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学堂 | 农业题材之于美术创作

时间 : 07-19 投稿人 : 旺旺 点击 :

在“农业”题材的美术创作中,“丰收”是永恒的内容,也是每个时代主题中的主题。

农业题材之于美术创作 | 书画学堂

△王盛烈 农业生产合作社小麦丰收 1953年 年画

在新中国美术的创作中,从王盛烈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小麦丰收》、陈光健《歌丰收》,到钱松喦《水上高歌丰获归》、魏紫熙的《收获归来》,再到贺天健的《大有年》、关良的《丰收图》、伍螽甫《秋收风景》,美术家们一代代以画作表现着所熟悉的农村以及农业和农民,这些画作有真实再现,也不乏映照着一段时期的浮夸之风,然而却都是时代的印记,不仅构成了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也记录从1949年以来农民希望走向小康的真实的梦想与历史。

农业题材之于美术创作 | 书画学堂

△钱松喦 水上高歌丰获归 20世纪60年代 中国画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关良等一批上海画家笔下的丰收图,所表现的丰收多被突出的个人风格所掩埋。

从耕种土地不足到开垦荒地、围湖造田,从春播夏种到罱河泥积肥,从收割到拾穗,粒粒皆辛苦,每一个时节都与汗水和辛劳相连。脸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春夏秋冬,这就是农民生活最核心的内容。从延安到新中国以来,美术家们一代接着一代表现自己所熟悉的农村以及农业和农民,这些时代的画卷不仅构成了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而且也表现了农民在这个时代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无疑,“丰收”是每个时代主题中的主题。

农业题材之于美术创作 | 书画学堂

△魏紫熙 粮仓 1964年 中国画

王盛烈1953年的年画《农业生产合作社小麦丰收》是比较早的表现丰收的创作。这不是一般的丰收的晒场,而是有着拖拉机和脱粒机的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画面中蓝天白云下的金灿灿的晒场,有多种人物构成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表现了这一主题关联的多样的内容。干部和农民,农民和工人,而晒场上的各种人物的劳动,脱粒,装袋,搬运、称重等,以及画面右下角的那位操作拖拉机的工人正在给油壶加油,都把这种人物关系与主题的联系表现成一种可以叙述的丰收的内容,是这一时期中表现“丰收”题材的一件重要的代表作。

农业题材之于美术创作 | 书画学堂

△魏紫熙 丰收图 1959年 中国画

作为传统年画的在新中国的发展,新年画所具有的吉祥、喜庆的特质,最适宜表现丰收,所以,新年画中以表现丰收的主题,是传统年画中的“年年有余”的传续与发展,不仅为农民所喜爱,也为画家们所热衷。在新年画的表现中,除了直接表现晒场上的丰收景象,还有庆祝丰收的场景,如此都与新年画的特长有关。50年代有一批丰收与时政关联的成对的门画,如《年年丰收支援建设》《读书识字劳动丰收》,都表现出了它们的时代性。这一时期丰收与时政结合的代表作还有费声福1956年的《合作生产收成好社会主义幸福多》。在直接表现丰收的年画中,金梅生的《菜绿瓜肥产量多》《冬瓜上高楼》(1955年)等也非常特别,在当时广受群众欢迎,因为它是在海派月份牌年画基础上的发展,其中的《菜绿瓜肥产量多》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中的一等奖。

农业题材之于美术创作 | 书画学堂

△魏紫熙 秋 1963年 中国画

陈光健1961年的《歌丰收》,白逸如1964年的《书记开会回来了》,李百钧1964年的《芒种时节》,刘继成、张敬平、李朝祥1975年的《咱队又添新粮仓》,都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而利用“娃娃戏”的方式来表现丰收,则是新年画在表现不同主题方面的擅长,其中以“丰收乐”为题的年画就有很多。其它各种表现形式的有:王维典的《年年丰收》,刘福芳的《歌唱丰收》,黄妙发的《丰收图》(1961年),沈大慈的《丰收地里有亲人》(1977年),林美岚的《喜庆丰收》(1983年),王小玫的《又是一个丰收年》(2009年)。

