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图文]

时间 : 06-13 投稿人 : 子皓 点击 :

前不久,黎巴嫩首都发生爆炸事件,不仅触动了各国人民的神经,也让人们再度将目光投向黎巴嫩——在当代的广泛印象中,这个中东国家一直同动荡和战乱联系在一起。

自1975年那场长达15年的内战以来,黎巴嫩一直饱受内忧外患之苦,频繁爆发的小规模党派冲突和游行示威,与邻国以色列、叙利亚的紧张局势,无一不为这个国家打上命运多舛的忧愁烙印。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黎巴嫩大爆炸之后,© AP Photo / Hassan Ammar

然而,在连绵的硝烟和战火之外,黎巴嫩还有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另一面。它西临地中海,山麓狭长,平原广阔,气候温和宜人,且拥有中东地区罕见的丰沛降水。优越的地理条件吸引人类前来定居,腓尼基人缔造的灿烂商业文明自三千年前便已在此成长。

由于黎巴嫩位于亚非欧交通要冲,且拥有得天独厚的航运条件,数千年来相继受到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等政权统治,在7至16世纪初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在1517年则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一战后成为法国委任统治地,直到1943年11月22日,才宣告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

曲折漫长的历史,一方面使黎巴嫩的人口、民族和宗教构成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则让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拥有独树一帜的多姿魅力,成为在世界上都令人啧啧称奇的文明奇观。首都贝鲁特是黎巴嫩最大的海港,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5世纪,名列世界最古老的城市前列。贝鲁特消费水平位居中东前列,不仅是黎巴嫩的政治、经济中心,更曾作为阿拉伯世界和西方世界的港口枢纽,以“中东小巴黎”的美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呈现着十足的地中海魅力。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贝鲁特城市景观 © revivme.com

一面是复杂环境带来的纷扰动乱,一面是文明交汇成就的城市风情,历史在黎巴嫩宛如一把双刃剑,对社会生活施加着双重影响。作为黎巴嫩国立博物馆的「贝鲁特国家博物馆」,则有义务向公众呈现这一点。

这座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当时的总理兼教育和美术部长贝查拉·埃尔·科里,牵头建立了“博物馆之友委员会”,呼吁公众筹款建立国家博物馆。在筹到足够款项后,博物馆于1930年,由建筑师安东尼·纳拉斯领衔,在临近贝鲁特竞技场的一块市政府捐赠的土地上开始建设,并在1937年完工。由于二战局势的影响,原定于1938年开馆的贝鲁特国家博物馆,于四年后的1942年,才正式开始对公众开放。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The National Museum, Beirut, Public Domain

博物馆的开放,象征着黎巴嫩的文明尊严。藏品多为手工艺品,年份由史前时代横跨至奥斯曼帝国时期,均来自黎巴嫩。依照年代顺序排列陈设的每一件展品,都在讲述着古老而深沉的岁月故事:史前部分陈列的典型,多数是矛头、燧石、钩子和陶器等生活用具,这些文物发掘于黎巴嫩山脉的山洞和岩穴中。整个黎巴嫩已对大约500个史前遗址进行调查,贝鲁特本身也对大约50个遗址进行了调查。

在策展人兼文物保管人米尔·马吕斯·切哈珀的领导下,藏品数目不断增长,关于黎巴嫩错综琐碎的民族记忆,逐渐复现在人们眼前——这个被常年征伐的小国所尝试寻觅的文明脉络,似乎已经呈现出了大致的模样。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 National Museum of Beirut

然而这一切,在黎巴嫩内战爆发的1975年,戛然而止。这场战争为黎巴嫩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而对于贝鲁特国家博物馆及其内部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而言,更不啻一场浩劫:内战爆发时,博物馆所处的大马士革路不幸成为交战最激烈的烽火线。这条界限被有意称为“博物馆之道”,用以区分交战的民兵和军队。矗立其间的博物馆遭受持续不断的枪击和炮轰,甚至一度成为战斗人员的兵营。

切哈珀心急如焚。在战争情势已经遏制不住时,当局终于同意关闭博物馆的决定。在交火间歇和短暂的休战时间里,切哈珀和妻子潜进博物馆,费尽心力为文物做保护措施。他们将最易受伤害的小文物从展柜中撤出,藏在地下室的储藏间。雕像则用沙袋进行保护。完成后,他们将地下室整个围封起来,堵住任何一条可能的入口。在一楼,安装在地面上的马赛克展品上全被浇筑了一层混凝土。 在交战最激烈的1982年,那些诸如石棺、地面马赛克之类的展品统统被浇筑上混凝土封存在方块里。 博物馆策展人安妮·玛丽·玛伊拉·阿菲切回忆道:

