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湖南各地因地制宜地将一项项“沉睡”的农村资产唤醒,汇聚成为“让土地更有价值、让乡村更有活力”的无限能量。2024年伊始,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湖南乡村微观察:“沉睡”资产生金计》系列报道,将目光投向广袤的乡村与厚重的乡土,深入三湘大地的“末梢神经”,讲述“沉睡”资产如何被唤醒,并在乡村振兴中迸发出蓬勃力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怡晴 张必闻 任晔 李依柳 实习生 漆璇 湘潭报道
2023年12月6日早上9点半,一场集体签约会在湘潭县产权交易中心进行,锦石乡东边新村、花石镇龙口村、湘潭梅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广东秋鸣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签订了为期5-10年不等的土地流转合同。
参加此次签约会的东边新村第一次和农业企业签订合同,对方还特地从外省赶来,这也让村民们颇感新奇。
广东秋鸣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的李玉秋曾任职于北大荒集团,后来南下广东清远创业,摸索适应南方特点的农业生产方式,从事农业近20年。他通过网络平台得知,湘潭这边的土地资源较多且适宜推进大规模种植、价格也相对优惠后来找地、看地,由此促成了本次签约。
湘潭县农村产权交易集体签约会现场
李玉秋所说的这个平台,就是湘潭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湘潭市农交中心”)。2023年2月27日,湘潭市紧扣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线,正式授牌运营该平台,并整市推进数字化农村产权交易业务,通过数字与运营科技不断盘活农村“人地钱”三要素。
这也是湖南首家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的市州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
同年7月13日,在湘潭市农交中心成立后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湘潭市就完成了统一联网、四级联动的市-县-乡-村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的搭建。湘潭也于2023年11月成功被纳入全国推进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试点市。
一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模式的变革,以一种势不可当的态势涌入湘潭市农业农村领域,深切勾连每个农民的生活。这将激起怎样的故事?
信息透明,精准把控农村三资的流向
湘潭市农交中心的成立时间还不足一年,但它有一个“大目标”——发展成为集农事服务中心、土地流转信息中心、农业数据中心、农资结算中心、农机托管中心和融资抵押中心于一体的综合为农服务平台。
“也就是将农机、农资、农技、农产品电商等等与农村产权交易实现融合。” 湘潭市农交中心总经理周银辉解释道:“我们从土地流转开始介入,打通土地种前、种中、种后全链条的服务,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全流程介入,这意味着农村产权交易过程将透明化,“让阳光照向灰色地带”。
为了扫清农村产权交易的信息“黑箱”,湘潭市农交中心上线了产权交易竞价系统、融资管理系统、三资管理系统、数字高标系统与农村产权交易系统互联互通,目前已经实现土地流转、融资抵押、数据发现功能。“这让整个交易环节真实、透明、可回溯;既能有效保障交易双方的知情权、参与权,又方便政府实现全程监管、保证数据安全可信,防篡改。”
周银辉特意介绍了线上竞价交易系统。借助该系统能够最大化发挥交易市场“价值发现”作用,避免农村产权交易暗箱操作,促进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湘潭市的产权交易坚持‘一权一证,一证一赋码’的管理方式,做到笔笔可追溯,件件可查询。” 湘潭市农业农村局农经站站长周金芝介绍道,例如,在湘潭县推行的村级工程阳光交易试点,已经完成招投标项目21笔,为村集体节省资金达430.43万元。
湘潭县农村产权交易大数据
2023年12月5日,乘着寒潮来临之前,湘潭县花石灌区中梗阻畅通项目合荣村段正抓紧施工。这段近2公里的中梗阻项目建成后,将缓解1400余亩农田的灌溉压力。
这也是村里第一次通过在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以公开的工程招投标推进项目建设。“不仅项目的进度、质量远超预期,还节省了近20万的建设资金。”合荣村村支书、村主任蔡治卫难掩喜色地说道。
湘潭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贺斗志向我们介绍道,湘潭县通过在5个乡镇113个村推行统一使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三资”系统,“取缔了原来形如虚设的乡镇‘三资’平台”,以推动农村组织和管理现代化、规范化、法律化、科学化,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
“该系统在发挥对农村集体资产权益保护、监管职能的同时,也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贺斗志说道。
广纳“贤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位于湘潭市韶山旅游区南大门的韶润村,与景区“一墙之隔”的地方,一大块平整的土地格外引人注目。在这块土地的田埂间立着几个字牌,上面写着“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
这是北大荒集团在此开发建设的水稻种植示范基地。2023年3月10日,北大荒集团与韶山市韶山乡韶润村签订了流转年限为5年的146.84亩耕地+10.23亩池塘的流转合同,依托韶山红色文旅底蕴,通过平移复制北大荒标准化种植模式、先进技术和管理措施,打造“二次创业农文商旅结合示范项目”。
不仅如此,北大荒集团目前已在湘潭县的多个乡镇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而像北大荒集团这样不远万里来到湘潭发展的农业企业不在少数。据了解,湘潭市农业产权交易中心自运营以来吸引了50余家外地涉农企业来湘潭找地、看地,多家涉农企业已顺利落户。
