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疫情中那些加速“上线”的欧洲博物馆们[图文]

时间 : 06-13 投稿人 : 汀瑀 点击 :

博物馆,《柯林斯词典》的定义简短而精确:一座建筑物,其中保存、研究并向公众展示了大量有趣且有价值的物品,例如艺术品或历史物品。从传统的定义来看,博物馆首先是一座建筑物,空间性是它的第一属性。

疫情中那些加速“上线”的欧洲博物馆们 | 美术品杂谈

6月9日,游客戴口罩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卡波迪蒙特博物馆参观。

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却冲击着这一概念的根基,线上博物馆正打破藩篱来到我们的眼前。那么,疫情对博物馆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解禁之后重新开张的博物馆和疫情之前又有何不同呢?

维持健康安全与艺术之间的微妙平衡

随着欧洲各国疫情逐渐缓解,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逐渐重新开放。据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奥地利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法国巴黎布德尔博物馆、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德国宝石博物馆、博得博物馆等一众博物馆已经重新敞开大门,接待参观者。

用《纽约时报》的话来说,这些欧洲博物馆秉持着疫情时代的 “共同精神”——谨慎的美德,同时遵循一系列“新的规则”,来维持健康安全与艺术文化之间的微妙平衡。

比如重新开放后的柏林现代艺术博物馆,在卫生和社会隔离基本规定上,对参观者做了更加细致的约束:全程佩戴口罩、擦拭免洗洗手液,并通过在线售票系统错峰入场、按照特定路径浏览、取消团体参观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人员密集。在咨询处,馆方还竖起有机玻璃屏幕来减少直接接触。此外,共享语音导览设施也暂停使用。

“新规则”对馆方和参观者都不轻松。柏林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托马斯·科勒对《纽约时报》表示,“规定难以令人愉快,但有必要。两者权衡之下,参观获取的快乐体验更大一些。”参观者爱丽·格里克则坦言,开始戴着口罩观看展品让人紧张,这种压抑的感觉源于生理和心理双重作用。“但当自己沉浸到展览中、平缓地穿梭在不同的空间里时,一切都在放缓。你会慢慢忘却之前的不适感。”

口罩、洗手液、玻璃隔板……特殊时期的限制本身也正成为艺术的一部分,和博物馆融为一体。在芬兰国家博物馆,就有这样一群摄影师,他们通过相机捕捉行走在博物馆里的 “文青们”。由于戴口罩的缘故,镜头里往往看不出观众们的表情,但这种“千篇一律”反而表达出疫情时期的特殊景象。丹麦策展人、历史学家哈格斯特鲁普就表示:“疫情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我们要去捕捉正在发生的一切,特别是这个疯狂时代普通人的生活。”

“线上行走”俄罗斯博物馆有新体验

虽然欧洲一些著名博物馆已重开,但有些中小型博物馆可能无法挺过疫情寒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理事会近日发布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全球90%的博物馆被迫关门,在已关闭的8.5万多家博物馆中,预计其中的13%永远不会重新开放。

对俄罗斯博物馆行业颇有研究的华东师大白俄罗斯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张严峻告诉记者,相对于国营博物馆,无法获得政府补助的民间博物馆境况更为堪忧。以俄罗斯为例,全俄1000多家民间博物馆中有90%依靠企业赞助维持运营,且多数属于文化机构,并不享有政府在疫情期间出台的特殊补贴政策。

将博物馆“上线”几乎是缓解窘境的唯一办法。事实上,线上博物馆并非疫情产物,其本身就是博物馆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疫情将这股潮流狠狠地推到了台前。

得益于谷歌文化与艺术平台,全球众多精美的博物馆都可以通过虚拟平台进行浏览。以俄罗斯为例,疫情期间,该平台上线了7家著名博物馆: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等。

