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书屋
清乾隆白玉“四知书屋”玉玺,是国家一级文物,其制作精良,造型简洁大方,印面9.5×9.5、高7、印台厚3厘米。此玺为白玉质,交龙钮,阳文篆书“四知书屋”四字。此印乃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为避暑山庄宫殿区“四知书屋”殿题过匾额之后刻制。
“四知书屋”位于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北面,面阔五间,前后廊,硬山布瓦顶,是正宫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四知书屋”建成于康熙五十年(1711),康熙帝题名“依清旷”,并在此处读书习字,乾隆帝晚年改题“四知书屋”。“四知”,源于《易经·系词》里的“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乾隆皇帝改题“四知书屋”时,曾作《四知书屋记》阐述了其心中“四知”的辩证关系,他认为:“盖微柔阴也,彰刚阳也,阳动而阴静,动无不由静,彰无不由微,刚无不由柔。然而柔能制刚,微能掩彰,静能制动,此乃圣人扶阳抑阴之本义,正心敕政,以及用兵不可不深知所几而作,不俟终日者何如?其凛凛哉!”这正是乾隆皇帝“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治世思想的体现和统治手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四知书屋”玉玺
“知微,可谓是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之意,乃是戒训统治者要善于发现细节,明察秋毫。知彰,其意乃是显扬、彰显。此处警醒帝王自己要洞悉大势,体察民情。知柔,是讲在治国上要讲求技巧,懂得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知刚,意在坚决笃定,治国理政不可瞻前顾后,否则有优柔寡断之嫌。”
四知书屋,这个外观看起来极为普通,却见证了清代众多历史大事件的发生。
《清史稿》载:“二十三年,伊犁平,有附牧伊犁之土尔扈特族台吉舍棱等奔额济勒河。既而惇罗布喇什卒,子渥巴锡嗣为汗……三十六年九月,渥巴锡等入觐热河,封渥巴锡旧土尔扈特卓里克图汗,渥巴锡从子额墨根乌巴什固山巴雅尔图贝子,拜济瑚辅国公,从弟伯尔哈什哈一等台吉,均授紥萨克,各编一旗。四十七年,均予世袭罔替。”正是在四知书屋之内,乾隆帝接见了率部东归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成为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