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铜镀金孔雀开屏人打钟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铜镀金孔雀开屏人打钟 |
时代 | |
门类 | 钟表仪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8283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铜镀金孔雀开屏人打钟❖图片
铜镀金孔雀开屏人打钟❖简介
铜镀金孔雀开屏人打钟,18世纪,通高59厘米,面宽33.5厘米,厚16厘米。
此钟铜镀金质,底层为乐箱,乐箱正面3个铜镀金框内镶珐琅片,中间一片为银胎珐琅片,绘大厅图案,两侧珐琅片各绘3位女艺术家。箱顶平台上立珐琅柱2根,柱间一西洋女子执杖牧羊,3只羊姿态各异。平台周边装饰瓶花,后部正中树桩上站立一只正欲开屏的孔雀。两根珐琅柱架起钟盘,钟盘上有时、分、秒3针。钟上有小亭,亭中立敲钟人。
此钟机械开动时,敲钟人击钟碗报时,在乐声中牧羊女唱歌,羊吃草,孔雀开屏。
相关知识科普
乐箱
乐箱多置于钟下层的后半部,前半部有时是景观。乐箱内有以发条为动力的铜质棘滚,上面有按乐曲音律而排列的小钉。机器开动后,棘滚随之转动,小钉发出悦耳的音乐声。另有乐箱内棘滚直接拨动铜篦子,发出钢琴、风琴声,根据篦子的长短宽窄产生不同的音节。这种装置多用于八音盒上,时代较晚。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钟碗
是由青铜等材料铸造而成。由于钟碗的直径和壁的薄厚不同,所以发出的声响也不一样。在钟内打刻、打点、打乐的机构里,多数都采用钟碗来发声。 在古钟表中一般打刻报时装置由一至三个钟碗组成,打乐装置由几个至十几个钟碗组成。在打刻、打点的运行中钟碗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人为的过力撞击钟碗或钟碗掉在地上,都会造成损坏,金属钟碗与瓷器有相似的特性。 清嘉庆前开设在苏州的“张荣记”钟碗作坊已能制作六十多种大小不同音质的钟碗,且钟碗音程分明,音色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