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青花松竹梅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青花松竹梅纹盘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青花松竹梅纹盘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9809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青花松竹梅纹盘❖图片

青花松竹梅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松竹梅纹盘

青花松竹梅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松竹梅纹盘盘面

青花松竹梅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松竹梅纹盘盘底

青花松竹梅纹盘❖简介

青花松竹梅纹盘,明宣德,高4.2厘米,口径21.4厘米,足径13.6厘米。

盘撇口,弧壁,圈足。内外皆有青花纹饰。盘心环以青花双圈,内绘松、竹、梅、山石、灵芝等纹饰。外壁绘庭园景色,远方仙山云气缥缈,近有悠闲的贵妇等人物凭栏而立,以山水、杨柳等景物相衬。口沿和足边各饰青花弦纹两道。圈足内施白釉,中间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宣德青花瓷器造型敦厚端庄,釉面青亮,纹饰细腻豪放,笔法潇洒,一向被列为明代青花之冠。此盘主题纹饰为松竹梅纹。松竹梅世称“岁寒三友” ,寓意高风亮节。外壁绘画的庭园仕女图为研究明代贵族妇女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由于宣德时期青花原料数量较少,因此在青花器上绘制人物图案者为数不多,此器则更显珍贵。


相关知识科普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灵芝

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宣德青花

明宣德朝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色泽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著称,被认为是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宣德青花所用青料为“苏泥勃青”,烧成后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与浓艳的青色相映成趣。宣德青花的图案装饰,继承、融合了元代青花的笔绘画风,并渐趋典雅、秀丽。其纹饰以花果纹为主,很少描绘人物。

花瓷

唐人对黑色釉地上饰以天蓝或月白等色花斑的瓷器的称谓。唐代工匠为了改变黑釉瓷器的单调色彩,创造性地在黑色的铁质底釉上施加以铜、锰、钛、磷酸钙等为原料的釉料,经高温烧制,釉料相互融合、浸润,变化出黑蓝、天蓝、褐色、月白等彩色斑纹,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产地主要有河南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产品以腰鼓最为著名。 20世纪60年代,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古陶瓷研究者,先后在河南省的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发现唐代烧制花瓷的窑址。其制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黑色或黑褐色釉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多产于河南鲁山段店及禹县下白峪和山西交城;一类为黑色、褐色或钧蓝釉色饰以天蓝色彩斑,出产于河南郏县黄道窑和内乡二处。这些窑址出土的标本为我们廓清了唐代花瓷的生产状况。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它们在冬天依然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仕女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相关文章

  •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高6.6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6厘米。碗敞口,弧壁,圈足,外壁以珐琅彩装饰,一侧绘雉鸡牡丹图,画面中心描绘一雄雉鸡,在山石牡丹丛中寻食,尾翼上的各色羽毛绒光如绢,绚烂夺目。雉鸡的头颈为橙黄色,背部为蓝、绿相间,腹、腿部为铁红色,尾羽赭褐色。周围的山石花草以粉红、藕荷、杏黄、淡黄、水绿等娇嫩颜色相衬托,宛如一幅精美的工笔花鸟画。另一侧...

    1938 珐琅彩 珐琅 锦鸡 半脱胎 画珐琅
  • 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梅花纹碗,宋,高5厘米,口径15.7厘米,足径3.2厘米。碗敞口,斜壁,浅圈足。通体施黑釉,内壁为地,碗心装饰一株剪纸梅花,外壁以玳瑁斑纹为饰。此碗最大特色在于兔毫纹、剪纸贴花、玳瑁斑纹等多种装饰的综合运用,风格简洁大方,主题纹饰梅花突出醒目。碗的形状如斗笠,具有宋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1790 吉州窑 剪纸贴花 兔毫纹 玳瑁
  • 三彩舍利匣 - 河南博物院陶器
    三彩舍利匣 - 河南博物院陶器

    北宋咸平元年高47.3厘米,底边长33.2厘米1966 年新密市法海寺地宫出土 新密市法海寺塔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为七级密檐式石塔,毁于文革期间。此件“咸平元年”款三彩舍利匣为塔内地宫所出。舍利为佛祖及高僧圆寂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或骨烬。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圆寂,尸骨炼成八万四千个舍利子,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以五金七宝铸成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分布...

    256 陶器 三彩舍利匣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天蓝釉双龙耳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天蓝釉双龙耳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双龙耳瓶,清雍正,高51.8厘米,口径11.7厘米,足径13.7厘米。瓶洗口,细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凸起数道弦纹,两侧口、肩之间对称置龙形柄,肩部有八组椭圆形装饰。外底署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此瓶造型仿自唐代白釉或三彩双龙耳瓶。雍正天蓝釉瓷器的烧造在康熙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深浅不一的两种釉色,深若雨后晴空,淡趋。...

    1460 天蓝釉 蓝釉 弦纹 模印 模印贴花 青花 月白 花盆
  • 彩绘陶鸭 - 河南博物院陶器
    彩绘陶鸭 - 河南博物院陶器

    战国(公元前476年——前220年)        通高30厘米 长34厘米        1954年河南省郑州二里岗战国基出土               陶鸭昂首张嘴,两翅作月芽形,尾部平直,双足呈扇形直...

    848 陶器 彩绘陶鸭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北宋,高10.2厘米,口径15.9厘米,足距14.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樽直口,口沿无釉,筒腹,外壁凸起三组共六道弦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白釉,釉质滋润,釉色白中闪黄。定窑白瓷的工艺水平很高,原料加工筛选精细,烧成后胎体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匀净。北宋早期白釉常白中闪青,之后则白中微泛黄,呈象牙般柔和质感。这是由于以煤取代薪柴作为烧窑燃料...

