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得知,漳州龙海市月港棚户区改造工程已进入吊装阶段。作为福建省首个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的保障房项目,其8栋26层安置房上部主体采用PC构件(混凝土预制件),整体预制率约17%。
为该项目供应PC构件的是龙海本土企业福建建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企业,是福建省第一家PC构件厂商,但在2016年下半年拿下月港安置房项目之前的整整4年中,都未有市场订单。按照同行的说法,“先驱险变先烈”。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被视为建筑业的新“风口”。在官方叙事中,这种新型建筑模式将带来一场建筑业革命。时常见诸报端的宣传则是,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省工、省时、节能、减耗。然而,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业有着很强的由政策催生、靠政策维系的特点。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节点。
连续四年等不到订单
建超掌舵人洪建团,来自“福建八大建筑之乡”之一的龙海,多年来深耕传统建筑业。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大量倒塌的建筑,让他开始反思建筑业转型问题。他远赴日本、我国台湾等地震高发地考察。被广泛使用并且历经地震考验的装配式建筑,进入他的视野。
“装配式建筑在提高生产效率、推进绿色建筑转型方面,优势显着。”在其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情况下,洪建团决定提前入局,花费3000余万元,与包括台湾润泰在内的行业引领者合作,引进包括数百项专利在内的全套技术体系,这也成为日后装配式建筑国标与省标的重要参考。
2012年,建超长泰生产基地破土动工,这是全国第52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两年后,福建省第一条现代化PC构件生产线在这里投产。然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建超一直处于等订单状态。唯一实践的项目,是2015年封顶的自建的建超实验楼1号楼。这栋9层装配式建筑,预制率超过70%,是当时行业最高水准。
“我们一直在等政策出台。”洪建团说,终于,2016年2月,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份意见提出,用10年时间,使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此后,国务院、国家住建部先后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与行动方案。2017年5月,福建省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我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20%以上。
政策风向下,一批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建材生产企业,站上了新“风口”。继月港安置房项目后,洪建团又承接了龙海“四馆一中心”、月港中心小学、月港幼儿园等3个政府工程。其中,“四馆一中心”是福建省首个应用装配式技术建造的大型复杂公共建筑。龙海企业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参与当地紫云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
龙海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建筑业与工程管理股负责人吴亚杰表示,按照《2017年福建省装配式建筑工作要点》要求,全省全年应完成不少于300万平方米的指标,其中漳州的任务为30万平方米。在龙海落地的5个工程,基本完成了漳州全年目标。此外,在漳州实践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还包括位于漳州开发区的职工之家、“招商局·芯云谷”信息技术产业园一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