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明代瓷画上的“眼镜”[图文]

时间 : 06-21 投稿人 : 冲冲 点击 :

明代瓷画上的“眼镜” | 艺术品资料

现在眼镜为寻常物,在明晚期青花瓷画上就有眼镜图案,开始连我自己都不信,可这是事实。你看这瓷画(见图)上一戴乌纱帽,胡须花白脸庞清瘦之官人,鼻梁上有一副眼镜,应该是老花镜,从底足修胎釉色青花发色以及粘沙底来看是明晚期的瓷器,但还是有人会讲这可能是景德镇制瓷画匠信手涂鸦之物。

明万历时期文学家田艺衡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中道:“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明末张自烈《正字通》:“叆叇即眼镜。”看来明晚期有眼镜不会有问题,那么明朝的眼镜到底从哪时开始呢?嘉靖年间,张靖在《方州杂录》中说,“所得宣庙赐叆叇,如钱大者,形云母而质甚薄,以金镶轮,纽之合则为一,歧则为二,老人目皆不辨细书,张此物于双目,字大加倍”,看来明代的眼镜还是很奢华的:宣庙所赐,以金镶轮,可以折叠。明嘉靖郭瑛在《七修类稿》中云:“闻贵人有眼镜,老年观书,小字毕见,诚世宝也。”怪不得清赵翼《陔余丛考》载:“古未有眼镜,至明始有之,此物在前明极为贵重,或颁自内府,或购自贾胡,非有力者不能得。本来自外洋,皆玻璃所制,后广东人仿其或以水晶制成。”明景泰三年,进士张宁在其著述中提到他见过两副眼镜。活动在万历年间的小说家,罗懋登在其《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第五十回写道:“永乐八年(1410),满刺加国王朝贡叆叇十枚。”从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明人绘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明永乐时已有眼镜不假,图卷中在挂有“兑换金珠”招牌的金店门口有一位老者鼻梁上架着眼镜,只不过没有看到挂于耳后的双腿和系于脑后的线带。明永乐以后的眼睛,或进贡,或“购置贾胡”,那么,明代可有国产的眼镜呢?

明崇祯初年(1628),苏州眼镜史上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名叫孙云球,当他看到视力不佳的人很痛苦,用单照镜之类又不方便,他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这种牵陀车可以把镜片磨成凹凸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同时又掌握了对光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以验目配镜。可惜他英年早逝,但他给后人留下科技制作《镜史》一部,影响指导着后人对眼镜的制作。

目前有观点,说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历史上第一次戴眼镜的画像也出现在意大利,绘成相当于我国明洪武年间。宋朝赵希鹄《洞天清录》记:“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宋代著录眼镜的还有《刘澜暇日记》《方舆胜览》等,当时已能磨制十几种单片水晶凸镜片(不同度数的老花镜)。还有观点说南宋时期国人就发明了双片有梁架以线挂耳的眼镜,更有观点讲在《清明上河图》中发现宋代有眼镜店,这些是不是真的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远在魏晋古墓中出土过用水晶制的放大镜片确是事实,(以前的眼镜就如现在的单柄放大镜,以此掩面)那么眼镜怎么会到西方国家去的?是曾为元朝宫廷办事,在中国生活了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把眼镜技术带回家乡,意大利眼镜的起源地是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也有老年人戴眼镜阅读的记载,也许就是马可·波罗把眼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经过一个世纪的异地发展和改良,随着郑和七下西洋又把眼镜带回来娘家。

相关文章

  • 瓷片上的“少年及弟”与“父母见登科”[图文]
    瓷片上的“少年及弟”与“父母见登科”[图文]

    图1 唐代长沙窑“十年寒窗读书郎,凿壁借光头悬梁。中老及第已不易,少年岂登天子堂?”这是清代戏唱本《读书郎》上的四句,道出了古代科举之叹。近日,与南京藏家伯瑜先生一同欣赏了两块古瓷片标本:一是唐代长沙窑的“少年及弟”(图1):一是元代磁州窑的“人间最好事,父母见登科”(图2),原器物应该是长颈瓶罐和圆型盆盘,虽都是残件,但器物上的文字完整,又与古代科举有关。在当今,这是不可多得的“古陶瓷研究...

