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能看到故宫国宝 请膜拜这群文物医生[图文]

时间 : 07-30 投稿人 : 养养 点击 :

能看到故宫国宝 请膜拜这群文物医生 | 美术品市场

能看到故宫国宝 请膜拜这群文物医生 | 美术品市场木器组工作人员在修复菩萨的手指。能看到故宫国宝 请膜拜这群文物医生 | 美术品市场青铜器组的工作人员在做青铜器复制品。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马泽望

如果有一个中国各大旅游景点知名度排行榜的话,北京故宫排位肯定很靠前。然而,在这个享负盛名的宫墙之内,一群最耐得住寂寞的人每天都在工作着。他们的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他们,你在故宫看到的万寿屏是残的、三彩马是烂的、《游春图》是发霉 发黑的,甚至连你在逛长春宫时,都很可能被糟朽的宫灯穗砸脑袋上。然而,当你们在故宫观赏各种国宝时,不会想到各种珍宝以华彩的面貌出现之前,究竟有多少 人用了何等高超的技艺将它们留在这个世上。这群人就是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治病的“医生”——故宫文保科技部的文物修复师。

1月7日到9 日,央视纪录片频道一连三晚播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下称《修文物》)。至今豆瓣网标记的观看人数为600人左右,该频道之前推出的纪录片《舌尖上 的中国》第一和第二季,豆瓣上标记的观看人数分别有近9万人和近2.7万人。然而,《修文物》9.4分的评分,以及观众虽少但看过都说好的质量,让其播完 之后在网上的讨论度慢慢发酵,慢慢传播。

《修文物》·探密

修复师“进宫”前都不知的神秘部门

《修文物》播出之后,不少人称之为“青春版故宫纪录片”。故宫给人的印象从来都是和大气、凝重等深沉词汇联系在一起,13年前的12集纪录片《故宫》,也是着重讲述其历史地位。同样是故宫的题材,《修文物》居然有截然不同的气质,这是该片最引人好奇的点。

第一集一开场,就展现一群年轻的文物修复师在故宫内对着上面修满寿字的万寿屏进行检查,整个宫殿看起来像装修现场,木器组、漆器组、纺织品修复组、百宝镶嵌组等故宫文保科技部各组的修复师,围着这些在地库存放近300年、被老鼠屎弄脏、发霉甚至破损的屏风忙碌着。

一些在去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庆典展时看过万寿屏的网友,看过这场面后在网上写道:“没想到当时在展馆看到的漂亮的屏风,修复前的状况没比破布好多少!”

接下来3集中近150分钟的纪录片中,这种从“破烂”到“夺目”的国宝“整容”过程,持续震惊观众。从网友的评论看来,许多人都不知道故宫有这么一群工作人员,更没想到这些修复师很多都还是年轻人。

据悉,趁着201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庆典,故宫文保科技部首度开放给摄制组拍摄,展示青铜器组、陶瓷组、纺织品组、木器组、漆器组、百宝镶嵌组、书 画组以及摹印等各部门的工作状况。是的,故宫有文保科技部,而且有细致的分工。不知道这点不奇怪,因为百宝镶嵌组的组长孔艳菊都坦言,自己“进宫”之前, 也都不知道故宫有这么个部门,以为故宫只是一个旅游景点!光是冲着探密,观众都可以看下《修文物》。

《修文物》·成果

从千年的菩萨像到乾隆的御稿箱

基本上,每集纪录片介绍2到3个部门的工作状况,而且不是按顺序一个个介绍完的方式来拍摄,所以有观众认为看起来有点散。其实,只要仔细观看,就会发现在每 个组的介绍过程中,导演都有着重介绍每个组修复某一藏品的过程,从中展现出每个组成员不同的性格、工作方式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修复技法。不管有没亲自去过 故宫博物院,看《修文物》时都能发现惊喜,因为整部纪录片用了不少特写镜头展示故宫中的名贵藏品,同时还展示这些藏品被修复的过程。

