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水下考古:一次次奇妙探险[图文]

时间 : 08-15 投稿人 : 桑葚 点击 :

水下考古:一次次奇妙探险 | 美术品科普

考古人员在海底拍照

很多考古发现都出于偶然。水下考古也不例外,从震惊考古界的“南海I号”到意义重大的“南澳I号”,都属“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我国开始关注水下考古也出于一次偶然。那是1985年,英国人米歇尔·哈彻在南中国海域打捞出一艘古沉船,船上满载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器,之后,这些青花瓷出现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拍卖行。当时,国家文物局得到消息曾委派陶瓷研究专家耿宝昌、冯先铭赶赴拍卖现场进行回购,可惜因高出起拍价10倍的成交价使两位专家无力举牌,最终回购落空。那件事成了每一位文物考古人的心头之痛,从此,中国考古界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海洋。

众所周知,中国有300余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丰富的内陆水域,曾经辉煌的航海史更是留下了丰厚的水下文化遗产,那么究竟有多少我们未知的遗迹?仅以南海海域为例,有学者推测,宋元以来,大约有10万艘古沉船沉没于此。面对如此丰富的海底遗迹,我国水下考古事业也开始迎头赶上。1987年,考古界吹响了组建水下考古队伍的集结号,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诞生;1988年,由全国各文博单位选送的9名考古人员作为水下考古第一期学员参加了交通部广州潜水学校为期两个月的培训,从此我国首批水下考古专业队伍产生;2001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和福州市考古队等单位组成的水下考古队来到广东省阳江市东平镇,开始了具有我国水下考古里程碑意义的古沉船“南海Ⅰ号”的调查。相继,辽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中山舰、“碗礁I号”“半洋礁I号”“南澳I号”“小白礁I号”等古沉船先后被发现。一直到今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顺利试航和启用,预示着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风生水起。

回望过去的岁月,很多事件值得标记,“南澳I号”考古领队、现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的崔勇向记者介绍了他与水下考古这些年走过的历程。

中国水下考古的“黄埔一期”

1987年,古沉船“南海Ⅰ号”被发现的消息震动考古界。第二年,一道急需建立我国水下考古队伍的召集令在全国各地传达。由各文博单位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同时被派遣至交通部广州潜水学校进行培训。崔勇便是其中之一。

据他回忆,最初的潜水训练从一个2米多深的游泳池开始。一段时间后,改在潜水塔进行。直径6米的潜水塔盛满水,深度分别为3米、6米和12米。最后的训练场地在流溪河水库,最深处逾40米。当潜水员潜入水下40米时,眼前就是漆黑一片。紧张的2个月培训结束后,大家如期毕业。我国首批水下考古专业人员诞生,这就是水下考古界至今叫得响的“黄埔一期”。

培训过后还需要实战演习。崔勇记得自己首次独立下水是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派的一次任务——那年,英国人租借了新加坡籍探测船,开到南海找寻有记载的一条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崔勇的任务就是凡探测船发现的古沉船都要先由他下水过目,如沉船是中国的,绝对不允许打捞。因为是第一次下水,崔勇显得有些兴奋。“刚开始有些害怕,但是后来就逐渐平静了。”他说。

水下考古发掘什么样

一次水下考古发掘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做很多。“因为,人员安全是第一位的。在我看来,一次考古发掘成果有多大是有偶然性的,不管成果有多大,我们都要首先保证队员的安全。”崔勇说,每一次下水,事前都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规程,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比如下水前先探测清楚海水的水深、流急,因为流速影响人的泳速,过快或过慢都有可能使人无法完成发掘工作。还要关注潮汐,等到海水“平潮”时才能下水。“因为‘平潮’时水流较小,便于绘图、拍照、摄像及采集文物。”他说。而且,受气瓶容量所限,通常每次在水下只能停留半小时,时间一到必须马上上水。上水速度,按潜水规程要求,每分钟不能超过18米,上升至距水面3米时,还要再停留数分钟才出水。有的年轻队员,由于发掘心切,总忘记上水,这时他就会通过喇叭喊话提醒他们。除此之外,岸上也有应急潜水员,随时观测水下队员的气泡来监测水下的动静。