农业题材之于美术创作 | 书画学堂

△魏紫熙 收获归来 67×134 1971年 中国画

江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河汊纵横,水网密布,风调雨顺,人杰地灵。1949年之后,钱松喦立足于他的家乡和周边的江南生活,创作了一系列农业题材的作品,其中有《秋耕突击队》《排涝》《军民浚湖积肥》《运料》《罱河泥》等,而《水上高歌丰获归》则是这一时期表现丰收的代表作。《水上高歌丰获归》有着不同一般的构图,在秋天红叶树笼罩下的河上,满载着丰收成果的船正航行其间,船上的人有的划桨,有的撑船,有的坐在稻堆上。而每一船上的稻堆上都插着红旗,表现出了那个时代中的特点。因此,画面中的景象也就成为那个时代中丰收图景。钱松喦用娴熟的技法,用文人的笔墨,在表现树木方面显现出了他深厚的功底。这里红叶所表现的几乎就是一幅江南的秋景,河边的芦苇以及水草的点缀,更把这个特殊地理环境中的景象做了基本的交代,而这些配景所构成的江南特质,也表现出了钱松喦艺术语言的特点。尽管河内这一满载收获的船队只有那红旗具有那种时代的装饰特征,然而它们非常自然的交错在一起,让人们感觉到了争先恐后。这种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内河中的小船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在数量上的彼此关系,以及满满的装载,正是江南农村生活的写照,而源源不断也成为这幅画的一个特点。从近景到远处一共有可数的8条船,而画外的存在则在预想之中。这8条船的表现以及它在画面上的角度完全不同,因为它们在行驶的过程中的这种不规则,正表现了规则中的运动的基本态势,也表现了钱松岩在构图方面的独特处理。为了寻求这种变化,为了表现变化中的生活,这幅画在整体的主题表现上显现出了多样性的变化。钱松喦在这幅作品中用一种貌似比较散的构图,而集中表现了秋天中江南常见的内河景观,它让人们看到的这样一种景象,正是人们可以感受到的江南的秋天这样一个丰收的季节。

农业题材之于美术创作 | 书画学堂

△应野平 丰收稻谷满仓堆 1958年

魏紫熙是同时期画家中创作“丰收”题材作品比较多的画家。他基本上立足于晒场,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了与丰收关联的内容。1959年创作的《丰收图》,画的是丰收场上的繁忙景象,前方的一群妇女正在用箩筐装稻谷,然后,在称重之后再经过一个运输机运到粮堆之中。丰收有个量化的指标,一定的量才能说明丰收。因此,在表现丰收的美术作品中,称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符号。许多作品都用“称”来表现丰收中的量化指标。魏紫熙《丰收图》所表现的不仅是农业生产丰收后的繁忙以及晒场这一特定场所关联的内容,而且还表现了农村妇女在晒场中的作用,是那个时代中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具体写照。这之中除了普通的劳动妇女之外,还有知识青年。在这样一个丰收的场景中,既有具体的劳动的过程,包括称重、记账,还有高高的粮堆,以及正在脱粒的景象,基本上把晒场上的每一方面的内容都包括在内,显现出的是非常的忙碌和有条不紊。因此,这不是一般的“丰收图”,而是有着与丰收关联的丰收晒场上的全部内容。此后,魏紫熙于1962年创作的反映江南水乡《丰收》,1963年创作的《场头小唱歌丰收》,以及1964年创作的《粮仓》,依然在晒场上做文章,表现出了在这一特定环境中对“丰收”主题的不同的表现,其中不管是热火朝天的劳动,而是劳动之余的小憩,其不同的角度都反映了魏紫熙的创作思想。

