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18日左右,世界各地举办庆祝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隆重上演,有的持续一天,一个周末,有的则持续一整周。2017年,约有36,000多家博物馆参与了157个国家的活动。
博物馆X全球?这是个什么节日or活动?
定于每年的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去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 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史实:博物馆讲述难言之事。
而上个月过去的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ICOM每年都会制作一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海报,以及与年度主题相关的明信片和网页横幅,使参与的博物馆能够展示主题,并以吸引人的设计引发关注
对于2018年的海报,ICOM选择二维码作为主要视觉元素,作为时代创新的象征和广泛联系的媒介。这些条形码由可以无限组合的像素组成。扫描后,人们可以下载图片,收到电子邮件,打开网站或查找数据。
什么意思?
超级连接是2001年发明的一个术语,用于设计我们今天的多种通信方式,例如面对面接触,电子邮件,即时消息,电话或互联网。这个全球性的连接网络每天都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和整合。
在当今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博物馆也加入了这个潮流。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为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选择“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这一主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博物馆可以吸引核心观众以外的群体,通过新的藏品阐释手段找到新的观众:博物馆可以将藏品数字化,为展览增添多媒体元素,比如,一个简单的社交媒体“标签”就可以让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体验。
然而,并不是所有新的联系都诞生于科技。博物馆为了保持对社会的关切,他们将视野投向当地的社区,以及组成社区的多元群体。
而对于博物馆“超联结”,也就是艺术的“超联结”的实现,他们做了多种多样的尝试,并小有所成。
无差别艺术分享:MET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MET)致力在网际网路上接触新的观众,在Facebook Live以美国手语(American Sign Language)介绍展出,实现无障碍艺术的分享。
相较而言,现在的博物馆体验方式已经比以往多太多太多,真的是“新方式”、“新联结”、“新体验”。
而这个变化的时间不过短短二十几年而已。
或许未来已来,或许未来比我们想象的更“未来化”,或许……
这项服务,让只要拥有Facebook帐号的人,都可以在线上随时观看;同时,以美国手语服务听障人士,达到MET对无障碍的实践和包容性的承诺。
各界的回应非常积极,「罗丹之旅」的观看次数超过52,000次。这个运用数位科技的发展,透过影音及网际网路接触到更广大的观众。
艺术传递新方法:Heni Talks
即将上线的艺术教育线上影音平台Heni Talks,是一个非营利平台,希望能推动艺术教育和让更多人参与;同时,期望能改变对艺术是精英的、老古板的刻板印象。
Heni Talks由知名的艺术界人士,包括艺术家、策展人、主编等分享他们的观点,目前有20多个影音节目,预计每周更新一次;主题包括蒙娜丽莎、塞尚等大师作品,以及普普艺术和现代主义等艺术运动,十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