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萧云从雪岳读书图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萧云从雪岳读书图轴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4724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萧云从雪岳读书图轴❖图片
萧云从雪岳读书图轴❖简介
《雪岳读书图》轴,明,萧云从绘,纸本,设色,纵125.3厘米,横47.7厘米。
本幅自题七言长诗一首,款署:“壬辰长至,为以至社盟作雪岳读书图。时得三秦好音,附此小歌呈教。钟山梅下弟萧云从。”钤“萧云从”、“尺木子”印2方。“壬辰”为清顺治九年(1652年),画家时年57岁。
萧云从的山水画风格多样,但贯穿其中的基本风貌是笔墨多方折而枯瘦,且在方折的骨体中加入一些皴擦,略有渲染,显得笔墨丰富而灵活。当时,松江派绘画风靡画坛,其画多柔曲的线条、秀润的笔墨,萧氏则改用直折的线条、枯瘦爽利的墨色,可谓别具一格。《国朝画征录》评论萧云从的画称:“不专宗法,自成一家,笔亦清快可喜。”道出了萧云从绘画风格的关键所在。他的画并非具体地宗法某一家,但可看出是从宋元画法中演变而来,不宋不元,即宋即元,又明确地表现出萧氏自身的艺术特色。此图虽是描绘雪景,表现手法与平时稍异,但仍可看出萧氏画作的典型特征。
画面采用高远法构图描绘层岩绝巘。布局丰满,但山间茂密树丛的蓬松枝杈使画面气脉贯通,虽满却不迫塞。山石形廓较为方硬,凹陷处的皴擦笔笔精到;树木刻画亦极工致,用笔细劲清快,描绘树干纹理、树叶形状一丝不苟。地子则巧妙地留白,用以表现大面积山石及树木枝干上的积雪。皑皑白雪在以淡墨晕染的阴郁天空的衬托下愈发显得清寂萧索。但近景的树脚、石隙间偶尔显露出数竿篠竹,树木枝干染以藤黄,树叶则分别施以朱红、汁绿,这一切都使观者在寒冬的肃杀气氛中隐隐感受到蕴藏着的盎然生机,在历代雪景作品中可谓别开生面。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有着对自然界的独特感受,同时也昭示着萧云从内心涌动的希望。
其时,明宗室诸王流亡各地,除弘光、隆武、永历等主要政权外,臣民奉宗室起兵抗清者所在尚多,且颇具声势。萧氏作为明朝遗民,无时无刻不关注着这些复国大事。题识中的“时得三秦好音”似即指此类事件。
萧云从曾精研杜诗,著有《杜律细》一卷。其诗亦继承杜诗传统,多即事忧时之作,如此画题诗便是一例。诗中“皇旅云腾度渭河”、“将军高唱大风歌”等句更是雄浑奔放,音韵铿锵,与画面相互映照,真切地表现出萧云从作为明代遗民的思想感情。
相关知识科普
萧云从
萧云从(1596—1673年),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钟山老人等,安徽芜湖人。精通六书、六律,工诗文,善画山水,兼长人物、花卉。曾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加入复社,与阉党保守势力集团进行了积极的斗争。入清后隐居不仕。其人物画主要继承了宋代李公麟的白描法,亦吸收明代陈洪绶之长,造型准确,形象生动。其山水画自成一家,笔墨清疏苍秀,饶有逸致。他的画在家乡芜湖地区影响甚大,形成了“姑熟画派”,传其衣钵者有其弟云倩,子一旸,侄一荐、一箕,犹子一芸,以及黄戢、施长春、施道光等人。萧云从的挚友、清初四画僧之一弘仁的早期山水亦受其影响。
长至
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
钟山
钟山,是位于江苏南京城郊的一处风景胜地。山形逶迤如盘龙,有“钟山龙盘”之称。
渲染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松江派
明末山水画流派之一,以董其昌为代表。其支派有三:以赵左为首的“苏松派”、以沈士充为首的“云间派”和以顾正谊为首的“华亭派”。因三派中主要画家皆为松江府人,故总称“松江派”。
高远法
中国山水画技法。北宋的中国画论著《林泉高致》中记载画家郭熙言:“山有三远:自山下面仰山颠谓之‘高远’,……”元代黄公望《山水诀》则称:“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以此法构图,视点在水平线之下,好像自山脚仰望山巅,使山有突兀雄浑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