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1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0528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图片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碗心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底部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简介

耀州窑 青釉 印花童子玩莲纹碗,宋,高4.5厘米,口径14.3厘米,足径3.3厘米。

碗撇口,腹壁斜收,矮圈足,足底沾窑渣。通体施青釉。碗内印莲花一束和四童子,四童子分别手持莲花一枝,身体呈不同的姿势作嬉戏状。

此碗婴戏纹饰抓住了孩童体态的主要特点,用洗练的轮廓线将其五官的稚气和胖乎乎的体形生动地刻画出来。

宋代耀州窑青瓷装饰题材丰富多样,植物、动物、人物及宗教题材应有尽有。人物题材以婴戏纹较为多见,赤裸身躯的孩童,有的戏于花叶中,有的匍匐扳枝,有的攀树折花,有的驯鹿赶鸭,有的抱球采莲,不拘一格。

耀州窑遗址中出土的印花陶范很多,上面阴刻的花纹因反复使用而磨损,从而证明了这一装饰手法在当时曾大量使用。


相关知识科普


耀州窑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1959年发掘,窑址以今陕西铜川黄堡市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等处,宋代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唐代已开始烧黑釉、白釉和青釉瓷,曾使用化妆土。玉璧底碗及堆酱彩朵花小盖盒是其典型器。北宋时以青瓷为主,兼烧酱色釉器。北宋中、晚期是耀州窑的鼎盛时代。器型以碗、盘、碟、罐、瓶、盒、炉为主,也有渣斗和各式小杯。胎质灰白而薄,釉色匀净。由于胎中含铁,在煤窑自然氧化气氛下烧成,使青釉或圈足周围呈现姜黄色,形成了耀州窑青瓷的独有特征。装饰以刻花为主,线条刚劲流畅,北宋中期以后,出现印花装饰。 1953年北京广安门外曾发现大批刻有龙凤及花卉图案的耀州青瓷,证实耀州窑确曾烧过贡瓷。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元代胎釉渐趋粗糙,花纹图案较简单,亦烧白地黑花器。宋代耀州窑对各地制瓷业有很大影响,河南临汝、宜阳、宝丰、新安、禹县及广东、广西等地均烧制类似的刻印花青瓷。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印花

陶瓷纹饰工艺。即用雕有装饰纹样的瓷质印模,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纹。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宋代定窑印花题材以牡丹、梅花、莲花、萱草为多见,菊花次之。布局有缠枝、折枝、转折等方法,讲求对称。此外还有禽鸟纹、婴戏纹等。纹饰生动活泼,线条流畅。

婴戏纹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其以孩童戏耍为题材,充满童趣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入宋以后多见,元、明、清时期亦是器物装饰的主要题材。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相关文章

  • 德化窑白釉兽耳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德化窑白釉兽耳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兽耳炉,清,高7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10.5厘米。炉盘口,束颈,鼓腹,圈足。肩部对称置狮形耳。内涩胎无釉,外施白釉。这件瓷器釉面莹亮,乳白如凝脂,是德化窑常烧的供器类器物里的香炉一类。...

    393 德化窑
  • 黄地绿彩海水白鹤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绿彩海水白鹤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绿彩海水白鹤纹碗,高6.5厘米,口径15.1厘米,足径6厘米。碗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黄釉,锥刻海水、祥云与仙鹤图案,以绿彩填饰海水和祥云,以白、黑、红彩绘仙鹤。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此碗采用低温釉彩二次烧成技术。所绘图案笔法细腻,生动传神,表现出雍正时期御窑厂制作的官窑瓷器不计工本、刻意求精的工艺技法。黄釉器在清代是皇帝的专用器...

    439 黄釉 青花 二次烧成技术 御窑厂 吉祥图案
  • 青花海水龙纹钵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海水龙纹钵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海水钵,明宣德,高12厘米,口径26.5厘米,足径12厘米。钵(音bō)口微敛,弧腹,平底。通体青花装饰。外壁从上至下依次绘海水纹、云龙纹、莲瓣纹。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底素胎无釉。此器造型敦实,纹饰生动,青龙矫健,颇有气势,为宣德官窑瓷器之精品。钵形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和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但“钵”字是佛门盛贮器...

    1606 青花 龙纹 莲瓣纹 磁山文化 藏传佛教 景德镇 御窑厂 蓝釉
  • 仿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清乾隆,高25.5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10.3厘米。壶体呈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壶体两侧分置弯流、曲柄,颈、流间有云板相连。盖及柄各置一圆系,以便系绳相连。通体以青花为饰,颈部绘蕉叶纹,下饰缠枝莲花,腹部两面有菱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折枝桃,一面开光内绘枇杷果,开光间饰缠枝花,近足处绘莲瓣纹,流、足墙饰忍冬纹,柄绘朵花纹。...

    1177 宣德青花 青花 执壶 玉壶春瓶 蕉叶纹 缠枝 缠枝莲 菱形开光
  • 白釉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梅瓶,唐,高42.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7.5厘米。梅瓶小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平底实足。胎质细腻。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无任何杂质,玻璃质感较强,透明度较高,釉面上布满均匀细碎的纹。此种造型习惯上称为“梅瓶”,是装酒用具,亦可插花用作“花瓶”。一般认为,瓷梅瓶始烧于宋代,此件实物证明,其在唐代就已出现。...

