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的藏品。受访者供图。
南都讯 记者陈杰生祖传的宝贝拿去新加坡拍卖,结果流拍,换回两段拍卖视频。日前,来自湖南的杨先生自称遭遇广州一公司的套路,而该公司在与杨先生签订合同后不久就已停业。杨先生质疑拍卖视频的来历。对此,该公司相关人员辩称,此前确已委托第三方公司帮杨先生拍卖。 专家表示,一般正规的拍卖行并不会收取前期费用,建议市民小心谨慎。
交了3万元拿去新加坡拍卖
杨先生的藏品是一件金砖,“我祖上传下来的,是铜金混合物”。今年2月份,杨先生特意找了专家,专家鉴定了是乾隆甲子年的金砖。拥有这么件宝贝,杨先生一直想估个价。今年4月份中旬的一天,杨先生上网搜索,发现有一个“广州谷某某古玩鉴定交易平台”。他就留了信息。
不出两天的时间,杨先生接到一个客服电话,电话要求杨先生添加广州谷某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谷某某公司”)一叶姓业务经理的微信。通过微信,杨先生将藏品的照片发了过去。“叶某说,这件藏品若是真品,当值数百万元。”当时,杨先生喜不自胜,就答应对方,带着藏品奔赴广州。
4月15日,杨先生来到谷某某在广州天河区黄埔大道某大厦15楼的公司。杨先生称,此前在微信上沟通的业务经理叶某接待了他,他听叶某的意见,花了300元鉴定费再请个专家鉴定。
“专家是一个白白净净的男子,大概30岁的年纪。”杨先生回忆称,专家跟他说,金砖是真品,并询问是否是一对。“我说我家只有一个,他就说,要是一对的话更值钱,值个千万元以上,而一个的话,也值个数百万元。”
杨先生称,鉴定完毕,叶某就向他提起,称可到新加坡进行拍卖。杨先生欣然接受。此后,他签下了多份文件,其中包括一份《展览服务合同书》和《居间委托服务合同》。
《展览服务合同书》中的特别提示显示,“展览服务期间存在物品未能成交的风险,无论物品成交与否,乙方(杨先生)所交基础服务费及风险责任金不予退还”,“乙方确认本次委托过程中,没有受到工作人员不是宣传或承诺的误导”。
值得注意的是,合同中声明,杨先生自愿并同意把委托物品仅以图片的形式委托代为参加拍卖。
杨先生签完字后,把藏品交给对方,之后交了2000元定金。后来,他返回湖南,将28000元的余款打回给谷某某公司提供的账户。根据合同显示,30000元包括展览的费用和居间委托拍卖的费用。
藏品流拍 签合同12天后公司停业
交完钱,杨先生天天盼着藏品能在新加坡拍到一个好价钱。杨先生称,5月份,他询问业务经理叶某,对方让他联系一谭某的工作人员,谭某后给他发来新加坡拍卖会场的图片。
看见自己的藏品确实在走拍卖过程,杨先生只能耐心等待。不过,坏消息终于传来。叶某联系他,称藏品流拍了,让杨先生到广州将产品取回。
5月21日,杨先生一大早就来到谷某某公司地址,结果发现,里面已经搬空。杨先生在门口看到一张“公司停业通知”。通知称,“根据我司实际情况,已经无法正常营业,自即日起停止对外所有合作业务,目前已全面转入售后服务”,落款时间为4月27日。“我是4月15日才签的合同,才过了12天,公司就停业了。”
当日,杨先生根据叶某提供的电话,来到谷某某公司所在大厦对面一处住宅取回了自己的藏品。杨先生称,当日,他找到叶某,称知道钱已经收不回来,但想看看藏品在新加坡进行过拍卖的视频,叶某让他等两天。
两天后,在去派出所准备报警的路上,叶某终于给他发来了视频。
南都记者看到了杨先生提供的两段视频。第一段视频中,是在一个室内场所,有一名男子开场称,现场是位于新加坡的春季拍卖会。第二段视频中,男子用粤语和普通话分别念出每个藏品的代号,一旁有幻灯片播放藏品图片。
叶某告诉杨先生,第二段视频中18秒处是杨先生的藏品在拍卖,显示无人举牌。杨先生对视频的来历起了质疑,“我怎么知道我的藏品就在新加坡被正规的拍卖公司拍卖过呢?”
公司:委托第三方拍卖
昨日,南都记者在网上登录谷某某古玩鉴定交易平台发现,虽然该公司自称已停业,但是客服仍在运营。记者以买家的身份称自己有藏品想出手,对方询问是想鉴定还是出手,并让记者留下联系方式,“稍后会有顾问联系您要图片,我们先让专家老师帮您初步图片鉴定后,再由顾问跟您详谈出手流程”。
前日,记者拨打了客服电话,客服称,公司已停业,具体情况自己不清楚,并给了一个售后的手机。记者拨打该手机,对方称,谷某某公司并无拍卖资质,系委托第三方拍卖,随后给了第三方拍卖公司“香港华夏拍卖行广州办事处”人员的电话。
记者拨打该电话。一男子称,他们是在新加坡醉花林俱乐部拍卖藏品,跟谷某某公司是委托拍卖的关系,只负责拍卖。记者询问男子,公司是否有拍卖资质,如何证明拍卖真假。对方称,他们有资质,且有合同,有拍卖场地的租金协议,并称拍卖“有成交有不成交的”。
记者查询广州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该企业在5月11日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已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专家:可能是套路
一业内专家告诉南都记者,之前接触过许多案例,都与杨先生类似。他认为,一些公司已经形成了套路,说会拿藏品去拍卖,其实往往图的是藏家缴纳的前期费用。
“文物出境的手续极其严格,有些是禁止出境,有些是限制出境。即使要出境,也要向海关报批。有的公司可能会忽悠消费者说,只要把钱交齐,报关手续会搞定,但是交了之后就往往没有下文了。”专家说,“有的藏品是象征性展览一下,有的是在境外租一个地方走过场,一般都是没达到底价,流拍了。目的都是赚藏家缴纳的前期宣传推广费用。”
专家分析称,案例中,其实拿去新加坡拍卖可能只是噱头,“真正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在北京、伦敦一类大城市,而不是新加坡”。
他提醒藏家,藏家本身对自己的东西要有了解,不要幻想天上掉馅饼,“正规拍卖企业,要有营业执照和拍卖资质,如果是拍卖文物的话,还要有文物拍卖许可证,文物还要向文物部门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