    1656 定窑 弦纹 白瓷
  • 定窑白釉刻花荷莲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花荷莲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花荷莲纹梅瓶,北宋,高45.3厘米,口径4.9厘米,足径10.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瓶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近足处外撇,圈足。瓶身修长。通体施白釉,釉面滋润。釉下刻划缠枝莲纹 ,纹饰线条遒劲奔放。梅瓶是中国古陶瓷中的传统瓶式,自唐代正式出现,本为盛装酒水的日常用器,带有瓶盖。后来逐渐演变为纯粹的陈设器,亦可用来插花。...

    1144 定窑 刻花 梅瓶 缠枝 缠枝莲
  • 青釉刻划莲瓣纹兔钮权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刻划莲瓣纹兔钮权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兔纽莲瓣纹权,高12厘米,底径12.7厘米。权平底,底心有一圆孔,中空,顶部饰一兔纽。器身薄施一层青釉,釉色泛黄,施釉不到底。器物顶部兔钮四周刻划一周莲瓣纹,外壁上半部分刻划六组小团花,间隔处饰篦划纹,外壁模印莲瓣纹一周,每组莲瓣内刻划一束植物纹。此权造型端庄,兔形钮栩栩如生,釉面玻璃质感强,开细碎片纹,模印之纹饰清晰,布局规整,线条流畅,富于艺术美感。...

    1541 青釉 莲瓣纹 团花 模印 青瓷
  •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唐,高22.5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4.5厘米。注子直口,阔颈,丰肩,腹壁斜直,平底。肩置八棱形流,对称处安三条形曲柄。与流、柄成十字形的颈、肩之间置一对三条形系。通体施,釉色青中略显灰黄。肩、腹处模印贴花椰枣纹,其上覆盖大块褐色釉,形成三个椭圆形斑块,突出了图案的装饰效果。此件注子的贴花纹反映了长沙窑贴花艺术的特点,朴实、自然、生动。器物造型和图案特...

    699 长沙窑 模印 模印贴花 褐斑 注子 青釉 黄釉 蓝釉
  • 网纹细柄黑陶豆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网纹细柄黑陶豆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网纹细柄黑陶豆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距今5000-4000年) 高33厘米,口径26厘米 1971年河南淅川下王岗出土 轮制。浅腹盘,高柱形高柄,喇叭形足。柄中上部与下部各有一道凸弦纹,中下部有一段区间为阴刻网纹。龙山文化晚期陶器制作更为精细,此种磨光黑陶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礼器的功用。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

    317 陶器 网纹细柄黑陶豆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芙蓉纹花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芙蓉纹花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 缠枝芙蓉纹花口碗,北宋,高6.4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6.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碗口呈六瓣葵花形,斜直壁,圈足。通体施牙白釉,釉面有黑色细小杂质颗粒,外壁可见泪痕状流釉。口镶铜扣,近足处及足底露胎。内壁模印缠枝芙蓉花纹。...

    663 定窑 印花 缠枝 泪痕 模印
  • 钧窑天蓝釉渣斗式花盆(口磨)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渣斗式花盆(口磨)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 天蓝釉 渣斗式花盆(口磨),北宋?,残高17.5厘米,口径19.1厘米,足径16.2厘米。经与钧窑同类器物比较可知,此花盆原为渣斗式花盆,上半部可能因残破而磨口。现为直口,圆腹,圈足,足外撇。镶铜釦。通体施天蓝色釉,釉面开有细碎片纹。外底刷酱色釉,开有五个渗水圆孔。圈足及底部刻有数目字“二”,刻字笔画均较细、较浅,可能为清宫后刻。此花盆造型端庄、古朴,...

    231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渣斗 花盆
  • 白釉兔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兔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兔系罐,唐,口径10.5厘米,底径10.3厘米,高17厘米。罐撇口、短颈,丰肩、圆腹。通体施白釉,近底足处素面无釉。肩部置兔形双系,可穿绳索以便提携。唐代白瓷生产在中国北方发展迅速,与南方的青瓷生产遥相呼应,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此件器物以兔的形像做双系装饰,不事张扬,又令整个器形顿显生动,于平淡中见巧思,可谓匠心独运。...

    547 素面 双系 白瓷 青瓷
  • 龙山文化黑陶双系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山文化黑陶双系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黑陶壶,新石器时代,高11.5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8.2厘米。壶口微外撇,口沿两边置双系。长颈,下部渐广,至肩凸起,扁腹,圈足。足上镂有八个小孔。底外凸。造型规整,胎薄体轻,表面经过打磨,光泽可鉴。据科学测试,龙山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400—前2000年。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陶器...

    1051 双系 龙山文化 素面
  • 彭城窑仿定窑白釉孩儿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彭城窑仿定窑白釉孩儿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彭城窑仿定窑白釉孩儿枕,明,高22厘米,长36厘米,宽1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枕为男童形象,面带笑容,两膝伏地,呈卧伏状,背部作枕面。胎体厚重,通体施白釉,釉色莹白。定窑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至今,许多瓷窑均视其为楷模进行仿制,一些技艺精湛的仿品甚至使人真赝难辨。明清仿宋金定窑白瓷,着重仿釉色和刻、划、印花装饰,器型既有孩儿枕等仿定产品,也有当时流行的各种式样...

    1550 彭城窑 定窑 白瓷 印花 水丞 牺尊 天鸡 划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