“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线上博物馆里,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想看的展览,而不需要按照策展人给定的思路和路线进行。”张严峻说。按照类别而分,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线上展厅包含“当前展览”“过往记录”“未来预告”“虚拟浏览”和“延伸展览”部分,涵盖了12种语言的18万件展品。每件展品包括图片、文字介绍和语音导览,其语言种类远远多于实体博物馆。在“虚拟浏览”部分,参观者可以在谷歌地图和3D技术的导引下,进行“线上行走”,和博物馆里一样,可以选择英语或俄语服务。

和实体博物馆不同,“沉浸式”的在线博物馆中呈现的展品反而更为清晰,参观者可以自行选择放大作品来细细品味作品的细节。

“但对于传统参观者而言,线上的‘沉浸’和置于艺术空间之中的体验还是不一样,”张严峻强调说,“人、展品、空间三者之间有着微妙互动,空间会不断地重塑参观者对展品的认知,这不仅在于策展人的布局,更在于建筑物本身。”

互联网博物馆保护数字遗产

博物馆行业专栏作家卡莉·施特劳恩去年6月就曾在“下一个博物馆”网站发文追问:在线博物馆是真的博物馆吗?

施特劳恩的文章里提到,早在2013年,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就进行过一场虚拟博物馆之旅,在线参观者可以通过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和VR眼镜,按照自己的节奏对博物馆进行游览。事后的调查显示,这种远程互动的新方法在澳大利亚各地的学童中特别受欢迎,他们可以坐在教室中享受国家文化中最精彩的部分。从这个意义来讲,将艺术品带到人们目之所及之处,已经完成了博物馆的绝大部分功能。

凭借这一观念,有些博物馆直接放弃了实体建筑,专门做在线业务。2014年,瑞典就开业一家互联网博物馆,该网站旨在记录瑞典的互联网历史,保护数字遗产。在施特劳恩看来,记录历史的不一定再是实体展品,数字本身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既然如此,又何必需要一座实体建筑来束缚这些虚拟的展品呢?

更有甚者,在线博物馆还迭代了既有的主客体关系。传统上,个体参观者往往扮演客体的角色,被动地接受馆方传递的信息,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博物馆的主体,在家中就可以建立一个在线博物馆平台,将自己的珍藏与全世界分享。

不过施特劳恩也担心,在线博物馆的兴起会边缘化一部分 “互联网贫民”。据“互联网世界数据”去年统计显示,世界上有43.9%的人口不使用互联网,在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只有5%的博物馆有能力向游客提供在线服务。这种情况下,如果疫情之后专注于互联网博物馆的发展,“互联网贫民”将更难获得文化艺术熏陶。

如今有博物馆发现这一情况,德国一家博物馆重开后特地开辟 “老年人时间”,每日安排两小时专门接待70岁以上的老年参观者,既保证公共卫生安全,又保障他们获取知识的权利。

相关文章

  • 另类车模[图文]
    另类车模[图文]

    李清照真俗,真俗,不跟你们一路。——《如梦令》李白疯癫,从此入境。唐僧与高帅富一路同行。孔子宅家·治国·平天下。...

    1515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中世纪西欧的金匠和黄金制品[图文]
    中世纪西欧的金匠和黄金制品[图文]

    早在罗马时代,西方人就掌握了高度发达的金属制作工艺。人们往往认为中世纪是一片黑暗的,甚至在若干技术领域出现了大倒退。然而,当我们真正深入到中世纪工匠的世界,则会惊讶于那个五彩斑斓、巧夺天工的世界。《论多种技艺》的中世纪抄本页献给天主的礼物:教堂中的黄金工艺品天主教是整个西欧中世纪世界的信仰核心。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其制作出的工艺品上,还体现在当时人们对于工艺技术本身的认识上。要想了解中世纪工艺,最...

    1002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杨树森丨一心品悟忠与义,两袖妙藏春与秋[图文]
    杨树森丨一心品悟忠与义,两袖妙藏春与秋[图文]

    君子爱玉,特立独行,皆因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能够大义观世界,从容过生活。这话说的就是80后青年才俊、颇有盛名的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树森。他很小就与艺术结缘,而且表现出惊人的审美天赋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敏感和敏锐成了他艺术的双翼,后来他进入玉雕行业,便痴心不悔。十余载孜孜以求,终有所成,其擅长人物雕刻和俏色巧雕,能够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从而在细节中捕捉韵味和传递感情,使作品更有生命力。因...