譬如首先登场的钟表组。在故宫工作三十多年的师傅王津与大学毕业后工作至今不满十年的徒弟亓昊楠,两人合力修复了清朝时期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当时的钟都 有各种奢华的造型,譬如这个钟外形堪比一个小型农场,上面有铜做的7、8只鸡、狗、鹅,还有在小屋里纺织的村姑、小桥流水等等。经过王津师徒的修复,这个 钟一到点,“农场”里的所有动物都会动!观众看着他们如何一步步把这些原本失去演艺功能的水法钟,重新变回当年乾隆观赏时的状态。

陶瓷组将缺了身子、尾巴和耳朵,只剩头、脚等碎片的三彩马,透过借鉴资料、史料,一部部还原成完整的陶塑。木器组为嘴唇残缺、断了两根手指和披帛的辽金时期的 菩萨神像复原到看不出修复位。漆器组自己调灰胎、颜色,将因日久失修而发黑的乾隆御稿箱,慢慢刷出其原本的红色!

最令人赏心悦目的,还是第三集展示的字画组的内容。组长杨泽华带着一群年轻人,修复一幅乾隆给母亲崇庆皇太后过80岁大寿的图。他除了用传统的“温水洗画、接裱纸、补画”等手 艺之外,还运用现代仪器探测画中颜料的材质、矿物元素等。而修复后的画最终还透过扫描归档,高清扫描的名画在电脑中可以随意放大,观众可以跟随杨泽华的介 绍,观看每一个细节。

《修文物》·匠人精神

没人能一下适应,但适应后其乐无穷

除了国宝展示以及“修文物”的手段揭秘,《我在故宫修文物》最有人味的内容,肯定是“我”的展示。透过导演的镜头,观众不仅发现这群修复师不是白发苍苍的老 人,而且还有从学校毕业到“进宫”成为修复师的过程以及心态的调整过程。观众惊喜地发现,原来在日益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故宫里还有一群耐得住寂寞、潜心磨 炼技艺、充满“匠人精神”的年轻人。更令人惊喜的发现是,“匠人精神”原来是可以从无到有培养出来的。

故宫文保科技部各个组都采用古老 的师徒制,但每个组的历史各有长短。像书画组已经传了四代人,而纺织品组2009年才成立,因此并不是每个组都有五六十岁的老师带着二三十岁的徒弟。年轻 人都是从诸如中央美院、中央戏曲学院等各大艺术院校毕业的,然而,看着他们或独立或跟着老师傅学艺的过程,观众都会发现,他们身上没有时下年轻人常有的浮 躁心态。当然,他们也相当活泼,同事、师徒之间也经常有开玩笑。譬如纺织品组成员都是三十来岁的女性,她们就对着镜头感叹,做这份工作夏天不能开空调,平 时不能擦粉底、喷香水、化妆,也不能做指甲,但她们抱怨完也会笑着说,自己素颜也挺好看。

百宝箱镶嵌组的组长孔艳菊才三十多岁,她坦言 “宫内”的工作其实跟当代社会挺脱节的,当初自己从中央美院毕业后,也是机缘巧合“进了宫”,朝八晚五的工作时间,每天在宫内坐班,“花了很长时间才能适 应。我们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一出来肯定想做自己的作品了,但在故宫工作后,修文物花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法再找时间做自己的作品,一开始是有迷 茫过,所以我也很理解新进组的一些小孩,没人能一下适应这份工。就算觉得自己能坐得住、有耐心的人,也一样。”

然而,能当文物修复师一 当就是十几年几十年的,大有人在。他们大多数是在工作中慢慢发现这份工的意义以及成就感。像木器组的组长屈峰则表示:“文物跟人一样。过去说玉有六德,以 玉比君子,玉就是块破石头,有什么德行啊,但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行来。所以人在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中国古代讲究格物,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 来观自己。故宫的东西是有生命的,修文物的过程中,与创造者和修复者的交流、体悟,把自己也融入里面。文物是死的,文物的作用是传播文化,不是为了保留一 个物品放在那里。”

