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起于宋代,兴于明晚期。历史上第一篇介绍紫砂器的专著,是成书于明末崇祯年间,由文人周高起撰写的《阳羡茗壶系》。书中开篇就提及:“金沙寺僧……习与陶缸瓮者处,抟tuán其细土,加以澄炼,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kū使中空,踵zhǒng(接也)傅(相也)口、柄、盖、的dì(端的、要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供春,学宪吴颐山公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伪(假借字:泥)心匠,亦淘细土抟胚。”
文中指出制造紫砂器最早的实践者是金沙寺僧和当地名人吴颐山先生的书僮——供春。供春是历史上第一位在紫砂壶上留下名字的匠人,也因此成为紫砂界公认的鼻祖。但供春壶的传世真品稀少实属遗憾。
明代 供春紫砂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除供春外,明代还有一位著名的紫砂制壶大家——时大彬。相比供春款紫砂壶,明代时大彬款识的紫砂壶存世量不在少数,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都收藏有时大彬款传世紫砂壶器。
明晚期 宜兴窑“时大彬制”款紫砂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历史上关于时大彬其人的研究,当属明代学者徐应雷的《书时大彬事》最为详实,也是后世学者们普遍提及和引用的重要材料。他笔下的时大彬是个蓬头垢面、嗜酒好饮、好吃懒做的村夫:“一日遇诸杨纯父斋中,其人朴野,黧lí(黑)面垢衣。……性嗜酒,所得钱辄付酒家,与所善村夫野老剧饮,费尽乃已。又懒甚,必空乏久,又无从称chèn贷,始闭门,竟日抟tuán埴,始成一器,所得钱辄复沽酒,尽当其柴米赡。”(《书时大彬事》)
明晚期 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无独有偶,明代文人葛应秋在《石丈斋集 瓦壶记》里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大彬抟埴之工,专治壶。家贫,性嗜酒,挑达迂yū疎shū(难开导),负气自亢。”
从文献记载,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制壶名匠时大彬的生活习惯与一般的乡野村夫无异,饮酒取乐是他唯一的消遣方式。
先不论时大彬平日闲散嗜酒的形象,他一旦开始创作必定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刚才我们从徐应雷的文献中也读到了“始闭门,竟日抟埴。”同样在葛应秋的《石丈斋集 瓦壶记》中也写到:“壶既名四方,索者众,或三五月弗染指,或闭门便六七旬弗出,则解衣磅礴、科头攘rǎng(捋)臂而为壶,专气一神,得心应手。……稍歉点,辄引铁椎碎之,虽从旁请乞,弗与。”
明晚期 “大彬”款提梁壶
南京博物院藏
时大彬对作品的审核相当严格,稍微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会砸掉,这也是每一把大彬壶都那么精美的关键。
明代中晚期,江南的官僚豪绅、文人士大夫对时大彬壶的渴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明晚仿制大彬壶也悄然成风。暂且不论真伪,一个时代能涌现如此多的人名款,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晚明紫砂器上的人名款识已然具有了类似品牌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