在农业产权交易中心的牵引下,湘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农业企业前来“加盟”,这将加速推进当地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更新迭代。李玉秋告诉记者:“我们希望把在广东清远探索的生产模式与‘北大荒模式’结合起来运用到即将在湘潭建设的新基地,这一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土地利用率以及粮食产量,另一方面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也就是提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工作人员入户宣讲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模式
正如周金芝所说:“这些农业企业的入驻,一方面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将推动湘潭市农业的高效发展;一方面湘潭通过对流转的耕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投贷联动项目支持让‘粮田’变成‘良田’。”
而通过招商,土地也实现了“溢价”,“例如在鹤岭镇关峰村,村里原本一块荒地,但通过引进温州盛耀实业盘活闲置资产后,流转费达到了200元/亩。”周银辉说道。
与此同时,在推进土地流转之前,农交中心会以村民代表大会、上门宣讲等形式确保农民100%知晓、认可,同时优先本地农民及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如果村民有意愿继续种地,可以自选一个地块, 整个过程确保“不与民争利”。并且,外地涉农企业在湘潭流转土地后也需要在当地注册农业经营主体。
截至目前,湘潭市农交中心已累计挂牌509宗,累计挂牌面积12.7万亩,完成各类农村产权交易255宗,成交金额2.55亿元,其中承包土地经营权4.3万亩、经营性资产12.3万平米。累计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惠及农户9000余户。
多方联动,社会资本赋能农业产业
按照南方传统的耕作习惯,冬季本是“农闲”时节。在秋收之后,湘潭市各地的农田仍是一片繁忙景象。
伴着冬日暖阳,记者来到了位于韶山市银田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自2023年10月18日起,该村以“投贷联动”模式推进了807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进度超出预期。
建设完成的高标准农田
韶山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余勇介绍道,2023年,韶山市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任务为1.12万亩,总投资2651万元,其中0.65万亩推行“投贷联动”模式。2023年1月10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等投融资创新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2023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任务分解表,其中,湘潭市需承担3.42万亩的任务。
在此背景下,湘潭市农交中心搭建了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平台,对全市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项目管理、农田四情监测、农田产业溯源、农田运营情况进行管理。
与此同时,湘潭市农交中心还与金融机构开展密切合作,搭建农村产权融资管理平台,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与金融机构信息共建共享。
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湘潭市分行为例,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该行积极采取“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运营模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行贷款额度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匹配,年限最长可至30年,对具备融资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1-3年流动资金贷款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湘潭市分行副行长谭崇武介绍道。
在信息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这无疑是一个三方共赢的选择,不仅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降低了农业经营主体的投入成本,“对于我们金融机构而言,让整个信贷管理过程更加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贷款风险,”谭崇武补充道。
据了解,在湘潭,对于5年或5年以上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的服务对象,区县可申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试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他项权证(试行)》,市本级实行两证合一,申领《土地经营权不动产证》。“这就有效防止了‘一权多贷’‘一权多抵’等违规操作。”
目前,湘潭市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工作稳步推进,累计授信2.4亿元,累计放款2.32亿元。“下阶段,湘潭市将在数据信息化、服务便捷化、管理规范化上下功夫,争取更好发挥平台作用。”周金芝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张必闻 任晔 李依柳 漆璇
编辑:戴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