幕。本次授课的主题板块是中国艺术金融投融资分析方法基本理论与实务板块,是继中国艺术品市...

    518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收藏家张太无收藏故事:曾用一船银元换一部书[图文]
    收藏家张太无收藏故事:曾用一船银元换一部书[图文]

    ▲张家捐赠古籍廿四史。记者许石林摄影▲1985年6月19日,张仲德(右一)及钟金重女士(右二)向深圳市委书记梁湘(右三)、市长李灏(左一)介绍赠书。(资料图片)▲图为清果亲王点定印。张太无先生,四川著名中医大家,其家学渊源,文化修养深厚渊博,张太无先生行医,追比古圣先贤,其局量宽宏博大,目光所及,思维所向,不在于医术一技,而在六合八荒,古人称一代哲医。张家是四川望族,张太无先生的父亲与中华人民...

    472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