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畅(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究生在读)
最近,一则考古新闻难得地登上各大网站上的头条,内容是“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大家或许是被“首次”、“明代”这样的字眼所吸引,其实这只是故宫研究院默默耕耘几十年的成果之一。在5月5日的发布会上,故宫还发布了多项成果,除了明代建筑基址,还有在龙宗门以西发现的叠压关系明确的元明清“三叠层”遗迹以及故宫西南角的南大库瓷器埋藏坑。这些发现对于研究紫禁城元明清三代和北京城中轴线变迁,乃至紫禁城营建历史和功能分区,再到中国古代建筑史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故宫新发现
上面的许多术语就像“故宫”本身一般,充满距离感。过去,这里是平头百姓一辈子无法涉足的地方,即便现在故宫每年坐拥1500多万人的客流量,但仍然无法打消它在普通人心中的神秘感。据说,至少有20%的鬼故事,都把发生地选在故宫(这些文学创作者你们敢不敢有点创意啊?摔!)
作为资深故宫爱好者,甚至故宫历史的厚重。我们撇开那些的无厘头故事,了解一些故宫背后“小秘密”。
故宫差点被拆迁
北京故宫始建于1406年,历经14年竣工。作为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故宫也在1987年成为我国第一批世界遗产之一——这句话看似平白无奇,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惊心动魄。
1958年北京旧城改造中很多人对故宫动了歪心思,“一个封建皇帝住的宫殿,凭什么占那么大地方,凭什么放在社会主义首都的正中央!”于是针对故宫的改造马上就有了方案。不仅要拆端门、拆午门,更要把天安门、故宫、中南海、南河沿以西的民房全部拆除,改建为中央大楼和各国家机关的办公区。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定了。但在混乱的十年间,故宫还是遭受了不少破坏,顺贞门、天一门、文华殿、乾隆花园内的门额被相继摘除,中和殿宝座也被拆除,随处可见“火烧紫禁城”的宣传口号,甚至有红卫兵提议将故宫博物院改名为“血泪宫”以示与旧社会决裂,好在周恩来总理派军队进驻故宫,极大地保护了文物安全。
差点拆迁
还有40%的故宫你从没见过
故宫博物院从1925年建院开放以来,一直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区。很多游客来到故宫都是顺着中轴线从午门到三大殿,再到后三宫和御花园,经神武门出宫。还有一些故宫的忠实粉丝会经常来到宫里,力图探访每一个角落。但是实际上,现在故宫真正对游人开放的区域也仅占60%,可不要小看这60%,2002年时这个数字只有30%。
灰色部分为未开放区域
图上灰色的地方即为故宫目前仍不对外开放的区域,不难看出,主要的宫殿区都已经向游客开放,而未开放的区域又是为什么呢?
反正肯定不是那些灵异事件所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就曾表示,在故宫工作的几代人从来没有人经历过那种事件。
这些未开放区域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正在修缮。故宫的百年大修从2002年开始,将一直持续到2020年。为保证游客参观,修缮工作以轮修的方式进行,分区域分期开展。等到修缮工作结束后,那些区域就会和游客见面;第二类是工作用房区域。由于故宫博物院机构繁杂,管理需要实地进行,很多部门将故宫内部建筑作为办公室,这样一来占据了大量资源。好在这个问题已经着手开始解决,未来几年,故宫内将取消办公区和停车场等设置。例如西华门两侧的屏风楼,是建国初期为了遮挡中南海内游泳池所建,现在仍在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解放军部队所使用,已经有了初步的拆除计划;第三类区域就是由于被毁等原因实在无法开放,例如溥仪小朝廷时期的建福宫花园、中正殿等。
到2020年,故宫的开放区域将达到85%,相当于全部开放,我们就再等几年吧。
你只看到的藏品只是冰山一角
不得见的除了部分故宫建筑,还有故宫文物。2010年,故宫博物院历经7年完成了第五次文物清理,首次摸清了故宫内的文物情况:截至2010年12月底,有文物藏品总计1807558件,共25类,其中珍贵文物达1684490件。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漆器、珐琅器、玉石器、雕塑、陶瓷、织绣、雕刻工艺、其他工艺、文具、生活用具、钟表仪器、珍宝、宗教文物、武备仪仗、帝后玺册、铭刻、外国文物、其他文物、古籍文献、古建藏品等。
可是算起来故宫博物院内常设的展览和每年举办的特展,每年能够展出的文物数量只有1万件左右。很多文物位于建筑内部,不许观众进入,只能隔着玻璃参观。其实故宫里有很多的展馆,包括珍宝馆、瓷器馆、青铜器馆等等。也会不定期举办各类特展,例如去年的“石渠宝笈”特展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十年来首次全卷展出的《清明上河图》、休眠三年的《伯远帖》、唐冯承素摹本的《兰亭序》让成千上万的观众在故宫里甘愿排上七八个小时的长队。而且故宫展出的文物藏品会定期轮换,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愿意反复去故宫。
但哪怕故宫展出的文物每年都全部轮换一次,全部展出也需要180年。有没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的?