天性乐观好动的书画组组长杨泽华则认为,每次修复字画都很有趣,他甚至在修复郎世宁为乾隆慧贤皇贵妃画的朝服像时,发现上一代修复师用偷懒的修复方式欺瞒皇上,“找了块色调差不多的旧画残片贴补上去,这修复师也是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啊。”

无论是看着修复成果,还是自己在修复过程中与历史、文化的交流体验,同时还能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融入文物中,这些都成为大学生蜕变成故宫文物修复师的理由。而且,目前故宫文保科技部每年都会新招四五十位毕业生“进宫”,相信会有更多坐得住又专注的“匠人”诞生。

花絮篇

修文物之外的故宫生活

除了修文物,修复师们平日在故宫的生活也是很有趣。观众可以看到他们在故宫每周一的闭馆日在太和门广场骑单车,体验上百年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年做过的事 情。陶瓷组的工作场所在故宫西三所,听他们介绍才发现,原来西三所是以前的冷宫,看着陶瓷组成员每天早上走过以前被冷落的妃嫔走过的街道,到院外打热水, 也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

每个组的工作室外面都种着各种果树,瓜果成熟的季节,他们会从清朝人栽种的杏树上摘果子吃,也会享用几十年前师傅种下的枣树所新结出来的枣子。有观众看完后表示:“故宫还招工作人员吗?去故宫扫地我也愿意。”

此外,《修文物》还对“故宫有鬼”的都市传说做出解释。戒备森严的故宫,工作人员每天早上8点钟要连开七道大门,才能进到工作场所,而开门之前他们会先吆喝 一下,杨泽华解释说:“外面传说故宫闹鬼,所以我们进去前要先喊话,但其实我们先吆喝,不是为了吓走鬼,而是怕宫内有像猫、黄鼠狼之类的小动物突然窜出 来。”

相关文章

  • 锡壶收藏破茧而出 该如何保养[图文]
    锡壶收藏破茧而出 该如何保养[图文]

    伴随着民间收藏的进步与发展,锡壶收藏破茧而出,成为古玩收藏界的一支新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为此曾欣然赋诗:“玉作肌肤锡作身,最宜茶酒得温存。世间绝品称奇宝,我慕收藏养护人。别样锡壶韵味长,摩挲照眼泛青光。得来精品共欣赏,神物清心有茶香。”谈到锡壶的保养,其实并不复杂,重要的是牢记锡质器物的特性,一为质软,二为怕冷怕潮。[清]锡嵌三叶连枝石榴式倒流执壶锡器使用年久后,经...

    433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宋明服饰显示:古人不仅脚长个子高 智商也很高[图文]
    宋明服饰显示:古人不仅脚长个子高 智商也很高[图文]

    秦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的弓弩。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这段时间正在对外举办“宋明服饰”展。在展厅中有几件考古发现出土的古装,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记者在现场发现,几乎每一位站在宽袍大袖前的观众都会问:“这么大,怎么穿?”市博专家王涛告诉记者,要回答这个问题,除了古装的穿戴方式,还牵扯到一个方面——古人的身高。其实,古人不仅身材高,智慧也很高。江南时报记者 程岚岚个子高:展厅内明代衣服长度均超过2米...

    979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红艳似火的火烈鸟[图文]
    红艳似火的火烈鸟[图文]

    在野生动物摄影作品中,火烈鸟是一种出镜率很高的生物。火烈鸟拥有细长的脖子,常常弯曲呈“S”形。火烈鸟的双腿纤细、羽毛红艳似火,优雅而美丽,远远望去既像一团团炽热跳动的烈火,也像一条条浮动着的红色彩练,如落英逐逝水,似朝霞映碧池,给原本平淡无奇的风景平添了几分优柔妩媚的韵致。火烈鸟的英文名为“Flamingo”,与西班牙的“弗朗明戈舞”音似,其艳丽又亭亭玉立外表也像极了跳弗朗明戈的热情女郎。当成千...