各项条件都具备后,考古队员才可以下水。一般情况,2个人为一组,同时下水,需要带上潜水装具,入水后还要冒出水面,向应急潜水员做个表示“一切正常”的手势。然后,队员沿着入水绳下潜,将其绑在沉船或插于海底的钢钎上,使其成为导向绳。“可不能小看这条绳索,在漆黑冰冷的海底,它就像人行道上的‘盲道’;水下考古队员扶着绳子行动,沿着绳子出水。如果脱离了搜索绳,就可能远离沉船,陷入危险。”一位水下考古队员说。

与田野考古相似的是,水下考古也需要布置探方,由于在水下,工作情景特殊,所以探方也略有不同,一般有软式探方和硬式探方两种。软式探方是在水下横竖拉绳,组成一个个方框置于遗址之上,硬式探方是将不锈钢制作的、带有一个个方格的框架放于遗址上。水下作业还需要绘图,但是在水下如何绘制呢?“水下用的也是普通铅笔,只是纸是防水的。”崔勇说,“水下拍照需要给相机加防水罩,一个防水罩的价格比一台相机还要贵。”

我国水下考古水平并不差

“说中国目前的水下考古水平不低,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这是事实。”崔勇说,“可以说,与法国等水下考古顶尖国家的水平差距也仅限于深水(100米以上)的工作手段,其他地方丝毫不逊色。”

其他水下考古学者也表示,虽然开始时,我们真的是一无所知、一穷二白,但是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们的成长速度很快。而且,从世界范围来讲,水下考古的历史也不长。19世纪30年代,因为潜水面罩的问世,人类向水底世界跨出了重大一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人发明了“水肺”,解决了10米以下的水下呼吸问题,考古学者终于摆脱了对职业潜水员的依赖。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乔治·巴斯对土耳其格里多亚角海域的沉船遗址进行发掘,陆地考古的方法延伸到水下,这才被认为是水下考古学的开始。

2007年,“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出水,吸引了国内外众人的关注。“其实,这种技术和理念,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很多考古专家都这样认为,所以,我们不必为开始水下考古的时间晚而惋惜,能够迎头赶上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链接

在西方,水下遗存的探索起源于15世纪至16世纪,到了19世纪,随着盔式重潜装备的出现,大大加速了人类对水底世界的探索进程。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海军军官雅克斯·库斯托发明了现代轻潜设备——自携式水下呼吸器,考古学家乔治·巴斯于1960年在土耳其格里多亚角沉船遗址现场指挥并亲自完成潜水作业,这两个相互关联事件的发生宣告了水下考古学的诞生。

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人进行水下探测,水下探测技术得到迅猛发展。1989年,美国RobertBallard博士将名为Jason的水下机器人用于调查地中海区域一个古商船遗址,Jason成功地从800米深的海底拍到了沉船的图片。由此,借助水下机器人的帮助,考古人员就有了不必冒着生命危险便可实现深度考察的可能。随着世界多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兴起和对装备要求的不断升级,水下机器人也越来越频繁地参与到考古中来。可以说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水下考古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2010年,肯尼亚水下考古队在谢拉东侧海域、小曼达海域、曼巴哈维海域三处海域调查发现了水下文物,在马林迪海域发现了两处水下文化遗存或沉船线索。水下考古队采用旁侧声呐仪与DGP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物探扫描,充分发挥了高科技设备的作用,为分析水下遗存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除了水下探测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也陆续将水下考古船投入实际应用。2012年,韩国国立海洋文化遗产研究所斥资47亿韩元(约2800万元人民币)建造了亚洲当时最大的水下考古专用船“努力安”号。该船全长36.4米、型宽9米、深4米、吃水2.9米、总吨位290吨、满载排水量593吨、2台1420马力柴油主发动机、最大航速14节、乘船定员35人。该船配备有潜水装备、考古发掘、降压室和红外线热成像观测系统等先进的文物打捞设备,最大潜水深度为80米,可提供8名潜水员同时作业,一次出港进行考古发掘作业可持续20天,可基本满足近岸水下遗址调查和短期发掘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天冷了 让你见识一下古人吃肉界的天花板[图文]
    天冷了 让你见识一下古人吃肉界的天花板[图文]

    汉代绿釉烤炉转眼间冬天到了,这可是饕餮们的“福利季”,因为吃再多也没关系,毕竟可以把肥硕的身体藏进厚衣服里,任脂肪肆意增长,反正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尤其当这北风一吹,胃里的食物就像是被风刮走了,忽然就饿了起来……这个时候,来点肉自然是极好的,但要把肉吃出个花来,我们还是得跟古人学习。汉代烤肉、濡肉、热量炸弹“淳熬”,让你见识汉代吃肉界天花板提起吃肉的方法,最常被概括为煎、烤、烹、炸,尤其是...