“……他建了一堵墙把藏品保护起来,假如你不知情,你根本不会知道在这堵墙后面,所有的收藏都被保护着。”

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这样极端的保护方式,背后透露出多少辛酸和无奈。事实证明,切哈珀的做法相当明智。这场长达15年的战争,在1991年才宣告停火,但博物馆建筑已然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地下室被50厘米深的雨水浸没,屋顶被洞穿,外墙覆盖着密密麻麻的弹坑和枪眼,占领场馆内部的民兵们在建筑内随意涂鸦,将博物馆变成自己的放纵乐园。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被毁坏的博物馆外墙 © Fouad Elkoury

与此同时,藏品的收藏状况也极为严重:储藏室中积水严重,小型文物因无人护理且存放时间过长,遭到不同程度的销蚀,尤其是木制品和人像俑,已然变得面目全非;大型石器被遗留在应急箱中,没有任何通风,显露出盐分腐蚀的痕迹。相邻的古物总局侧面更是被炮弹炸毁,地图、照片和文档记录与45个装有考古用具的箱子均被付之一炬。

万幸的是,大部分文物依旧被相对完好地保存下来。在钢筋混凝土墙被凿开后,人们似乎能够听见那些被封存15年的文物的低声呜咽。

博物馆的整体修缮在战后重启,1999年,这栋三层楼的建筑的第一层和第二层重新开放,但地下室仍然处于关闭状态,2010年才终于对公众敞开大门。它举办的首次展览,是一次殡葬艺术的大型巡礼。从25万年前的人类牙齿开始,直到19世纪的奥斯曼石刻,与亡者相关的陶器、石器、象牙护身符、小塑像、珠宝和武器等均被展出。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 lebanonuntravelled.com

在其中,31具白色大理石石棺上雕刻着的精美肖像,记录着数千年前逝者的生前面貌。这批石棺来自公元前六至四世纪的腓尼基时期,每幅肖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面部特征,有些像是埃及人,有的却长得像是来自希腊,多种族的人口状态在当时就可见一斑。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Anne-Marie Afeiche

在展厅中,一座巨大的彩绘墓碑同样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这座墓碑于1937年在黎巴嫩最南端的提尔地区发现,壁画场景均取材于希腊神话,可追溯到公元二世纪。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古希腊与古罗马,© National Museum of Beirut (上), © Noboru Ogata (下)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拜占庭镶嵌图案 © Public Domain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马穆鲁克纹饰 © Public Domain

贝鲁特国家博物馆明白这一切。它不畏惧历史中的矛盾,更不惮于呈现自己在历史中所受的创伤——修补好的外墙至今还能看出曾经伤痕累累的影子,而馆中专门开辟了一个版块,用来陈列在内战中受损严重的文物。博物馆并不打算将这些展品恢复到战争之前的样子,因为这些展品所历经的,同样是属于它们的历史。2010年正值叙利亚内战,黎巴嫩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当问到为什么选择依旧开放博物馆地下室时,阿菲切说:

“即使蓄意破坏和冲突依旧会出现,我们也总是希望能够重建一个完整的收藏,一个完整的博物馆,向游客开放,能让他们能够意识到他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贝鲁特国家博物馆这份勇气令人动容。作为国家级别的历史博物馆,它体量不大,貌不惊人,但能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有很多很多。在贝鲁特的黄昏中回头望去,那些凝重又果敢的回忆,在这幢法式建筑投下的阴影里愈发清晰,似在叙说着永恒的和平心愿。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 National Museum of Beirut

这幅描绘圣母玛利亚的壁画可以追溯到公元240年,是当今世界上绘制的最古老的圣母形象之一。

这些年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都经历了什么? | 美术品文摘

© MARWAN G NASSAR

在41年后对公众首次开放的博物馆地下室展厅,选取如此宏大的文化命题,必然有其用心。关于生死的哲学问题,不仅与各种宗教的核心教义息息相关,更是黎巴嫩人民未曾忘却的现实境况。那些逝去岁月中充斥的鲜血、怒火和哭号,与眼前肃穆而沉静的亡灵纪念相互照应,似乎是一种残忍的对比,映照出当下深切的苦难。在这个并不安宁的国度,信仰同文明一道野蛮生长,这个民族历经的苦难,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

