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晒晒宋代文人的压箱底宝贝[图文]

时间 : 06-06 投稿人 : 越越 点击 :

/ 书画收藏的黄金时代 /

中国书画收藏的黄金时代是从宋代开始的,原因是宋代的社会结构与五代之前的中古社会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从东汉末年到晚唐,豪门世族一直把持国家各级政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是典型的贵族政体,世族子弟凭借血缘家胄郡望就能“平流进取,坐至公卿”,轻轻松松入仕当官,这种政权结构,具有很大的封闭性,高官显位,只在世家大族之间流转,庶民百姓哪怕再有本事,也只能止步于低层官阶。

虽然唐代已普遍实行科举制,但每次进士考试仅录取二、三十人,且干谒、举荐之风盛行,能够考中进士的大都是世家子弟。经过武则天对关陇贵族的打击尤其是晚唐农民起义的扫荡,世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才最终走向消亡。

晒晒宋代文人的压箱底宝贝 | 艺术品杂谈

五代 卫贤 高士图 134.5×52.5cm 故宫博物院藏

《高士图》描绘的是汉代隐士梁鸿的隐居生活,原为竖幅,宣和年间装为手卷,至今依然保留了北宋规整的“宣和装”:前黄绢隔水有宋徽宗瘦金书“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八字,卷前钤有宋内府“御书”朱文葫芦印、“双龙”朱文方印、“宣和”朱文连珠印,卷后钤“政和”朱文长方印、“宣和”朱文长方印、“政和”朱文连珠印、“内府图书之印”朱文方印,即所谓“七玺俱全”。从中可见宋代书画收藏风气之盛。

宋代是一个相对平等的平民社会,在经济层面,宋代“不抑兼并”,土地所有制从国家主导变为自由买卖,农民与地主的关系从依附性很强的部曲、奴婢变为契约关系的佃农。农民的流动性、自由度得到极大提高,可以随便更换雇主,也可以随便去城市做工经商。在城市管理方面,打破长期实行的僵化的坊市制,人们经商做生意的自由度大大提高,经济高度繁荣,城市高度发达,海外贸易非常活跃。

与中古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不同,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已开始大规模走向商品化和专业化。宋代的城市化比例达到15%以上,城市化水平不但远超汉唐,后来的元明清也难以望其项背,这一记录一直保持到20世纪80年代。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对文化艺术也有了新的需求。

虽然雕版印刷技术发明在唐代,但主要用于印制少量的佛经佛像,印制书籍并大规模推广却开始于北宋,尤其是宋仁宗时代,印制书籍的推广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成本,大量书籍的广泛传播更大大拓宽了知识受众范围,普通百姓也终于有机会学习原来世族垄断的文化知识,享受文学艺术带给人的精神愉悦。

/ 文人收藏走向高潮 /

宋太宗时代开始大规模科举取士,一科平均五百多人,最高的年份甚至高达一千多人,同时通过“弥封”、“誊录”、“锁院”等制度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任何人,哪怕你是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的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阶层,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官僚体系是开放的、流动的,宋代官员,绝大部分是科举出身,文化水平高、俸禄优厚,经济实力强。

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全社会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以及引领书画作品品鉴、收藏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扩大,使书画艺术品收藏迅速走向高潮。

晒晒宋代文人的压箱底宝贝 | 艺术品杂谈

明仇英西园雅集图 纸本轴水墨86.6x30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元祐年间,宋神宗朝附马都尉王诜邀请了以苏轼为代表的当时16位文人雅士以及他们的侍从来自己家中聚会,聚会活动的主要内容则是作画、学禅、论艺、咏诗、品鉴书画。这16 位文人雅士分别是:苏轼、王诜、苏辙、蔡天启、李瑞叔、黄庭坚、米元章、秦观、陈碧虚、张来、郑靖老、晃补之、刘巨济、王仲至、圆通大师、李公麟。作品由李公麟完成,取名《西园雅集图》。从中可一窥宋代文人的日常。

宋代书画文玩收藏,非常普及,且流通量大,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收藏金石书画碑版,伫满几个房间,“荣辑子邕酷好图画,务广藏蓄,每三伏中曝之,各行其类,循此开展,遍满其家,每一种日日更换,旬日始了,好事家鲜其比也。”(邓椿《画继·卷八》)“刘子礼以一百千钱,买钱枢密家画五百轴,不开看,直交过。钱氏喜,既交画,只一轴卢鸿自画《草堂图》已直百千金,其他常笔固多也。”(米芾《画史》)