    1475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包子铺珍藏习主席用过的桌椅[图文]
    包子铺珍藏习主席用过的桌椅[图文]

    习近平当天坐的桌椅已被店家珍藏。晨报记者王巍/摄“习主席曾经坐过的椅子已被店家收起来了,不过还有很多顾客来店里合影。”昨日月坛北街的庆丰包子铺中,明知习主席就餐的桌椅已被替换,仍有不少顾客在新桌旁排队等待照相,而猪肉大葱包子、炒肝和芥菜组成的“习主席套餐”仍是店内最火的套餐。昨天中午,晨报记者再次来到庆丰包子铺,此时有近40名顾客在排队,几名工...

    1761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中国艺术金融博士生课程班第七次授课在广州举行[图文]
    中国艺术金融博士生课程班第七次授课在广州举行[图文]

    授课现场推动中国艺术金融投融资方法论体系向纵深发展3月9日至12日,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与西安交大合办的首届中国艺术金融博士课程班,按照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在广州南方文交所如期进行了第七次集中授课。本次授课在顺利完成了计划学习内容,以及深夜沙龙、深夜论坛、项目对接等环节后,于3月12日完美落幕。本次授课的主题板块是中国艺术金融投融资分析方法基本理论与实务板块,是继中国艺术品市...

    518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160位老人被骗1000万退休金 以免费发放纪念币为诱[图文]
    160位老人被骗1000万退休金 以免费发放纪念币为诱[图文]

    互联网数字货币诈骗,五行币之类的传销诈骗过去没有多久,在天津市和平区又爆出来一起打着钱币投资收藏的旗号从事非法集资的诈骗案件,受害群体同样为老人,涉案的金额达到1000余万。一个夏日的下午,在公园里的老人们听说一家公司免费发放纪念币、纪念钞,经不住这个诱惑,很多老人就去这家公司。到了之后那些销售小姐便开始给老人们传输这些纪念币纪念钞的升值空间巨大,现在买了这些钱币,就算不想要了公司还是会回购的...

    1014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引帝王追捧的薄胎玉器何方神圣[图文]
    引帝王追捧的薄胎玉器何方神圣[图文]

    薄胎玉器注定为艺术而生,它生来便是用来被观赏。这些贵重而又极易损坏的物件也就以前的皇帝才配得上使用了,其中最为之疯狂是乾隆皇帝,传说每每他自己专属作坊产出一件薄胎玉器就要题诗一首。这位清朝皇帝喜欢薄胎玉器的级别为疯狂,还专门设立“西番作” 为自己加工。薄胎玉器欣赏图中国人熟悉的『壶』形状↑清 乾隆碧玉金丝盘 ↑鼎式↑什么是薄胎玉器?以前的薄胎玉器还有一个更令人感到陌生的名字——“痕都斯坦...

    855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英古董花瓶破碎后被粘合意外拍得1.7万英镑高价[图文]
    英古董花瓶破碎后被粘合意外拍得1.7万英镑高价[图文]

    这只有200年历史的古董花瓶曾破碎,现已被黏合。【环球网综合报道】据香港《东方日报》8月12日报道,英国日前拍卖了一个意外砸碎后黏合、有200年历史的古董花瓶,最终竟以1.7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7.55万元)成交,远超预期。拍卖的花瓶展示由1730年起成为萨丁尼亚国王查尔斯。埃曼努埃尔三世的肖像。该花瓶曾被打破,摔成6块碎片,后来用超能胶黏合。最初拍卖价为200镑(约合人民币2064元),但...

    1872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书法家韩宁宁慰问国旗护卫队官兵[图文]
    书法家韩宁宁慰问国旗护卫队官兵[图文]

    国旗护卫队--你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11月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东城区书协副主席韩宁宁一行六人冒雨来到武警天安门支队,慰问国旗护卫队的官兵们。为了这次的慰问活动,韩宁宁书写了《红旗飘飘》的歌词贈送给了这支神武部队的官兵们,并现场为官兵创作了《博学笃行》、《宁静致远》、《上善若水》、《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等作品。表达了她对国旗护卫队的尊敬和五星红旗的热爱。“五星红旗,...

