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闵贞芭蕉仕女图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闵贞芭蕉仕女图轴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1384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闵贞芭蕉仕女图轴❖图片
闵贞芭蕉仕女图轴❖简介
《芭蕉仕女图》轴,清, 闵贞绘,纸本,墨笔,纵97.3厘米,横31厘米。
图绘清雅的庭院内,一娇小女子低首凝思的情景。芭蕉和仕女用浓淡、粗细、顿折变化的线条加以勾描,与浓墨皴染的湖石形成技法上的互补,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令简约的构图显得饱满而富有层次。仕女的眉目间流露出一丝清愁的怨情,与晚清文人画家在仕女画创作上所追求的“淑静雅逸”之趣相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自题:“仿唐六如居士画意。正斋闵贞画”。钤“闵贞之印”(白文方印),“正斋”(朱文方印)。
相关知识科普
仕女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闵贞
闵贞(1730—?年),字正斋,江西南昌人。擅绘肖像及人物、山水画,蒋宝龄《墨林今画》记载他“笔墨超逸,各体无不工。然性僻傲,不轻为人作”。其人物画学明代吴伟,白描功力深厚,造型生动传神。闵贞的肖像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为工笔画法,如《巴慰祖像》;一为小写意人物,如《曹慕堂家庆图》。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遂大行其道。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标举“士气”,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