虽然书画作品有明确的价格,有专门的市场,但宋代文人收藏书画更多是为了自己欣赏,并不为保值、升值。在流通环节更多的是相互交换,这体现了宋代文人豁达通脱的收藏理念,米芾认为“(书画收藏)人生适目之事,看久即厌,时易新玩。两适其欲,乃是达者”。(米芾《画史》)

苏轼更以自身经历阐发其豁达的收藏心态:“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以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画,岂不颠倒错谬,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过眼,百鸟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常为吾乐,而不为吾病。”(苏轼《宝绘堂记》)

/ 书画交易频频 /

在宋人的画史、笔记中,书画交换的记载比比皆是。

“王晋卿昔易六幅黄筌《风牡丹图》与余,后易白戴牛小幅于翁子鸿字远复,上有太宗御书‘戴嵩牛’……,后牛易怀素绢帖及陆机、卫恒等摹晋帖,与数种同归刘泾。又尝王晋卿以《照夜白》题曰‘王侍中家物’,以两度牒置易颜书,朱巨川告于余,刘以砚山一石易马去……。”(米芾《画史》)

“蒋长源字仲永,收《宣王姜后免冠谏图》宣王白帽,此六朝冠也。《王戎像》元在余家,易李邕帖与吕端问,已上皆假顾恺之笔,元以怀素帖易于王诜字晋卿家。”(米芾《画史》)

“余昔购丁氏蜀人李昇山水一帧,细秀而润,上危峰,下桥涉,中瀑泉,松有三十余株,小字题松身,曰:‘蜀人李昇’。以易刘泾古帖。刘刮去字,题曰‘李思训’,易与赵叔盎,今人好伪不好真,使人叹息。”(米芾《画史》)

晒晒宋代文人的压箱底宝贝 | 艺术品杂谈

北宋易元吉枇杷猿戏图(传) 绢本立轴设色165x107.9cm台北故宫博物院

好友之间互借书画赏玩,因为喜爱,常常借而不还。

“余收易元吉逸色笔作芦如真,上一鸜鹆活动,晋卿借去不归。”(米芾《画史》)

“王冀公家书画用‘太原钦若图书’品少精者,余尝于蒋氏得此镀金大印,刘巨济借未还。”(米芾《画史》)

“吾(米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苏轼),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观音纸也,’即起作两枝竹,一枯树、一怪石,见与,后晋卿借去不还。”(米芾《画史》)

有时看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书画在别人手上,为了据为己有,不惜撒泼耍赖,寻死觅活,从中能看出宋代文人对书画的痴迷。

“米芾诙谲好奇,在真州尝谒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右军《王略帖》示之,芾惊叹,求以他画换易,攸意以为难。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据船舷欲坠,攸遽与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

晒晒宋代文人的压箱底宝贝 | 艺术品杂谈

唐王维 江干雪意图 绢本长卷设色24.8x162.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大珪,字君锡,富郑公婿,同行相国寺,以七百金常卖处买的雪图,破碎甚,古如世谓王维者,刘伯玉相值,笑问买何物,因众中展示,伯玉曰:‘此谁笔,’余曰:‘王维,’伯玉曰:‘然,适行一遭不见,岂有所归乎。’余假范人持之,良久,并范不见,翌日去取,云已送西京背。同行梅子平大怒,曰:‘吾证也,可理于官,岂有此理,’余笑曰:‘吾(米芾)故人也,因以赠之。’今二十年矣,范卒已十年,不知所在。”(米芾《画史》)

为炫耀自己收藏品位高,书画藏品价值大,和现代人一样,假托名家之风在宋代也很盛行。

“长沙富民收水鸟芦花六幅图,乃唐人手,妄题作‘韦偃,’押字后人题也。”(米芾《画史》)

“薛绍彭家《三天女》谓之顾恺之,实唐初画。”(米芾《画史》)

“王士元山水,作渔村、浦屿、雪景,类江南画,王鞏定国收四幅,后与王晋卿,命为王右丞矣!赵叔盎伯充处有摹本。”(米芾《画史》)

