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银嵌珐琅怀表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银嵌珐琅怀表 |
时代 | |
门类 | 钟表仪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8391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银嵌珐琅怀表❖图片
银质珐琅画表
银嵌珐琅怀表(全形2)
银嵌珐琅怀表❖简介
银嵌珐琅怀表,英国,18世纪,直径5.7厘米,厚4.2厘米。
银质表壳,白珐琅表盘,表盘上的数字明显突起,双针,有一套动力源,通过表盘上的弦孔用钥匙上弦。表后壳中空,可看到机芯游丝摆上的保护盖上的西洋仕女珐琅画。仕女头上方有一小金星,通过一铜片与游丝摆的摆轮固定,摆轮摆动时,带动小金星沿画边缘左右摆动。
此表式样古朴,机芯塔轮、发条盒大而厚,使得整个机芯变厚,从外观上看,表几近于圆形。配有做工精细的贝叶形索子链及钥匙。
相关知识科普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游丝
游丝的形状像一盘微形发条,英文称balance spring“摆轮发条"”,因其外形犹如发丝,又称之为“发形发条”,中文译为游丝。 游丝按照旋转的方向可分为左旋游丝和右旋游丝。早期的游丝是由铁等金属材料制成,一般只有四五圈,内端固定在摆轮轴的内桩上,外端固定在摆夹板桩上。钟表上的游丝年代早的大多数采用磷青铜金属材料制作,年代近的普遍使用镍基合金,其主要成分有镍、铁、钛、锰、硅等。由于擒纵调速机构有不同的频率,所以对游丝的钢度、长度、宽度、厚度、均匀度和材料的弹性都有不同的规格要求。只有充分了解游丝诸方面的特性,才能更好地组装、调试和修复摆轮上的游丝。
仕女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塔轮
钟表零件之一。源于法文fusee,其意是重叠盘起来的槽,外形底大顶小,看似一座宝塔,中国人直呼其为塔轮。塔轮与发条、链条一起组成钟表的动源。
发条
发条是一条带有节结状的长铜带,这种钢带具有坚韧的弹力,卷紧之后不会放松逐渐弹回,同时释放力,使钟表转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