    248 梅瓶 开片
  • 三角纹彩绘陶鼎 - 河南博物院陶器
    三角纹彩绘陶鼎 - 河南博物院陶器

    三角纹彩绘陶鼎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通高24厘米,口径22厘米 1975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 此鼎子口微敛,口部两侧附有长方形耳,略外侈,平底附三扁柱状足。盖及鼎上部饰四周灰、红彩相同的齿形纹,盖心饰朱彩,鼎下部及耳、足饰灰、红相同的三角形。凡灰色图案上均饰有白色珍珠纹,每层纹饰带以红、白彩弦纹带相同。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

    1729 陶器 三角纹彩绘陶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黄地红蝠金团寿字纹盖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红蝠金团寿字纹盖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红蝠金团寿字纹盖碗,清同治,通高8.8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4.2厘米。碗敞口,深弧壁,圈足,盖拱形带环行抓钮。里施白釉,外施黄釉为地,上饰金彩“寿”团字纹,盖面和腹壁各书两周、3周,每周8字。字间以红彩蝙蝠纹和蓝彩“卍”字纹相隔。抓钮及足内施白釉,书红彩“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盖碗造型规整,黄釉呈娇嫩的明黄色,釉面莹润亮泽。团“寿”字纹装饰排列疏...

    349 黄釉 御窑厂
  •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清康熙,高18.1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6.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瓶盘口,细长颈,颈部凸饰二道弦纹,垂腹,近足处外撇,平底,底足涩胎无釉。通体白釉划花装饰,颈部自上而下刻划蕉叶纹、卷草纹和缠枝花纹。腹部刻划龙凤纹,纹饰简洁洗练。此瓶胎轻釉薄,釉色光亮润泽,划花纹饰浅淡欠清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317 定窑 划花 胆式瓶 弦纹 蕉叶纹 卷草纹 卷草 缠枝
  • 青釉褐彩鸡首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褐彩鸡首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 褐彩鸡首壶,东晋,口径5.5厘米,高15.4厘米。壶盘口,鸡首状短流,鼓腹,平底,俗称“鸡首壶”。肩部两侧有桥形系,并有一弧形柄连接口沿。通体施青釉,壶口与鸡首处点缀褐彩,有画龙点睛之妙。鸡首壶始见于西晋,与羊首壶同类。早期壶的流口多为实心,不能出水。至东晋时期,流口疏通,成为这一时期南方的主要日用瓷器之一。...

    306 青釉 褐彩 桥形系
  • 宜兴窑玉麟款紫砂覆斗式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玉麟款紫砂覆斗式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玉麟款紫砂覆斗式壶,清末,高7.5厘米,口径5.7×5.7厘米,底径9.8×9.8厘米。壶呈上小下大覆斗式,平底四方委角形。壶身镌刻篆书“子孙宜”三字。底钤篆书“玉麟”印章款。姜黄色砂泥,滋润细腻。此壶造型方中有圆,给人以刚中带柔的感觉。“玉麟”指黄玉麟(1842—1913年),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制壶名家,善制掇球、供春、鱼化龙壶诸式,所制砂壶精巧而不...

    1877 宜兴窑 委角 黄玉麟
  • 粉彩开光人物茶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开光人物茶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 开光人物茶壶,清乾隆,高12.6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6.3厘米。此壶圆鼓腹、柄呈耳状、壶盖为覆钵式、上有莲纹装饰钮。壶身以米红色凤尾锦粉彩团花为地,正、背面各有一开光。正面开光内以“雨中烹茶”为纹饰主题,用清淡的粉彩描绘出人物在庭院中烹茶的情景;背面开光内题墨书御制诗一首,诗曰:“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坐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

    490 粉彩 开光 描金 青花
  • 白釉瓷钱仓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瓷钱仓 - 河南博物院瓷器

    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高36厘米 1959年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 出土时器内盛有泥钱。仓体上小下大,敛口,有盖,盖呈塔状,腹微鼓,下有平座并雕有八个长方形镂孔。通体施釉。造型端庄规整,制作精巧。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

    271 瓷器 白釉瓷钱仓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粉彩开光博古图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开光博古图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 开光博古图碗,清咸丰。...

    504 粉彩 开光
  • 磁山文化红陶三足钵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山文化红陶三足钵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陶三足钵,新石器时代,高8.1厘米,口径21.3厘米,足距15厘米。钵敞口,圜(huán 音环)底,下承以三足。泥质红陶。此钵制作方法比较原始,系采用泥条盘筑和捏塑法成型,器形欠规整,器壁凹凸不平。此种三足钵是磁山文化陶器中的典型器物。泥条盘筑法是最古老的陶器制作法之一。将制作陶器的粘土搓成细条状,然后从器底起依次将泥条盘筑成器壁直至器口,再用泥浆把缝隙抹...

    1969 磁山文化
  •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 刻花注壶、温碗,宋,通高24.3厘米。注壶:高21.5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9厘米;温碗:高12.3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9.8厘米。注壶直口,折肩,肩部刻划缠枝牡丹纹,对称置弯流、曲柄,圈足。附筒形盖,盖顶置蹲坐狮形纽,仰首翘尾,形象生动。温碗作六瓣葵花形,深弧壁,圈足。注壶与碗通体施青白釉。温碗组合成套,是温酒用具。温酒时将注壶置于...

    1753 景德镇 青白釉 刻花 划花 缠枝 顾闳中 韩熙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