    480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美国女艺术家的水中畅游作品,看了好想去游泳[图文]
    美国女艺术家的水中畅游作品,看了好想去游泳[图文]

    萨曼莎法语(Samantha French)出生于明尼苏达州中北部,2005年毕业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与设计学院。她是一名全职画家,并在纽约布鲁克林(Brooklyn)设有工作室。萨曼莎当前的作品探索逃离的想法,对她童年时期慵懒的夏日的宁静和怀旧。这个系列的灵感来源于萨曼莎自己在明尼苏达州北部湖泊度过的童年夏天的回忆和回忆。萨曼莎积极展出自己的作品,并被纳入全国各地的许多私人和公共收藏,而她的作品...

    796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希腊艺术家欧元上绘涂鸦 反映希腊经济政治问题[图文]
    希腊艺术家欧元上绘涂鸦 反映希腊经济政治问题[图文]

    希腊艺术家欧元上绘涂鸦 反映希腊经济政治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希腊艺术家斯特凡诺斯一直沉浸在欧元纸币的涂鸦创作中,以此来反映希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他用钢笔在纸币上绘制出混乱的景象,然后将其扫面记录,再将它重新放回市场中流通。这位艺术家说:“在过去的五年里,摇摇欲坠的希腊经济引发了暴力和社会衰退,所以我打算将两样东西融合在一起。”2010年,欧盟要求希腊实行严苛的财政紧缩措施,以此换取110...

    1295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广西千年古镇神像木雕匠人:神态和形态是作品的“灵魂”[图文]
    广西千年古镇神像木雕匠人:神态和形态是作品的“灵魂”[图文]

    在运江古镇,赖仲禧正在雕刻一尊神像。 刘俊聪 摄中新网来宾8月22日电 题:广西千年古镇神像木雕匠人:神态和形态是作品的“灵魂”作者 刘俊聪 黄利洁近日,在“铺满”历史感的千年古镇——广西来宾市象州县运江镇,一场突如其来的雨让古镇的沉闷感得以缓解,沿着湿润的青石板路一直深入,就能来到木雕神像匠人赖仲禧的家。这间房屋和街道上古朴陈旧的建筑并无差异,但门前堆满的大量木材却十分醒目。屋内的赖仲...

    1511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在北京见识正版大黄鸭[图文]
    在北京见识正版大黄鸭[图文]

    园博园为搭建“大黄鸭”准备的底架明天园博园亮相大黄鸭终于游到北京啦从2007年开始游历世界的“大黄鸭”,终于来到了北京。这个人见人爱的大家伙将于9月6日至9月23日首先畅游园博园,9月26日至10月26日移至颐和园。北京市民终于可以在家门口领略“大黄鸭”憨态可掬的身姿,全国各地的游客也可以在北京感受“大黄鸭...

    1140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第一坊金逸奖横空出世 华人画家丁绍光等大师助阵[图文]
    第一坊金逸奖横空出世 华人画家丁绍光等大师助阵[图文]

    一个即将在艺术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大奖“第一坊金逸奖”横空出世,将有一名金逸奖、四名提名奖、一名艺术贡献奖的得主获此殊荣。“第一坊金逸奖”发起方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朱镇豪先生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推出了这个奖项。“第一坊金逸奖”是由水井坊发起和创立,由国内著名和顶尖艺术家组成委员会来推出的艺术大奖。首届将鼓励在绘画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未来将向更多艺术美学领域进一步拓展,更好...

    875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葫芦画达人的葫芦画不要钱[图文]
    葫芦画达人的葫芦画不要钱[图文]

    老李画的这个葫芦有点大。重庆晨报记者王海见习记者曾雪嵩摄除了为居民独家制作的生活服务特约VIP卡,南湖社区的新鲜事儿还不少。社区里有个叫李华渝的达人,琢磨出在葫芦上作画的方法,邻居们觉得有趣极了,排着队要他画葫芦。一碟颜料、几支画笔,在李华渝手中,普通的葫芦变成精美的艺术品。钟馗捉鬼、南湖秀色、花鸟虫鱼……他画的葫芦,小的拇指大,大的半人高。而他的纸扇画、葫芦画,...