“江州张氏收李重光道装像,神骨俱全,云曰,‘顾闳中笔。’”(米芾《画史》)

“李成真见两本,伪见三百本,徐熙、崇嗣花果见三十本,黄筌、居寀、居实见百本,李重光见二十本,伪吴生见三百本。”(米芾《画史》)

晒晒宋代文人的压箱底宝贝 | 艺术品杂谈

北宋郭熙 寒林图 绢本立轴水墨153x98.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有时,不经意间也能捡个大漏,邓椿家搞装修,“一日先君(邓椿父亲)就视之,见背工以旧绢山水揩拭几案,取观乃郭熙笔也,问其所自,则云‘不知’,又问中使,乃云此出内藏,库退材所也。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熙作,上即位后易以古图,退入库中者,不止此耳,先君云,幸奏知,若只得此退画足矣。明日有旨,尽赐,且命举至第中,故中屋壁无非郭画,诚千载之会也。”(邓椿《画继·卷十》)

名家书画,不但能卖钱,甚至被有些人用来换酒换肉。苏轼在世时,名气已极大,在翰林院供职,“其简笔,才落手即为人藏去”。黄鲁直戏东坡曰:“昔王右军字为换鹅书,韩宗儒性饕餮,每得公一帖,于殿帅姚麟许换羊肉十数斤,可名二丈书为换羊书矣,坡大笑。一日,公在翰苑,以圣节制撰纷冗,宗儒日作数简,以图报书,使人立庭下督索甚急,公笑谓曰:‘传语本官,今日断屠。’”(赵令畤《侯鲭录·卷一》)

/ 鉴赏家与好事者 /

北宋鉴赏大家米芾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作为内行的鉴赏家和附庸风雅、不懂装懂的好事者的区别,“好事者与赏鉴之家为二等,赏鉴家谓其笃好,便阅纪录,又负心得,或自能画,故所收皆精品,近世人或有赀力,原非酷好,意作摽韵,至假目于人,此谓之好事者,置锦囊玉轴以为珍秘,开之或笑倒。”(米芾《画史》)

“好事者”不但庸俗,甚至因无知而毁坏名画。

晒晒宋代文人的压箱底宝贝 | 艺术品杂谈

唐周昉 执扇仕女图(传) 绢本页设色22.8x22.2厘米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沈括存中家收周昉五星,与丁氏一同,以其净处破碎,遂随笔剪却,四边帖于碧绢上,成横轴,使人太息,”(米芾《画史》)好好一幅周昉名作就这么毁了。

“闻之故老曰:承平时有一不肖子,质画一匣于人家,凡十余图,每图止各其半,或横或竖,当中分剪,如维山、戴特、徐熙芙蓉桃花,崔白翎毛,无一全者,盖其家兄弟不义之甚,凡物皆如是分之,以为不如是则不平也,诚可伤叹!”(邓椿《画继·卷九》)愚蠢败家,无过此者。

宋代是一个“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都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宋人生活的文雅而精致,插花、挂画、焚香、点茶是宋人的“四般闲事”,书画不但装饰公私宅所,更是茶楼、酒肆、临街店面的装点标配,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促成了书画收藏的全面繁荣。

相关文章

  • 敦煌壁画:从具装铠到火药 古人打仗装备有点嗨[图文]
    敦煌壁画:从具装铠到火药 古人打仗装备有点嗨[图文]

    春节返程前夕,敦煌研究院专职讲解员田鹏再次接受本报的专访,继续为读者摆一摆关于敦煌壁画的龙门阵。敦煌4.5万平方米的壁画,被学者誉为是“墙壁上的图书馆”,因为壁画中有不少人物、故事、器物都能在真实的历史中找到印证。你可知道古人打仗还有“重型坦克”,能在刀光剑影中突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你能想到传说中庄严威武的护法天王,居然头戴虎头帽,感觉自己萌萌哒?还有这样的传说,即将遭受大辟刑(即斩首)的...

