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黄玉佛手花插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黄玉佛手花插 |
时代 | |
门类 | 玉石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9855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黄玉佛手花插❖图片
黄玉佛手花插❖简介
黄玉 佛手花插,清,高16.3厘米,口径8.2×4.5厘米,足径5.2×5厘米。
花插为黄玉制作,质地极佳,滢润如脂,局部略有褐斑。圆雕一立式佛手瓜,中空而成花插。器身外侧凸雕盘绕的枝叶并形成为足。底配镂雕梅花纹木座。此物选材精良,造型丰润鲜活,与深色器座相配更显出了庄重大气的艺术效果,为清中期玉器的代表作。
佛手为一种果实,俗称佛手柑,因其形如人手,一端生长时裂开,分散如人的手指,拳曲如手掌,故而称作佛手。佛手因“佛”与“福”谐音,被当作吉祥物,常与桃及石榴一同出现并被称为“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
相关知识科普
黄玉
玉材中最名贵的品种之一。其色泽由淡黄至深黄不尽相同。最名贵的黄玉色泽纯正,材料极其难得,特别是上好的新疆黄玉目前极为少见。清代黄玉作品中,玉质多属上乘,其黄色正而娇,莹润如脂,是玉中的佼佼者,其价值绝不亚于羊脂白玉。
佛手
亦称佛手柑。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果实冬季成熟,鲜黄色,分裂如掌。原产亚洲,我国南方有栽培。花、果可供欣赏,并可入药。
褐斑
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主要流行于东晋青瓷器上。其作法是以毛笔蘸铁质彩料在已施釉的器物上涂点斑纹,烧成后,斑点呈褐色,故名褐斑。常饰于器物的口沿、系上或动物的眼睛等部位,亦有通体涂点褐斑者。元代景德镇窑青白瓷及浙江龙泉窑青瓷上亦常以褐斑装饰。
圆雕
即立体雕,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鸟、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圆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后各代多有发展,至清代趋于鼎盛。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三多
即桃、石榴、佛手,意为多子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