    839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河南鹤壁窑:深埋地下的陶瓷博物馆[图文]
    河南鹤壁窑:深埋地下的陶瓷博物馆[图文]

    鹤壁窑,鹤壁古瓷窑也“鹤壁古瓷窑始烧于晚唐,中经五代、北宋、金,终烧于元代,历始五百余年,在北方瓷窑中实属罕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北方瓷业发展由盛转衰的一个缩影。”鹤壁市文物工作队从事古瓷窑研究达33年的王文强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鹤壁窑属于民窑,归入磁州窑系,其风格朴素、自然、低调,低调到有关它的文献资料直到明代才有记载,行外人很少能依据记载想象出它昔日的繁华景象和在中国古瓷窑史上的地...

    372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中国科大宣纸创意作品“见微知纸”被世界技能博物馆永久收藏[图文]
    中国科大宣纸创意作品“见微知纸”被世界技能博物馆永久收藏[图文]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日前,由该校人文学院手工纸研究所汤书昆教授团队、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梁琰副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宣纸科学与艺术创意作品“见微知纸”被世界技能博物馆永久收藏。“见微知纸”系列展项,通过微观摄影、超高清摄影和互动数字技术的创意制作,将传统宣纸工艺和现代视觉技术创新融合,多维度展现了有“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美誉的中国手工纸杰出代表——宣纸的材料和工艺之美。“见微知纸”作品在第...

    1118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古拙稳重的西周兽耳三角夔纹铜罍[图文]
    古拙稳重的西周兽耳三角夔纹铜罍[图文]

    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在红铜中加入锡,既创造性地解决了红铜的强度问题,又较好地保持了其延展性,所铸器物在可塑性和耐用性等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可用来制作农具、兵器、礼器、酒具等。在我国,汉代以前的文章中多记青铜为“金”,精纯而美好的青铜则被称为“吉金”。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之一。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距今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青铜器是1975年...

    564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莫言:我写《红高粱》时深受印象派画家的启发[图文]
    莫言:我写《红高粱》时深受印象派画家的启发[图文]

    柏树(油画) 93.4×74厘米1889年梵高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评价历史人物应有历史眼光在历史环境下,每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密切结合的时代,作家的某些行为实际上是不应该过分地苛求。我们就其作品来讨论一个作家比较好,就像我们研究一个画家,那我们首先就得看他画的画;研究一个书法家,首先当然得看他的书法。有一些人比如蔡京、王铎的书法,因为他们个人道德方面的问题、个人的某些经历,会影响对他们书法...

    1404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英11岁神童抽象画作赢得买家[图文]
    英11岁神童抽象画作赢得买家[图文]

    英11岁神童抽象画作赢得买家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5日报道,来自英国斯彭尼穆尔的11岁男孩儿马修·约翰逊(MatthewJohnson)五岁时就办了个人的第一场画展。如今他拿到了第一笔佣金,收藏家想请他画幅抽象作品放在他们的新家里,对此马修和家人都十分开心。马修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他的祖父、妈妈、双胞胎哥哥都是职业画家。他喜欢画抽象画,尤其是天空和风景。在玩电子游戏时,马修会...

    281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揭秘海昏侯墓安保:野兔触发警报特警2分钟赶到[图文]
    揭秘海昏侯墓安保:野兔触发警报特警2分钟赶到[图文]

    保障考古现场是公安民警的职责3月2日起,为期3个月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本次共展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地发掘出的400余件文物精品。据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入选2015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从2011年被发现至今,海昏侯墓中已出土了近2万件珍贵文物。随着社会关...

    1705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或许这是纸媒的未来 把世界头条穿在身上[图文]
    或许这是纸媒的未来 把世界头条穿在身上[图文]

    将报纸元素融入时尚设计早已不算什么新奇事儿。早在2014年,MOSCHINO便在其秋冬高级成衣系列融入了报纸元素,Lindsey wixson身着报纸纱裙走闭场的画面美得不可一世。“学新闻妹子的终极新闻理想不就是穿这身报纸结婚吗?”Lindsey wixson身着MOSCHINO纱裙走秀荷兰一位跨领域设计师Jetty van Wezel 也尝试做了一件类似的事情,只是她设计出来的东西并不能真的被...

    1102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造物奇观:以色列钟乳石岩洞[图文]
    造物奇观:以色列钟乳石岩洞[图文]

    这座仙境一般的岩洞位于以色列,据信经历30万年形成,1968年被发现,长83米,宽60米,高15米。...

    1776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