在馆中,我们也许很难找到答案。但在柔和的灯光下,曾经互相对立的文明被比肩被置于透明展柜中,显得如此安静和平。历史的风尘拂来,岁月的尖锐棱角被抹去,只呈现出其最本真的模样。黎巴嫩的历史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青铜器时代的古朴稚拙和铁器时代的神灵崇拜,共同勾勒出人类幼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古希腊时代的浪漫瑰丽和古罗马时期的雄健豪迈,凝驻着千年地中海文化的浩瀚变迁;拜占庭帝国对于基督教的无上崇敬和马穆鲁克时期浓厚的伊斯兰传统,本质上都象征着对于神性与人性的探索和追寻。看似不甚相同甚至势不两立的一切,最终都存在着某种关联。

相关文章

  • 美两对夫妇用酒瓶塞子打造精美犀牛雕塑[图文]
    美两对夫妇用酒瓶塞子打造精美犀牛雕塑[图文]

    犀牛雕塑据美国猎奇网站“odditycentral.com”9月5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两对夫妇历时三年,用胶合板、泡沫塑料、1200个酒瓶塞子为原材料,打造出一个与真犀牛大小相当的雕塑,并以此为爱好。据了解,事情起源于三年前的一天。当来自卡米高市的玛丽要求丈夫吉姆发展一项爱好时,吉姆立刻想到用他过去20多年来收集的几千个酒瓶塞制作一个长颈鹿雕像。但他很快意识到长...

    1662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辽宁状元弃港大72万奖学金复读 今年再拿状元
    辽宁状元弃港大72万奖学金复读 今年再拿状元

    刘丁宁(资料图)文科666分刘丁宁还是刘丁宁去年她考了668分,中途辞别港大,回母校本溪高中复读,今年将圆梦北大666分。这是个吉利的分数,也是令辽宁所有文科考生望尘不及的分数。昨天晚上,辽宁高考成绩揭晓,在本溪高中复读的考生刘丁宁考取666分。刘丁宁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去年此时,她同样考取了无人比及的分数,算上10分加分为668分。原本已经成为香港大学全额奖学金的学生,她一举惊人:退学重回...

    201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博物馆里的趣闻:猴子骑马寓意马上封侯[图文]
    博物馆里的趣闻:猴子骑马寓意马上封侯[图文]

    馆藏唐三彩黑釉马随着马年的到来,“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马上体”受到大家的热捧。其实,“马上体”早在明清时期,老祖宗就玩过了,有一只猴子骑在马上,寓意“马上封侯”,出现在不少明清瓷器上。此外,不同时期的马各有特色,分别有不同的寓意。昨日,...

    1096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特纳:到底是哪里着火了[图文]
    特纳:到底是哪里着火了[图文]

    J.M.W.特纳(J.M.W.Turner)水彩画作来自泰特美术馆的编目员马修·艾米斯(MatthewImms)近日披露:由英国杰出画家J.M.W。特纳(J.M.W.Turner)所创作的《议会大厦的火灾》(TheBurningofTheHousesofParliament)(1830s)系列水彩画中所描述的那场大火应该是发生在英国的地标建筑-伦敦塔,而不是英国议会大厦。190...

    986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陶渊明卧石白居易爱石 古人赏石藏石趣闻[图文]
    陶渊明卧石白居易爱石 古人赏石藏石趣闻[图文]

    奇石,是指自然形成的独特的蕴含某种意境,或相似山川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具有艺术欣赏及收藏价值的天然石体。古往今来,我国历代文人雅士大多爱恋藏石赏石,与奇石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藏石故事在千百年后仍被广为传颂。卞和献石卞和是楚国的一名奇石收藏家,他在家乡的荆山脚下采到一块“落凤石”献给楚王雕琢成“和氏璧”,创下了世界最高的&ld...

    1435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曾穿过的内裤拍出6200英镑[图文]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曾穿过的内裤拍出6200英镑[图文]

    一条内裤6万多元?您一定以为这是在开玩笑,不过这样的事儿还真有,不过这可不是普通人的内裤,而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曾经的用品。最近,维多利亚女王的一条肥大内裤(如下图)被拍卖,最终拍出了6200英镑的高价。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的这条内裤长度大概到膝盖的位置,腰围52英寸(约合4尺)。近日,这条肥大的内裤跟维多利亚女王的一双丝质长筒袜一起拍...

    330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四川一巨石内炸出两条石龙[图文]
    四川一巨石内炸出两条石龙[图文]

    石头内竟然出现两条碗口粗的“龙”四川一巨石内炸出两条石龙“邱家镇炸出两条石龙了!”这条消息在当地不胫而走,“碗口那么粗,有头有鳞甲。”村民们说得活灵活现。记者昨日在平昌县邱家镇寨山村老龙石(小地名)的一个石料场里看到,所谓的两条“龙”已被炸成了很多节,其中一条“龙”则面目全...

