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明拓东汉礼器碑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明拓东汉礼器碑 |
时代 | |
门类 | 铭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4451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明拓东汉礼器碑❖图片
礼器碑-碑阳之封面
礼器碑-碑阳之一
礼器碑-碑阳之二
礼器碑-碑阳之三
礼器碑-碑阳之四
礼器碑-碑阳之五
礼器碑-碑阳之六
礼器碑-碑阳之七
礼器碑-碑阳之八
礼器碑-碑阳之九
礼器碑-碑阳之十
礼器碑-碑阳之十一
礼器碑-碑阳之十二
礼器碑-碑阳之十三
礼器碑-碑阳之十四
礼器碑-碑阳之十五
礼器碑-碑阳之十六
礼器碑-碑阳之十七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封面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一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二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三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四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五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六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七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八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九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十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十一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十二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十三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十四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十五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十六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十七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十八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十九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二十
礼器碑-碑阴碑侧之二十一
明拓东汉礼器碑❖简介
《礼器碑》是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鲁相韩勅所立(在山东曲阜孔庙),又称《韩勅碑》或《汉鲁相韩勅造孔庙礼器碑》。碑高227.2厘米,宽102.4厘米,四面环刻,隶书,无碑额。碑阳16行,满行36字,刻序、铭及韩勅等9人的题名;碑阴分为3列,各17行;左侧3列,各4行,右侧4列,各4行,均为题名。碑的内容记录了韩勅修饰孔庙和制作礼器之事宜。
此碑在唐代不显于世,宋稍显。被王澍、翁方纲、郭尚先等推为汉碑隶书极则。郭尚先在《芳坚馆题跋》中称:“汉人书以《韩勅造礼器碑》为第一,超迈雍雅,若卿云在空,万象仰曜,意境当在《史晨》、《乙瑛》、《孔庙》、《曹全》诸石之上,无论他石也。”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认为,该碑字口完整,碑侧之字锋芒如新,尤其飘逸多姿,纵横迭宕,更为书家所激赏。攻汉书者,多以《礼器碑》为范本。王澍《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清书法理论家翁方纲认为此碑奇绝多变是由于7人所书。
本拓本为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绝思”二字未损连。黑墨精拓,碑阳、碑阴、碑侧俱全,有张伯英题签,并有“君言鑑赏”等藏印多方。
此碑明都穆《金薤琳琅》,清孙承泽 《庚子销夏记》、王昶的《金石萃编》等书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王澍
王澍(1668—1739年),字若林,号虚舟,金坛(今属江苏省)人,后迁居无锡。康熙四十四(1705年)年中举,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成进士,后入翰林院,累迁户部给事中,后官至吏部员外郎。致仕归,悦无锡山水,买屋金匮山旁,自号二泉,又号恭寿老人、良常山人。《清史稿》有传。书入欧阳询之室,篆书法李斯,为一代书家。亦工刻印。著《竹云题跋》、《虚舟题跋》。
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博学,富藏书,工诗文,长于考证金石。书法初学颜真卿,继学欧阳询,旁涉汉隶,自成一格,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等。
郭尚先
郭尚先(1784-1832年),字元闻,又字兰石,福建莆田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官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工书擅画,精鉴别。他推崇颜真卿书法,认为“学书不过鲁公一关,终身门外汉”,故从颜书入手,深得其法,致使书名盛于清嘉、道间。在京师时,前来索书者“趾楼于户,每作字脱手,辄为人持去,拱璧珍之”。著有《增默庵文集》、《芳坚馆题跋》等。
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初习商,后潜心于历史、地理的研究。精金石之学,善书法,其书初学欧阳询,后致力于颜真卿、苏轼书风的研习,乃自成一家。曾以使馆随员身份赴日本,携古碑帖达万余种,与日本书法家交流研习,因而对日本书坛产生很大影响。归国后,任两湖书院地理教习及勤政学堂总教长。著有《日本访书志》、《书学迩言》、《晦明轩稿》等书多种,尤以历史地理和版本目录学成就为著。
张伯英
张伯英(1871--1949年),江苏铜城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思科举人。曾于段祺瑞政府任秘书,后执教北平成达中学。书法独树一帜,碑帖尤精评审,亦富收藏。有《阅帖百卷》等。
都穆
都穆(1459—1525年),字玄敬,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弘治己未进士。历礼部主客郎中,加太仆少卿。七岁能诗,及长泛览群籍,奉使至秦中,搜访金石遗文,摹拓缮写,著有《金薤琳瑯》。
孙承泽
孙承泽(1592—1676年),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明崇祯进士,官给事中。李自成克北京,任四川防御使。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富收藏,精鉴别书画,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著有《庚子销夏记》八卷,为其所藏书画的著录书。此书所录以题跋为详,间有议论与考证,鉴裁精审,评论独到,为学者所重。另有《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等多种著述传世。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
《庚子销夏记》
清代孙承泽撰,著录其家藏书画和石刻以及所见他人收藏的书画,共 8卷,成书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
王昶
王昶(1725—1806年),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清学者。乾隆年进士,官至邢部右侍郎。好金石之学,收罗商周铜器及历代石刻拓本一千五百余种,编为《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能诗词、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