    1691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能打出彩虹的“打字机”[图文]
    能打出彩虹的“打字机”[图文]

    来自华盛顿的画家泰里·卡拉汉(Tyree Callahan)改造了一台1937年的安德伍德打字机,他使用颜色标签取代了按键上的字母,而墨盒也与按键上的一一颜色对应,改成了五彩六色的油墨。所以你就可以通过敲击键盘,在纸张上打印出各种色彩,所以它被称为色彩打印机(Chromatic Typewriter)。理论上,你可以使用色彩打印机打印出任何图像来,比如后面的几张图片就是画家用色彩打印机打印出来...

    1440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80后”小伙办古董博物馆 呈现中国历史美[图文]
    “80后”小伙办古董博物馆 呈现中国历史美[图文]

    图为兰州“80后”小伙郭治辰的私人古董博物馆。资料图 摄中新网兰州1月18日电 (杨娜 高莹)唐代的雕塑、清朝的花瓶……在兰州“80后”小伙郭治辰的私人博物馆里,这些“穿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物件,是他珍爱的宝贝。“每天不来看上几遍,你就总觉得缺少点什么。”郭治辰说道。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访了郭治辰位于黄河岸边的私人博物馆。三百余平方米的面积,从选址到装修到古董的收集,郭治辰亲力亲为,只为亲手...

    1321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紫砂之上 国色天香[图文]
    紫砂之上 国色天香[图文]

    2019年是近现代“紫砂七老”之一、杰出紫砂艺术大家、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诞辰100周年。追溯几百年的紫砂创作历史,清康熙年间的陈鸣远力变明代末期筋纹器型为自然形体,制作出了“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蚕桑壶”等经典款式,为紫砂花货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陈鸣远多制果类器型,装饰题材极少涉及鲜花。到了蒋蓉,其在花类紫砂壶器上的苦心钻研,才使得紫砂花货有了更多器...

    1323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两尊“裸佛攀房”艺术雕塑亮相济南[图文]
    两尊“裸佛攀房”艺术雕塑亮相济南[图文]

    1月19日,两尊“裸佛攀房”艺术雕塑亮相济南,“小沙弥”憨态可掬的攀房造型吸引不少路人观看。图为双手合十“裸佛”召唤“小沙弥”攀房。张勇摄...

    629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汉光武帝陵园1400株千年古柏遇病虫害 生长慢[图文]
    汉光武帝陵园1400株千年古柏遇病虫害 生长慢[图文]

    这棵柏树已经过千百年的自然造化阅读提示|汉光武帝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园,现存隋唐时期的古柏1400余株,这处侧柏古树群,平均树龄为1500年,是洛阳最古老的古树群。近年受环境、病虫害影响,古树群生长缓慢。今年年初,孟津县文物局上报国家文物局,为1400余株古柏“求医”,并于近日获得立项。隋唐时期的树龄如何判定?下一步如何为树治病?昨日,记者前往孟津走访,探寻这些古...

    1994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历代画家爱画的“岁朝图”[图文]
    历代画家爱画的“岁朝图”[图文]

    画角声中旧岁除,新年喜气满屠苏。阳和忽转冰霜后,元气更如天地初。晚色催诗归草梦,春光随笔上桃符。闭门贺客相过少,静对梅花自看书。《岁朝》一诗出自宋朝诗人真山明,较为形象地描写了古人正月初一“岁朝”的景象。清供是指在室内放置在案头供观赏的物品摆设,主要包括各种盆景、插花、时令水果、奇石、工艺品、古玩、精美文具等等,可以为厅堂、书斋增添文化气息。任伯年 岁朝图吴昌硕 岁朝清供图“岁朝清供”...

    1910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重庆现百年前3D照片[图文]
    重庆现百年前3D照片[图文]

    清朝末期的重庆府衙门口100年前重庆就有3D照片,你不妨试试,能不能看出立体效果,3D即立体电影、电视,这些高新技术目前在许多市民看来依然新奇。你知道吗,100多年前就能用普通照相机拍出3D图片?我市一位明信片收藏爱好者手中,就有100年前拍摄制作的老重庆立体明信片,看看你能否看出3D效果吧。10万元收集5万张明信片日前,一名网友在重庆生活网上发帖,称自己收藏了许多老重庆的明信片,明信片...