    2000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朱零山水画研修班元旦在西北书画院开课[图文]
    朱零山水画研修班元旦在西北书画院开课[图文]

    “情融西北”传统文脉与西北特征笔墨转换朱零山水画研修班将于2016年元旦在西北书画院开课。一、教学特色:1. 以研究中国传统笔墨、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将西北特征自然融入传统笔墨之中。2. 由“技”入“道”循序渐进,分解式训练,逐一突破创作难点,整体推进学员成长。3. 以西北自然风光为背景,重点分析“笔墨语言转换”、“笔墨语言品格”,从本质上疏通关键节点。4. 通过写生研究,将笔墨语言规律...

    450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古代女子化妆道具奢华 西汉口红2000年后仍鲜艳[图文]
    古代女子化妆道具奢华 西汉口红2000年后仍鲜艳[图文]

    宋 影青印花瓷粉盒(四川博物院供图)秦汉的质朴清纯,魏晋的雅逸秀美,唐代的奢靡夸张,宋代的清新淡雅,女子的妆容反映了古人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的变迁化妆并非现代女性的专利,古人化妆的历史由来已久,无论是步骤之繁复还是道具之奢华,都令现代女性望尘莫及。古代女子如何化妆呢?我们从古装剧中可以一窥端倪。前有刘嘉玲、范冰冰版的武则天,近有《大唐荣耀》中景甜饰演的沈珍珠,让观众对唐代女子的“浓妆艳抹”非常好...

    1327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国民床单”上流淌的乡愁和怀旧[图文]
    “国民床单”上流淌的乡愁和怀旧[图文]

    @南京发布:继“国民床单”走红后,很多网友表示不稀奇,纷纷晒出自家的“国民毛毯”。你家有木有?另外,还有什么是可以冠上“国民”的,大家快来晒晒啊!比如你家的大茶缸、暖水瓶!这些天,“国民床单”——一条基底为浅水红色、印有牡丹图案的普通印花老式床单,在微博火了。其爆红纯属意外:...

    609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当明清“中国风”席卷意大利之后......[图文]
    当明清“中国风”席卷意大利之后......[图文]

    明代的青花瓷、中国的山水画……600多年前的一场“中国风暴”席卷了欧洲艺术界,这些中国元素成了中世纪意大利民众餐桌上的艺术品,深深影响着意大利乃至欧洲的陶瓷艺术发展。许多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以叙事风格与白色法恩扎风格为主,体现了当地的人文风情。“马约里卡之约——意大利陶瓷艺术展”26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展览由山西博物院、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共同举办,共展出150余件意大利法恩扎国...

    334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台湾大笔王口含4米毛笔写寿字[图文]
    台湾大笔王口含4米毛笔写寿字[图文]

    台湾“大笔王”口含4米毛笔写“寿”字5日下午,来自台湾的“世界大笔王”刘武雄先生,来到中央路小学和老师、孩子们交流书法艺术,并表演他口含毛笔书写的技法。刘武雄先生曾以长4米、重60公斤大笔,用2分钟写完一个高36米,宽18米的大“寿”字,荣膺“世界大笔王”称号。...

    2004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御赐牌坊藏身广州龙潭村[图文]
    御赐牌坊藏身广州龙潭村[图文]

    海珠区龙潭村的乐善好施牌坊。记者邱伟荣摄同声同气每一座牌坊的背后都记录着一段历史。在广州市内,散落着众多牌坊,在过去它是崇高荣誉和权威的象征,是历代统治者为表彰显宦节妇、功臣世家而建立的,也反映了村落盛衰变迁的历史。本报记者将寻访广州一些富有代表性的牌坊,再现那些悠久却又不为市民所了解的故事。在海珠区龙潭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乐善好施”牌坊,因这座牌坊上刻&ldqu...

    1582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乾隆皇帝什么都不怕 只怕古玩行家[图文]
    乾隆皇帝什么都不怕 只怕古玩行家[图文]

    七十二行,古玩为大 乾隆皇帝什么都不怕只怕古玩行家传统七十二行,古玩为首,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里才能体现真正的平等。过去乾隆皇帝不怕别的,也是怕古玩行家三分。说明真正的古玩行家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管你是谁,佩服的只能是有眼力和道性的人。古玩行之所以有诸多的规矩或习惯,也是历代收藏家和古玩商们总结经验后形成的今天就来看看几条古玩界的几条规矩。行之有道,处之有德玩经营的祖师爷是范蠡...

