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之所以那麽奥妙、深远、那麽不可思议,就因她的一开始便和哲学拉上了关系,亲缘关系。中国的哲学初期应当叫做玄学,大家都知道哲学中的两大论;唯心和唯物,而玄学正是通过唯心的理念向人们证实唯物的存在。
书法艺术亦是采用了这种方法,通过线条向人们展示它的内涵。当然这种线条越丰富所表述的内容越多,其中包括书者的思想、习惯、修养、学识、性格、职业、心情等等,后人归纳为笔迹学。
而真正的书法艺术,应当说书法家所表述的综上所述的问题外,要求更高。书法家要表述的美的目的、造型的能力、思维的方式方法等等。笔迹学是自然的流露,是心的书写。而书法艺术确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的高境界的自然流露,不是心的挥写,而是挥写心声。书法艺术是由许多因素缠绕在一起,是书者的学识及生活的积淀,心性的修养及审美价值的具体体现等等。只有用玄学来作诠释最贴切,这便是书道。。。。。
说到玄学,书者在挥运时确有意想不到的神来之笔。当然这也与其特定的环境、当时的心绪是分不开的。比如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天想写的更好、更完美,但是总没有第一次写的好,这便是最好的例证。对醉和梦所产生的灵感,以及这种灵感所折射出的火花,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只有用玄学来作诠释。其实玄学也包含“迷信”色彩,所以有假托神仙之说。
在书法艺术里呈现的哲学思想及逻辑思维,是十分鲜明的。大到一幅作品,小到一画一点,无不在揭示矛与盾的强烈对比关系。书法家无处不在的对这种矛盾起着协调作用,这就是中国哲学的“和”。更高境界的书法家会把“和”发挥到极至,他们运用自如,宛如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战役,看他指挥若定、运筹帷幄、指东打西、谈笑间就非常轻松、潇洒的把这场战役作为一件艺术品来完成了。
有什么样的哲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我国远古所特有的哲学理念就转化成奇特的思维方式方法,这也是之所以有书法艺术的根源的所在了。
庄子思想对我国的哲学体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篇《逍遥游》把中国人的思想固定在了那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范畴里,所以中国人的奴役思想及对事物的审视作顺理成章的解释,叫做随缘。
老子的思想亦然,无为是其最高境界,而这种思想恰恰成了书法艺术的沃土。
书法与哲学 文 /kuroro |
“书法”和“哲学”看似毫无关系的两者,其实是密切结合着的。
古代书法家多如繁星,有的风规远大,大纛猎猎,风靡千年不衰,如晋之王羲之,唐之颜真卿;有的适逢其时,领引风骚,居然覆盖了整整一个世纪,如元之赵孟頫;有的生而早慧,春风得意,少年时便名动江南,如明之祝枝山;亦有先天拙钝,风采不扬,“以书拙闻于乡里”,只是后来紧追慢赶,不舍昼夜,最终如愿以偿,独立风标,如清之包世臣等等。 若是细心些,微观诸家书风,会惊奇地发现笔迹暗合矩矱之下,因着人的心性律动和悟性深浅之别,往往风采千状万态。读虞世南,禇遂良,真有一种如在山阴道上行,坐春风沐春雨之美;把玩米芾,黄庭坚则是风樯阵马,凌厉刚劲;欣赏张旭,怀素,如狂风骤雨,酒力发作,翻动扶摇,不可端倪;到了张瑞图,倪元璐面前又是颐使气指,倔强突兀,丝丝脉脉里尽显干裂秋风气象;最不忍看倪云林,八大山人笔下,在生命灵圃里吟味荒寒,属意萧瑟,如古道西风中的寒塘雁迹,每每令人肌骨清凉入冰壶水镜。 其实,“颠张醉素”的泼墨挥毫是一种节奏;萧何的“覃思之月”题额是一种节奏,王羲之所以能写出有美好意境的作品,主要是他的胸怀虚静,心存丘壑,表里澄澈,一片空明。正如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所说:“真理的诗意创作的筹划把自身作为形态而置入作品中,这种筹划也决不是通过进入虚空和不确定的东西中来实现的。”的确,书法家的思想正式通过他的笔墨,在宣纸上展现出来,诗文本身所含的意义只是笔者思想的一部分,而字里行间的张弛噏呼,更凝聚了笔者的豁达空明。 现在的人看的是铅字油印的书,论文报告也打印在纸上才给别人阅读。打印的文章固然清晰整洁,方便阅读,可却少了一份真实,一份情感;方方正正的铅字固然严谨工整,可却阻隔了人与人心灵的牵连。 为什么不试着手写呢,于人阅质朴娟秀的手稿,不正是蜕下外壳,敞开心扉的与人交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