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剔红松竹梅草虫纹圆盒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剔红松竹梅草虫纹圆盒 |
时代 | |
门类 | 漆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0800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剔红松竹梅草虫纹圆盒❖图片
剔红松竹梅草虫纹圆盒
剔红松竹梅草虫纹圆盒打开状
剔红松竹梅草虫纹圆盒盒盖
剔红松竹梅草虫纹圆盒❖简介
剔红松竹梅草虫纹圆盒,通高9.2厘米,口径27.4厘米。
盒圆形,卧式足。盖面雕山石及松、竹、梅,点缀以蜜蜂、蝴蝶、螳螂、蛙、蜥蜴,具有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盖与器壁雕缠枝莲及八宝纹,口边雕斜格花卉锦纹,近足处饰一周莲瓣纹,盒里髹红漆,底髹黑光漆,无款。
此盒风格独特,构图繁缛,刀工琐碎,刻后不磨,锋棱俱在。这类雕漆作品因其本身不具款识,故时代、产地均不详。当代中外学者据:“云南雕漆虽细,用漆不坚,刀不藏锋,棱不磨熟”(《帝京景物略》)及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等有关记载,将其定为云南雕漆,有待进一步考究。
相关知识科普
剔红
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八宝
佛前供器,藏文称之为“八吉祥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莲瓣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雕漆
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质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不藏锋
即不藏刀锋。雕刻花纹后不磨光,留有刀刻痕迹,纹理显露棱角。
沈德符
明万历时举人,字景倩。浙江嘉兴人。所撰《万历野获编》多记万历以前的朝章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