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三彩杯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三彩杯盘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三彩杯盘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2436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三彩杯盘❖图片

三彩杯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杯盘

三彩杯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杯盘之盘底部

三彩杯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杯盘之杯底部

三彩杯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杯盘之罐底部

三彩杯盘❖简介

三彩杯盘,唐,承盘:高3.1厘米,口径21.8厘米,足距14.2厘米。杯:高3.3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3.3厘米。

杯盘由承盘、六个小杯和一个小罐组成。承盘为敞口,坦底,下承以三短足。盘内置小杯环绕中心小罐。盘外壁及杯、罐器身施黄、白、绿等色釉,釉色鲜亮亮丽,盘内无釉。

此套杯盘应为饮具,是用来随葬的,是唐代现实生活细节的一个再现。

这种样式的饮具在唐代颇为流行,承盘上的小杯五至七个数目不等。它的出现反映出唐代制陶工艺的水平。由于的胎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其成型方法较为丰富,主要有粘结法(捏塑法)、轮制法和模制法等。一些方形或长方形器物多是用泥片粘结而成,如陶枕之类。圆器常采用轮制法。人物塑像则采用模制法。此套杯盘即以轮制法制成。轮制法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已出现,和后期曾普遍采用。其作法是将泥料放在转动的轮盘上,借其快速转动力,用手提拉,使之成型。轮制陶器的器形规整,厚薄均匀,器表和内部一般留有平行螺旋纹(使用筑模法则没有螺旋纹)。


相关知识科普


明器

明器也称“冥器”、“盟器”,是中国古代为随葬而制造的器物。它包括各种礼器、日用器皿、兵器、工具等。始见于春秋战国时代,沿袭至明清以后。其质以陶、石、木、纸最为常见。

唐三彩

唐代低温彩色铅釉陶的通称。它以含铜、铁、钴、锰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做呈色剂,入铅做助熔剂,即可以直接施彩釉入窑经800℃左右低温一次烧成。也可以先烧素胎,再施彩釉入窑低温二次烧成。所谓“三彩”即多彩之意,包括黄、绿、白、褐、蓝、黑、紫等多种色彩,有的一色单用,有的多色混合使用,而黄、白、绿三色在三彩器中最为常见。制作时先在胎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有意识地施以各种色釉,或者使用类似“蜡染”的所谓“漏花”技法,做成色彩缤纷的器物。唐三彩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三彩器始创于唐高宗时而盛于开元朝,多用作随葬明器,在我国河南、陕西等地有大量出土。其器类繁多,包括日用器皿、建筑物、家具、动物、人物等,均有制作,其中各种动物俑及人物俑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盛誉。

模制

用模型使陶泥成型的一种方法。根据此件罗汉像内、表面特征和内部形状,可以推测出其陶胎的制作工艺是在雕塑成形后制作了外部模具,然后将胎泥按压在模具上,再安装内部隔板和桶状结构,最后打开外模修整外形。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59年首先在山东省宁阳县堡头村和泰安市郊大汶口镇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北部。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6000—4200年。大汶口文化陶器按质地可分为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类,按颜色可分为红陶、灰陶、白陶、橙黄色陶等,白陶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器造型主要有鼎、豆、罐、壶、杯、盂、鬶、背壶等。背壶是大汶口文化所特有的器物。大汶口文化也有非常精美的彩陶。

良渚文化

因最初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发展和继续,距今约四五千年。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出土玉器内容极其丰富,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其雕刻之精和出土量之大都是空前的,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展现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曙光。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1992年撤县建市)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几种类型。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龙山文化陶器有黑陶、灰陶、红陶、黄褐陶和白陶等,造型有鼎、碗、罐、甗(yǎn,音掩)、鬶(guī,音轨)、盆等,制陶工艺水平比仰韶文化有很大提高。黑陶是该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以致有人曾将该文化称为“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陶匠们用快轮拉坯法制成的。龙山文化黑陶的呈色是在烧成后期用烟熏法进行渗炭的结果。

相关文章

  •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 天蓝釉折沿盘,北宋?,高2.5厘米,口径17.7厘米,足径10.4厘米。 盘折沿,浅弧腹,平底,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处釉层较薄,映出酱黄色胎体。圈足端无釉。外底留有三个支烧钉痕,支钉痕较大。1925年河南省鄢陵县城关镇窖藏出土一件钧窑盘,与这件盘造型、釉色相近,唯尺寸稍大。...