    748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民国大名士吴稚晖的奇事逸闻[图文]
    民国大名士吴稚晖的奇事逸闻[图文]

    吴稚晖书信陈少文李白的名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是为饯别李云所作。而看此诗内容,恐怕是因为身在谢朓楼,有感而发所成。谢朓,字玄晖,南朝大诗人。李白一生都很是追捧谢朓,除了诗人间的心心相惜,还因为此人与李白有着相似的境遇。一千多年后,中原大陆即将告别封建时代,此时又出现了一个人,也号称很是崇拜谢朓。此人因其本名也是朓,便改字稚晖。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民国大名士吴...

    306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汝窑和汝瓷 千万别弄错[图文]
    汝窑和汝瓷 千万别弄错[图文]

    汝窑不是瓷汝窑,这两年犹如茶器市场的一场海啸,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得而幸之。可以说,汝窑是台湾文创概念在中国大陆最成功的一次营销,也带动了茶器市场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对此我深感佩服,但汝窑市场光鲜亮丽背后的真相,却令人触目惊心。现在市场上所有的汝窑,都不是瓷器,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不敢称自己为汝瓷,而只说是汝窑的原因。瓷器在烧制温度上是有严格标准的,一般在一千两百八十度以上,才能称之为瓷。而现...

    243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我这样创临齐白石[图文]
    我这样创临齐白石[图文]

    齐白石作品大锥作品90cm×97cm 100万元每平方尺白石老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国画大师,他有着纯朴的农民意识和一颗天真浪漫的童心,把民间艺术与文人画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达到了中国写意画的最高峰。我根据自己的经历与素养,在创临白石老作品时做了取舍。白石老造型,了了几笔,就能高度概括物象,达到形与神的绝妙结合。我为免甜俗,变得拙些、稚嫩些。白石老构图,简练了“主辅破”与“起承转结”...

    998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欧洲博物馆再遭劫!镶嵌千余颗宝石珍贵皇冠失窃[图文]
    欧洲博物馆再遭劫!镶嵌千余颗宝石珍贵皇冠失窃[图文]

    遭窃的富维耶博物5月15日,法国中部一个宗教博物馆14日表示,该馆一顶镶有将近1800颗宝石的珍贵皇冠遭窃。据报道,根据博物馆公布的声明,窃贼于5月12日深夜破坏并破解位于里昂市区富维耶博物馆(Museum of Fourviere)的“精密安全系统”,盗走一顶珍贵的皇冠。据介绍,失窃的皇冠是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圣母玛利亚之冠”(Crown of the Virgin),这顶皇冠制于189...

    1311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李得钊红色细纹刻纸像捐赠举行[图文]
    李得钊红色细纹刻纸像捐赠举行[图文]

    本网讯:为了弘扬革命英雄事迹,开展建党百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宣传温籍革命烈士。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温州市瓯礼文化研究中心、温州市收藏家协会承办,温州市非遗中心、中共岩头镇委协办的温籍革命烈士李得钊红色细纹刻纸像作品捐赠仪式在永嘉岩头李得钊纪念馆举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方喜,市政协常委、温州市瓯礼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徐亮,李得钊同志亲属李麟、李歆彤等60多人参...

    1405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记录时光的铜墨盒[图文]
    记录时光的铜墨盒[图文]

    【民国时期】姚茫父刻铜墨盒据齐如山《北京三百六十行》中记载:“刻墨盒始于陈寅生。”陈寅生的刻铜墨盒代表了明清时期乃至近代刻铜工艺的最高水平,带有“寅生刻”落款的铜墨盒更成为收藏家追求的对象。作为一种文房收藏品,正是这种稀缺性,刺激、促使了市场中出现大量仿制的陈寅生作品,晚清民国时期被标注为“寅生刻”的赝品铜墨盒大约就占到80%,当代就更难见真品。事实上,收藏铜墨盒无需一头扎进“寅生刻”的“海洋...

    1931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你看懂了吗?[图文]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你看懂了吗?[图文]

    《清明上河图》究竟存世多少版本,恐怕没人说得清楚。此《清明上河图》为明代仇英所摹,为辽宁省博物馆所收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时期京城汴梁的景色,而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明朝苏州城的优美风景,以及江南民众的生活,整幅画卷共有两千多人,男女老少,市民、商人、农夫、艺人各种身份,每个人物的动作、服饰都不雷同。此外,仇英在临摹原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增加了某些场景,同时也对某些...

    991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