    740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书画印砚联”跨界合创——活态传承中国非遗的经典范本[图文]
    “书画印砚联”跨界合创——活态传承中国非遗的经典范本[图文]

    2016年5月24日上午,由文化部、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支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主办、苏州安泰百刹砚文化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投资承办、中华砚文化产业研究院协办的中华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在大韩民国国会举行。由当代著名山水画家韩光森先生绘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艺术家、中国砚雕泰斗黎铿大师主刀的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在韩国国会展出。在韩中地域经济协会李相基会长和中韩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峰论坛组...

    1018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黄永玉配合一岁小孩画国画 无心之笔顿时有故事[图文]
    黄永玉配合一岁小孩画国画 无心之笔顿时有故事[图文]

    “你是大师?我才是大师呢!”“画笔!”一岁九个月大的“小屁孩”艺蓝,看到国画大师黄永玉在作画,也神态自若地“席桌而坐”,耍起了画笔。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把颜料挤到调色盘里,旁若无人地一笔一画地画着。别看她年龄不大,拿笔倒是很稳。“哎哟,小家伙画得不错嘛,干脆我跟她合作一幅好了。&rdquo...

    1013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厨师用彩色米粒做成抽象名画[图文]
    厨师用彩色米粒做成抽象名画[图文]

    当名画被做成蛋糕罗斯科1950年的抽象表现主义画作《白色中心—玫瑰红上的黄色、粉红及淡紫》,在纽约苏富比拍出了7280万美元的天价,一个普通人无法企及的作品,而厨师CaitlinLevin打破沉默,他用彩色的米,做成了这款美轮美奂的蛋糕。...

    1000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故宫第三代摹印传人离世 一身绝学无人继承[图文]
    故宫第三代摹印传人离世 一身绝学无人继承[图文]

    日前,笔者惊闻故宫第三代摹印传人沈伟先生驾鹤西去,年仅55岁。英年早逝实在令人伤痛,而他30多年来潜心钻研的摹印绝活如果没有传人,很可能就此失传,更是让人扼腕叹息。几年前,笔者曾深入故宫拜访沈伟先生,和他交谈数小时。记忆中的他气质儒雅,笑容温和,令人如沐春风。那时候,故宫文物医院尚未建成,《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拍的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还在一个院子里,位置是昔日的“冷宫”,沈伟就在这里工作。那座...

    525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意大利:一座行走的活文物[图文]
    意大利:一座行走的活文物[图文]

    厄尔古兰诺出土的马赛克壁画从1981年冬到1982年夏,我在罗马城住了多半年。我是到国际文物保护研究所去“参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班的。这期间不断出游,访问了意大利的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在我到过的国家里,文物建筑当然数意大利为第一,数量多,质量高。从古希腊以来欧洲建筑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在意大利留下了一批代表性建筑物。意大利又是保护文物建筑最领先的国家,不但决心大,不惜代价,而且形成了成熟的科学和...

    693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艺术品公司设雅局套钱:70元画估价500万[图文]
    艺术品公司设雅局套钱:70元画估价500万[图文]

    藏友手中所持的鉴定书均为假冒, 所谓鉴定机构纯属虚构。/晨报记者 张佳琪晨报记者 李东华 实习生 万晶晶令丁先生始料未及的是,几幅从废品堆里淘来的所谓“潘天寿字画”,竟然将他带到艺术品公司设置的一场残酷的“雅局”中,越陷越深,数万元花费因此付诸东流。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像丁先生这样本想借“艺术品”发大财结果反被套进几千乃至数万元的案例,不再是零星爆出。受害藏友为此组建了QQ维权群,全国...

    731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4尺书法上百万元代漆盘可进博物馆[图文]
    4尺书法上百万元代漆盘可进博物馆[图文]

    查士标书法3月8日,“蔡国声扬州鉴宝预选活动”在扬州海天世纪红木文化楼举行,当天有400余位来自扬州以及周边县市的藏友携带600多件藏品参加预选。经过严格挑选,最终有50余件藏品入选并参加昨天的“紫金文昌、盛世珍藏——2014蔡国声、陈鹤良扬州鉴宝会”。“扬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宝贝层出不穷,今天看到的宝贝只...

    1262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张伯驹与《平复帖》[图文]
    张伯驹与《平复帖》[图文]

    陆机的《平复帖》被誉为“墨皇”。西晋文学家陆机所书的《平复帖》,有“天下法帖之祖”之称,被誉为“墨皇”,就是现存卷轴书画中最早的作品。《平复帖》书法古朴秀劲,牙色麻纸本,字大五分许。高23.7cm,横20.6cm,共九行,约87字,现存84字,系陆机写给友人的一个信札,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后...

    250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