    1447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 白地描金红云龙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地描金红云龙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地描金红云龙盘,清宣统,高3厘米,口径24厘米,足径14厘米。清宫旧藏。盘直口,板沿,直腹,圈足。足内青花书“吉祥如意”四字楷款。通体以红彩描金为饰,盘心、板沿处均绘云龙赶珠纹。盘外壁则光素无纹饰。此盘为宫中所藏西餐具品种之一。自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十八日开始溥仪在宫中读书,民国八年(1919年)请来英国人庄士敦到毓庆宫教授其英文。在庄士敦影响下,溥...

    242 描金 青花 庄士敦 毓庆宫
  • 五彩缠枝牡丹纹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缠枝牡丹纹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 缠枝牡丹纹尊,高58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18厘米。尊撇口,短颈,丰肩,腹垂直下削,胫部至底外撇,平底无釉。通体白釉,外壁五彩装饰。颈部绘青花、绿彩枝叶,配红彩牡丹。肩部绘青花锦纹一周。器身以绿彩绘枝干,间杂青花为叶,红、黄、绿、紫色牡丹遍布器身,茎蔓缠绕,花叶连绵,繁而不乱,色彩丰富艳丽。顺治五彩器基本保留晚明时期古拙的风格,多以色调对比强烈的...

    1410 五彩 缠枝 青花 双犄牡丹
  •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州窑 白地黑花 花卉纹梅瓶,宋,高39.4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9厘米。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瘦长腹,圈足。通体绘有黑彩纹饰,外底露胎。肩部绘双层莲瓣纹与朵花纹各一周,腹部绘主题纹饰缠枝花卉,花瓣肥大,花叶纤细卷曲。画面虽然满密,但花、叶主次分明,清晰可辨。腹下部亦绘朵花与上仰莲瓣纹,与肩部纹饰相呼应。各层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磁州窑中白地黑花装饰的...

    1919 磁州窑 白地黑花 花卉 梅瓶 莲瓣纹 缠枝 弦纹 化妆土
  • 仿定窑白釉凸花蟠螭纹鸠耳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定窑白釉凸花蟠螭纹鸠耳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定窑白釉凸花蟠螭纹鸠耳尊,清乾隆,高20厘米,口径7.6厘米,足径7.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尊侈口,短颈,斜肩,鼓腹,圈足。颈部两侧对称置鸠形耳,肩部凸起弦纹一道。通体施白釉。以印花装饰,颈部饰波折纹和如意头纹,腹部凸雕蟠螭纹。外底白釉下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尊造型、纹饰均仿汉代青铜器,鸠耳有“长寿”的吉祥寓意。乾隆时期此种造型的尊除了仿定窑...

    1194 定窑 蟠螭纹 螭纹 弦纹 印花 青花
  •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商,高22.1厘米,口径9.1厘米,足径8.9厘米。器敛口,腹微鼓,圈足,口下安双耳,足上有对称双孔。器身通体刻划饕餮纹。此器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其无论造型或纹饰,均模仿当时的青铜器,是商代白陶的典型器物。...

    1638 饕餮
  • 磁州窑白地黑花马戏图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州窑白地黑花马戏图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州窑 白地黑花马戏图枕,长29厘米,宽21.3厘米,高11.2厘米。枕八方形,枕面中间微凹,通体白地黑花彩绘。枕面中心绘骏马疾驰,马儿四蹄飞扬,尾巴翘起,马鞍上倒立一人。枕面周边用黑彩描绘宽、窄边线各一周。枕侧面绘卷枝纹,底部素白无釉,戳印阳文“张家造”作坊标记。宋、金、元时期瓷枕品种多样,形式纷繁,主要用作寝具,同时也用以随葬。其中磁州窑瓷枕最具代表性,...

    306 磁州窑 白地黑花 阳文 张家造 瓷枕
  • 斗彩云龙纹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云龙纹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云龙纹 盖罐,清雍正,通高10.4厘米,口径5.7厘米,足径7.8厘米。罐小口,矮直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底内凹成圈足,带盖。盖面微现弧度,直壁,面饰青花飞龙一条,壁绘斗彩朵云纹。器腹部饰青花三爪飞龙两条,间以绿彩朵云,肩、胫处以黄、红、绿彩分别绘覆仰莲瓣纹,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此罐造型模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规整端庄。...