    1041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郁民华2015最新书展之草书四条屏、八尺行书二条屏欣赏[图文]
    郁民华2015最新书展之草书四条屏、八尺行书二条屏欣赏[图文]

    郁民华近照作品名称:草书四条屏春江花月夜尺寸:55.3cm×234cm×4材质:仿古长纤维释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

    360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难忘儿时情结:他20年收藏2万册小人书[图文]
    难忘儿时情结:他20年收藏2万册小人书[图文]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图片作者:裴强 文章作者:冯保强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回味无穷的就是小时候爱不释手的连环画小人书。近日,记者采访了37岁的兰州青年李刚,他是一位怀有浓厚“连环画情结”的收藏家,他不顾家人反对,辞职开办了甘肃省唯一一家“连环画藏馆”,收藏了2万多册连环画。藏书馆被小人书占满3月29日,记者在李刚的连环画收藏馆看到,十多平方米的藏书馆被各种小人书占满,古朴的木质书柜、墙...

    1947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鲍雯君和韩美林大师合作紫砂壶作品:天书壶[图文]
    鲍雯君和韩美林大师合作紫砂壶作品:天书壶[图文]

    紫砂壶作为泡茶利器首选受到各阶层尤其是文人雅士和收藏家的喜爱,优秀紫砂壶作品与“诗、书、画”结合可更好的提升高贵不俗的雅韵,名师名工可丰富紫砂壶的艺术魅力,增添艺术性及收藏价值,历来就有“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说法,鲍雯君和韩美林大师的合作的天书壶无疑是紫砂界的一段佳话。鲍雯君和韩美林合作--天书壶福惠双享 礼驭新春韩美林大师与紫砂有深厚情缘,与顾景舟、汪寅仙等多位大师合作过紫砂壶,对于紫砂...

    297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巴西国家博物馆出书纪念失火500天[图文]
    巴西国家博物馆出书纪念失火500天[图文]

    巴西国家博物馆6日发布《拯救文物500天:记忆 勇气 影像》一书,在纪念国家博物馆失火500天的同时,向外界展示了一批新近从国家博物馆火灾废墟中恢复的珍贵文物。这本书记录了76名考古学家在火灾发生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寻找和复原文物的过程,并向外界呈现了已经复原的5000件文物。2018年9月2日巴西国家博物馆由于展馆空调短路漏电燃起大火,许多珍贵藏品付之一炬。在多方资助下,巴西的考古学家开始了...

    349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41岁男子收藏2000个芭比娃娃 总值达8万美元[图文]
    41岁男子收藏2000个芭比娃娃 总值达8万美元[图文]

    整个墙壁布满2000个芭比娃娃、1000个芭比“男友”,一眼望去,你以为这是一个博物馆。其实这是美国男子斯坦利的家。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7日报道,现年41岁的斯坦利自称“芭比控”,他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收藏芭比娃娃,每年要投入3万美元。他在佛罗里达的房子有7间卧室,其中4间都装满了芭比娃娃,总值达8万美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梦幻豪宅&rd...

    1811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陈逸飞在美国如何过党组织生活[图文]
    陈逸飞在美国如何过党组织生活[图文]

    陈逸飞先生(1946-2005)离世已十年,作为朋友,一直怀念着他。笔者从事美术史论研究,所以,特别关注十年来报刊发表的有关陈逸飞的史料。近阅2015年11月4日《东方早报》刊载徐佳和女士的专题采访《合作人眼中的陈逸飞与“陈逸飞现象”……》一文,是一篇难得的很有参考价值的史料,揭示了一些以前尚未公示的陈逸飞的接触情况,进而产生一些想法。笔者作为原华东美术家协会(后改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

    1664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广州发掘三艘清代古木船 瓷器底部字体似韩文[图文]
    广州发掘三艘清代古木船 瓷器底部字体似韩文[图文]

    一个碗底打着像韩文的符号在发掘的土层里,发现了数十件破瓷器和一些铜钱。其中有落款大清嘉庆年和道光年制的民窑青花瓷;铜钱中包括宋代的元丰通宝、景兴通宝,清代的道光通宝、嘉庆通宝等。3艘清代古船今年4月中旬在广州北京路45~65号考古工地被发掘,因为考古人员对现场封锁严密,同城媒体均一直未能进入现场。昨天,本报记者经过多次努力独家进入现场探究。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挖掘人员罗世聪向本报记者透露,从...

    295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