    347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给当代艺术加点儿音乐[图文]
    给当代艺术加点儿音乐[图文]

    比格斯作品《盛放》本月,纽约新博物馆的一层楼面将盘旋着古老的悲歌,仿佛将游客带回到公元前612年的亚述—彼时,帝国正遭受袭击,摇摇欲坠。歌曲的创作者、意大利艺术家罗伯托·兹沃基(RobertoCuoghi)将唱起这首悲歌,并用公羊角、非洲琵琶、椰子壳和印度象铃轮流伴奏。另外一层楼面,10个拿着吉他的行吟诗人将分散坐在展厅中的不同位置,唱起1977年一部冰岛邪典电影中性...

    1284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民间艺人完成“古钱币版”《兰亭序》[图文]
    民间艺人完成“古钱币版”《兰亭序》[图文]

    图为古钱币版《兰亭序》福清侨乡报-福清新闻网6月5日讯(记者:郭成辉) 6月2日,民间艺人叶立旗耗时一个半月心血,精心制作的古钱币版《兰亭序》宣告完工。该古钱币版《兰亭序》,共计耗费10多公斤2000余片残缺古钱币。古钱币版《兰亭序》字体为古铜色,由黄色底纹相衬。整件作品由高1.4米、宽0.42米的4面屏风组成。据叶立旗介绍,《兰亭序》上共计有文字300多个,他一天平均完成8个字的制作工作量。...

    1029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成都体育中心考古现形似[图文]
    成都体育中心考古现形似[图文]

    刻有形似“WiFi”信号图案的陶片。徐杨祎摄中新网成都5月26日电(记者徐杨祎)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26日对外公布了成都体育中心遗址发掘工作的结果,发现大量汉代、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存,包括城墙、道路、房屋、院落、水井、水沟、池塘等。其中,一件刻有形似“WiFi”信号图案的陶片格外引人注意。据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工作人员介绍...

    757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美国传奇女记者海伦逝世 一生想方设法挑战总统[图文]
    美国传奇女记者海伦逝世 一生想方设法挑战总统[图文]

    半个世纪以来,在白宫的新闻发布室,海伦·托马斯用她粗哑的嗓音和尖锐的问题,质问了10任美国总统,从肯尼迪到奥巴马。想方设法地挑战总统,几乎是她一辈子的事业。他们中有人曾希望她能闭嘴,比如小布什就曾连续3年没有给她在记者会上发问的机会。现在,她永远闭上了嘴。7月20日,这位美国传奇女记者在位于华盛顿的家中病逝。原本到下个月她就满93岁了。她去世的消息登上了美国各大媒体。人们从影像...

    908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柏林城市宫重建项目“洪堡论坛”完工[图文]
    柏林城市宫重建项目“洪堡论坛”完工[图文]

    佛朗哥·斯特拉德国柏林 | 意大利建筑师佛朗哥·斯特拉近日,柏林城市宫重建项目正式完工。柏林城市宫在历史上曾是普鲁士王国的王宫和德意志帝国的皇宫,该项目是欧洲最大的文化开发项目。其中,由意大利建筑师佛朗哥·斯特拉(Franco Stella)重新设计的部分是一栋博物馆大楼,名为“洪堡论坛”(Humboldt Forum)。洪堡论坛新建的博物馆大楼位于柏林中心的历史街区,累计建造面积达4万平方...

    873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抢眼太原街头[图文]
    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抢眼太原街头[图文]

    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抢眼太原街头4月25日,山西太原街头正在喷水的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格外的吸引市民的目光。圆明园十二兽首是著名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兽首流失海外,截至2014年,仅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马首、猴首、猪首回到大陆,龙首在台湾,蛇首、羊首、鸡首、狗首下落不明,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中新社发 泱波 摄 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抢眼太...