    363 斗彩 龙纹 盖罐 青花 莲瓣纹 御窑厂
  • 原始瓷刻竖条纹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刻竖条纹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刻竖条纹罐,战国,高14厘米,口径8.8厘米,足径12.2厘米。罐圆口,溜肩,圆腹,平底,肩部对称置双系,每个系均由两个互相粘连的桥形纽组成。胎色黄白,仅在肩部有极薄的黄釉,肩部以下刻一周竖条纹。出现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发展而来。战国时期原始青瓷生产得到较大发展,无论数量、质量还是生产范围...

    790 双系 黄釉 原始青瓷 青瓷 印纹硬陶 长江
  • 青花海石榴贯耳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海石榴贯耳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海石榴贯耳瓶,清雍正,高19.4厘米,口径5.2厘米,足径6.3厘米。瓶洗口,长颈,丰肩,双贯耳,上腹圆鼓,下腹渐收,浅圈足。白釉微泛青,青花呈灰蓝色,晕染。颈饰海水纹,耳绘回纹,肩和胫饰蕉叶纹,腹绘缠枝石榴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该器青花发色、釉面、纹饰及造型皆仿明宣德时期的青花贯耳瓶,很接近真器,以后各朝也有此器形。...

    1231 青花 贯耳瓶 回纹 蕉叶纹 缠枝
  • 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纹双耳瓶,清嘉庆,高25.5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9.4厘米。瓶撇口、束颈、长圆腹渐敛、圈足。肩部对称置螭龙耳。瓶外壁主体绘粉彩龙凤穿牡丹花纹,以纹、如意云头纹、变形仰莲瓣纹为边饰。圈足内施白釉,署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款。此瓶造型规整,设色艳丽,是一件颇能体现嘉庆官窑粉彩瓷器制作水平的佳作。...

    211 粉彩 凤穿牡丹 红釉 描金 宝相花 莲瓣纹 青花
  • 天蓝釉花觚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天蓝釉花觚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天蓝釉 花觚,清康熙,高18.1厘米,口径10.6厘米,足径5.9厘米。花觚口外撇、形如喇叭状,细颈、鼓形腰、胫部外撇、浅圈足。通体施天蓝釉,腰部饰凸乳钉,上下各饰三道凸起的弦纹。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瓷制花觚多为陈设用品。这件花觚釉色匀净,十分雅致。...

    1058 天蓝釉 蓝釉 花觚 弦纹 青花 景德镇 龙泉窑 德化窑
  • 青釉三足炉 - 河南博物院瓷器
    青釉三足炉 - 河南博物院瓷器

    青釉三足炉宋代(公元960-1279年) 高19厘米,口径16厘米 1984年征集 此炉为直口,长方形双立耳,耳下附兽头,鼓腹,下有三狮首足。腹部对称贴塑两个兽面,颈部对称贴塑四朵云纹。筒体施豆青釉, 不匀净。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

    309 瓷器 青釉三足炉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青釉褐斑四系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褐斑四系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四系壶,东晋,高17.9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8.7厘米。壶盘口,细颈,溜肩,肩上置四系,圆腹,平底。肩部刻划数道弦纹。通体施青釉,盘口和肩部涂点褐色斑纹。此器堪称东晋青釉褐斑瓷器中的典型器。西晋晚期开始出现上涂点褐斑的装饰手法,至东晋时大为流行。它是使用一种含铁较多的“紫金土”点彩在青釉上,,然后烧制而成,属于一次烧成的低温釉上彩。这些褐斑排列或随意,...

    447 青釉 褐斑 弦纹 青瓷 紫金
  • 汝窑天青釉折肩瓶 - 河南博物院瓷器
    汝窑天青釉折肩瓶 - 河南博物院瓷器

    汝窑天青釉折肩瓶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23.6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8.5厘米 1987年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 盘口,长颈,折肩,平底,器表满施天青釉,釉色滋润,底部有五个支钉痕。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

    231 瓷器 汝窑天青釉折肩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