    403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两兵马俑依偎两千多年:网友调侃又相信爱情了[图文]
    两兵马俑依偎两千多年:网友调侃又相信爱情了[图文]

    近日,有网友通过微博曝光了一组兵马俑的照片,并称:“兵马俑坑里的基情?看那表情能说我想多了么……就这样偎依了两千多年!”照片中,一个兵马俑人像将头依靠在另一个兵马俑的肩膀上(下图),搞笑的是,不仅两人相互依偎,后面的兵马俑眼睛还非常专注地看着前面的那两位。此照片曝光后,逗乐网友,纷纷大量转发和留言。网友跟帖@懒丝黄捷明:穿越千年的伤痛,只为...

    1370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大雨冲出沉睡600多年的元代古墓(图)
    大雨冲出沉睡600多年的元代古墓(图)

    后壁壁画全景赵建兰“孟宗哭竹”“郭巨埋儿”……二十四孝中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您了解多少呢?日前,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因为一场大雨,一座沉睡地下600多年的元代古墓得以揭开其神秘面纱。虽然墓葬中出土器物较少,但墓室内却绘有精美的元代壁画,壁画内容除了表现6人并坐宴饮的场景外,还包括了《二十四孝图》中的7幅。这座元代古墓的主人究竟是谁,墓室内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大雨冲出元代古...

    1082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英国设计鬼才托马斯的建筑设计《容器》备受争议[图文]
    英国设计鬼才托马斯的建筑设计《容器》备受争议[图文]

    回应巨型建筑“容器”所引发的争议:“公共空间不必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托马斯·赫斯维克近日,被称为“英国设计鬼才”的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在洛杉矶与dezeen网站创始人马库斯·菲尔斯(Marcus Fairs)的对谈中回应了其设计的建筑“容器”(Vessel)所引发的诸多争议。建筑“容器”“容器”位于纽约哈德逊城市广场,高46米,整体结构以圆形的16层楼为基...

    1243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1.5吨翡翠原石被当作废土 眼尖男子发现一夜暴富[图文]
    1.5吨翡翠原石被当作废土 眼尖男子发现一夜暴富[图文]

    一夜暴富!缅甸一名男子捡到1466公斤巨型翡翠原石,价值高达12亿5000万缅元(约593万元人民币)。目击者称:“我们做梦也想不到,捡矿人会凭空捡到这么大的翡翠原石。”据《缅甸中文网》报道,原石发现于1月19日克钦邦(Kachin State)帕敢镇(Hpakant Township)的灰卡玉矿场。有行家用手电筒照这块原石,可以看到内部很绿,玉种很不错。隋必玉矿开采公司得知自家公司不小心把...

    1185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1928年故宫“拍卖”风波 曾提议废除故宫博物院[图文]
    1928年故宫“拍卖”风波 曾提议废除故宫博物院[图文]

    信不信由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故宫博物院曾几乎被废除拍卖。1928年6月8日,故宫博物院以易培基为院长,着手拟订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送中央政治会议审定,交国民政府公布实行。此前,故宫博物院几度陷于困境。6月27日,国府委员经亨颐向国民政府递交了《废除故宫博物院,分别拍卖或移置故宫一切物品》提案,列举理由如下:——故宫博物院名称不妥,“故宫”二字,很有怀念的意思……所以不如根本废除为是。...

    371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从碎片中看瓷器史[图文]
    从碎片中看瓷器史[图文]

    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紧邻昌江河,与浮梁古县衙近在咫尺。古时景德镇被称为昌南镇,意思就是昌江之南。而China(中国),就被认为是昌南的音译。昌南声名之盛,让浮梁显得默默无闻。其实历史上,浮梁的闻名甚至远在景德镇得名之前。白居易千古绝唱的《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名句。虽然后来景德镇声名远播,但一直也是归浮梁县管辖,而浮梁县因此成为一方大县,派驻的官员常常高至五品。...

    780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