    654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书画家趣闻:齐白石戒烟[图文]
    书画家趣闻:齐白石戒烟[图文]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烟瘾很大,不论雕花做工,写诗绘画,动手前总要咕噜咕噜吸一阵水烟。据说这也是向他师傅学来的,他的师傅叫周之美,是个雕花巧匠,不论人物花鸟,经他一雕,就栩栩如生。但此人嗜烟如命,常说,只要过足烟瘾,就可雕出好花。因此,齐白石每月都要拿出不少钱来买烟孝敬他,自己也就养成了吸烟的习惯。齐白石经过名师指点和刻苦自学,从雕刻到绘画、作诗、书法,日益精通,最后,成为我国近代诗、书、画三绝的...

    1078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你的表情包还缺这一款:传奇艺术家弗里达Emoji面世[图文]
    你的表情包还缺这一款:传奇艺术家弗里达Emoji面世[图文]

    在她一生的143副作品里,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 )画了55副自画像,它们展示了这位墨西哥先锋女艺术家跌宕起伏的情感:痛苦、坚韧、怀疑、激情和孤独。2017年3月,以弗里达为灵感的160个表情符号(emoji)在App Store上市了。如果你还没开始用起来,不如先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艺术家的人生总是能激发后人的想象和再次创作,为什么弗里达会在众多传奇里被选中呢?这套表情包的创作者萨...

    513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牛津大学博物馆移除“种族主义”展品[图文]
    牛津大学博物馆移除“种族主义”展品[图文]

    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皮特里弗斯博物馆( The Pitt Rivers Museum )将其知名的“干缩人头”等藏品从其展览中移除,以致力为博物馆“去殖民化”。这些藏品原本陈列于其“对待死去之敌”的专题陈列部分,已经展示了80余年。博物馆馆长表示,“这些展品强化了种族主义和成见,与博物馆今天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牛津大学皮特里弗斯博物馆以收藏稀奇古怪的珍品而闻名由于新...

    1893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男子花7700元买玉石寄回家:还没签收碎成几瓣[图文]
    男子花7700元买玉石寄回家:还没签收碎成几瓣[图文]

    玉石已经碎成几瓣市民郝先生最近遇上件烦心事,他满心欢喜从上海买了块玉石邮寄回黄石,可还没等签收,打开包裹一看,玉石已碎成了几瓣。昨日,郝先生介绍,去年11月25日他在上海买了块售价7700元的玉石,11月29日通过百世汇通上海分公司邮寄回黄石。12月1日,郝先生上网查询,发现装有玉石的包裹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已被人签收。12月2日,郝先生前往百世汇通黄石分公司了解情况,快递员周师傅说包裹不在公...

    431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莫言称北京打的要送中华烟:路途太近司机会甩脸子[图文]
    莫言称北京打的要送中华烟:路途太近司机会甩脸子[图文]

    受访市民大多数称在广州打车很少遇到拒载的情况。记者苏俊杰摄名作家称北京打的因路途太近被司机“甩脸子”广州市民认为的士司机态度尚佳拒载情况不多(记者何道岚、林亦旻)近日,作家莫言在一次采访中称:自己到北京打的要带上一包中华,因为路途太近司机会“甩脸子”(给乘客脸色看)。一语激起千层浪,全国网友跟进“吐槽”。本报记者走访...

    2002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百年辉煌·百年书画传承」2021重点推荐书画名家--李赞集[图文]
    「百年辉煌·百年书画传承」2021重点推荐书画名家--李赞集[图文]

    书画家李赞集先生是一位非常活跃的艺术家。他与那些愿意把自己关在书屋里的艺术家不同,除了要把书画艺术磨砺到位频出佳作之外,还有热情热心参与文化活动的丰富经历,显然是一位有胸怀有境界的人,格局很大,有弘扬文化的担当和卓绩。这一点特别让人尊敬,因为“不管东西南北风”或是“躲进小屋成一统”是一些艺术家的自娱选项。如果没有像李赞集这样的一引起文化弘扬的担当者在努力,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恐怕很难稳健地走下去...

    527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