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龙纹玉带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龙纹玉带 |
时代 | |
门类 | 玉石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9605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龙纹玉带❖图片
龙纹玉带❖简介
龙纹玉带,明,最长9.5厘米,宽4厘米,厚0.6厘米。
玉为白色。玉带由20块玉带板组成,缝缀在红色缎子的鞓带上,非常完整。其中桃形6块,条形4块,长方形8块,一端微弧者2块。整套带板采用镂雕技法,在席纹锦地上浮雕龙纹,分正面和侧面两种形象,用阴刻技法琢刻鳞纹。
玉带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延续到明代。明代玉带多选用和田白玉为原料,少数为青玉、碧玉。玉带纹饰大多运用镂雕工艺琢刻而成,图案题材丰富,有龙纹,也有松鹿纹、狮子纹等。图案的选用往往同使用者的身份有关。玉带板的数量相对统一,使用也非常规范,《明史》等历史文献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相关知识科普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带板
古人一般在腰中革带上钉缀带銙,又称带。其选用的材料因身份等级的不同而相异。明代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确规定,文武官员的公服腰带: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品、四品用金,五品用银钑花,六品、七品用银,八品、九品用乌角。这样,明代革带带板的质地就成为帝王职官品秩等级的标志之一。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锦地
锦原为丝织物的种类名,花纹精致古雅。漆器上所谓锦地,是指用漆填或描绘出华美的纹样作衬地,其上再饰各种图案。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鳞纹
是以龙蛇体躯上的鳞片排列而组成的纹饰,排列的方式有连续式、重叠式、并列式三种。连续式是完全相同的鳞片,按纵向交错排列,可铺开一个很大的面。重叠式的鳞纹排列方式如鱼鳞相叠,也是纵向形式。这两种鳞纹,都可作为主纹,一般饰在器物的腹部。并列式是以大小相同或大小相间的鳞片横置作带状,也有作二层横列,这类鳞纹旧称重环纹,一般饰在鼎和簋的腹上部。鳞纹盛行于西周中晚期。
碧玉
碧玉是新疆和阗软玉中的一个品种,软玉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等品种。其中碧玉色如菠菜叶,略有透明感,呈油脂或蜡状光泽。由于所含成分不同,颜色和结构均不如其它软玉均一,色彩淡的呈菜色,色彩深的呈墨绿色,还有斑杂的大环斑状。
雕工
雕镂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