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传世经典书法赏析《食鱼帖》草书图片3张
怀素的草书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在他的狂草作品中,常常是“唯观神采,不见五官”,满纸云烟而不知所云,但是却能感到浓郁的笔墨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艺术享受。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出:“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指出书法作品当以建立在运笔结体基础上的神采美为上。“所谓书法的神采,就是通过点画结体形式被对象化了的创造者的精神、风采”。在《怀素狂草四十二章经》中,那种飞动险绝、变化无穷的笔墨形象,引发无限的联想,如“舞”一般。“‘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怀素在《自叙帖》中的用笔和点画也是钢筋铁骨,如骤风狂雨,挥洒自如。窦臮《怀素上人草书歌》形容怀素狂草“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躁尤枯绝”。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会若长鲸泼刺动海岛,欲若长蛇戌律透深草。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掷华山巨石以为点,掣衡山阵云以为画。”孟郊《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道:“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怀素的草书就是把握住了“神采”,纵贯整体,不拘泥于某个局部,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整篇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神采奕奕、意境深远。
在怀素的传世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品的感染力主要是线条和点画通过墨色浓淡、枯湿甜润、时疾时缓表现出来的。有时一个点画可能涨为一个浓浓的墨块;有时几个连笔可能缩成一个符号化的图形,有时一个线条可能写成类似枯柴的飞白;有时方笔起笔,有时圆笔起笔,有藏有露,有圆有方,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黑有白,有长有短,质感凝重,对比强烈。引带虽如游丝萦绕,却飘逸而不浮;若云行雨施,然流走而不滑。沉着痛快,笔法精妙。排列上参差错落,攲正相生,笔势动荡,仪态万千。行与行之间相互避让,左右飞动;字与字之间连绵不断,顾盼生情。有时上字之末为下字之始,有时数字相连,气势不断。犹如欣赏一首音乐,有时如万马奔腾,有时似小桥流水,有时又戛然而止,流离顿挫,激扬浩荡,纵横跳跃,回旋低昂。书写时有的一气呵成,忽大忽小,时快时慢,笔力雄强,气势开阔,风神潇洒,险峻跌宕,表现出娴熟的草法、富于节奏的韵律和连绵不断的恢弘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