参观的长队
为了弥补这些遗憾,故宫新媒体团队已经开发了很多应用软件,让观众更加全面的认识文物。2015年上线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就用手机互动的方式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画中的人物关系、室内布置和各种细节内容。这款APP也被苹果应用商店评为2015年iPad版最佳APP第一名,不多剧透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下载看看。
《韩熙载夜宴图》
APP
历经坎坷的心酸故事
故宫中最重要的建筑毫无疑问是由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构成的三大殿。其中的太和殿游客虽不能走进殿内,但龙椅和匾额常给人留下很深印象,这两个主角的经历也非同一般。
太和殿就是人们说的金銮殿,正中有皇帝宝座,宝座正面和左右都有上下用的台阶,称为“陛”。这就是文武大臣们称皇帝为“陛下”的由来。宝座上有雕龙髹金大椅,后面有雕龙髹金屏风,上方有乾隆皇帝所书“建极绥猷”的匾额。而在1915年袁世凯篡权称帝后,他把这块匾额摘下,将龙椅搬走,重新定制了一个中西结合的高背大椅,而这两件文物便不知所踪。直到1959年,故宫的研究人员终于在一处存放破旧家具的库房中找到了这件已经残破不堪的龙椅。
文物保护专家从1963年开始对其进行修复,“凡是缺件,均根据对称的一面进行摹制,全缺的部分根据故宫所藏康熙画像中的龙椅进行摩制。”历时一年多,这件龙椅终于又回到了它原来的位置,可是那块“建极绥猷”的匾额却至今下落不明,现在人们所见的匾额,是故宫的上百名研究人员根据一张1900年的太和殿内的实景照片在2002年时复制的。
重新回顾下匾额的四个字。极,是屋脊正中的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的意思;猷,为道,为法则。建极绥猷,是说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都有神圣的使命,他应当中正地治理国家,顺应大道。当时的匾联修复总指挥苑洪琪曾言道:“皇帝在这块匾下面,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他都要考虑到自己的责任。匾联上的这些警句,对他是一种约束。想着自己统治天下,行使权力的这些责任和义务。”
匾额
当然故宫里也有着皇帝的八卦
当然,故宫作为皇宫日常起居的地方,生活设施也是样样俱全的。就像现在的天气,皇上也是人,也得出汗啊,可那时既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紫禁城里又是如何消暑呢?
毕竟皇上不是白当的,在紫禁城外朝西路隆宗门外,夹在在两道红墙之间的便是皇家冰窖。这些冰窖都是南北走向,为半地下的拱券式建筑,采用埋入地下1.5米的半地下形式,长约11米,宽约6米,容积为330多立方米。每年三九御河起冰时,都会有专门的伐冰人将冰块切割成一定规制的形状拉入冰窖以供紫禁城来年夏天使用。而冬天的采暖则更是先进,绝大多数宫殿地面下都有烟道盘曲,冬天会有太监在炉前点柴烧炭,热气在烟道内循环,殿内就十分暖和,原理就和农村的火炕差不多。
历经600年沧桑的紫禁城有说不完的故事,更有数不清的秘密等待着研究者去发现。故宫的百年大修将在2020年正式完工,希望我们能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言: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