农业题材之于美术创作 | 书画学堂

△贺天健 大有年 1958年 中国画

《秋》(1963年)是魏紫熙表现丰收主题中的一件特别的作品,其竖构图比较好的表现出了晒场上的高高的粮堆,足以说明丰收,人物掩映其中变成了丰收的衬托。在这种对比之中,所表现的是丰收之后的农民话家常的情景。这里不管是劳动的工具,还是粮堆,在魏紫熙的笔下画的都是非常的简洁,尤其是那一根非常孤单的电线杆,表明了这里的农村已经通了电,已经有了机械化的劳作方式。但是,人们看到的赛场上依然是传统的稻堆的形式来囤积丰收的成果。主体中的一位农民正在向知识青年讲解稻穗的生长及其培育的经验,另一位在一旁闲听,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叙事,并没有复杂的结构,可是,人们看到了融洽的气氛,以及传统农业技术传授的方式,而这些知识青年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在农村学到了农业生产和丰收的一些技术,如此,把“丰收”题材的表现作了进一步的延伸。

农业题材之于美术创作 | 书画学堂

△来楚生 收菜籽 1958年 中国画

进入70年代,魏紫熙表现丰收主题的作品离开了他惯常的晒场,1971年创作的《收获归来》则把收获归来的空间放到了河堤之上,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情景。该画完全没有那个时代中的特点,没有红旗和标语,也没有那个时代中常见的许多符号,可是,表现人民公社的秋收却是非常平实的乡村中的一种特别的自然景象。画面前方的左边有一个水闸,表明了它是在河堤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之中。河堤边上秋天的红叶树林营造了整体的秋天氛围。在这平直的河堤上,前面是拖拉机,后面是马车,都是满载的收获。知识青年不管是开拖拉机,还是帮着拉板车,他们在收获归来的路上满载着喜悦的心情。这里以“归”为契机,离开了田地,离开了收割,也离开了汗水,而是在归程的路上,因此,归来的心情与正在劳动的状态完全不同。知识青年在农村这一“广阔天地”之中,在锻炼中成长,大有作为,正如同收获的今天一样,是一种不同于往日的特别的心情。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特殊年代中的景观,但是,魏紫熙在处理“丰收”题材,在处理人物关系以及知识青年和农民之间的关系等,都成为这个时代中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作品。

农业题材之于美术创作 | 书画学堂

△上海中国画院合作 大丰收 1959年 中国画

上海虽然是中国的中心城市,以现代工业和商业著称,可是,50年代的上海画家在国家的号召之下,与全国各地的画家一样,纷纷走向郊区农村,体验生活。赖少奇、林风眠、关良、陈烟桥、吴大羽、邵克萍等11人到上海东郊同心生产合作社;郑惠康、江寒汀、吴青霞等去上海北郊红旗农业社;谢之光、金梅生、金肇芳等12人去上海西郊农村。他们在这一时期都有一些反映体验生活成果的作品。其中表现丰收的有:贺天健1955年的《丰收图》、1958年的《运粮图》《丰年歌到处唱着》;王个簃的《露天粮库》;沈迈士的《早稻丰收》;孙雪泥的《西郊丰收》;应野平的《丰收》……。张大壮的《渔民干劲大,水产庆丰收》,应野平的《丰收图》,无不应合着时代的主题,充满了时代的形象符号,也具有时代的典型风格。其中像朱屺瞻的《江滨秋色》还题有:“亩产亿斤稻,网收万斤鱼。笔耕试验田,风格有革新。”

农业题材之于美术创作 | 书画学堂

△魏紫熙 麦收时节 1973年 中国画

而这一时期的林风眠也积极投入到农村题材的创作之中,然而,他的作品不仅缺少一系列的反映政治主题的形象符号以及典型的时代特色,而且不愿放弃自己的个人风格与追求,所以,尽管有着多方面的表现,有的画面中远处也有林立的烟囱、高炉和滚滚的浓烟,比如《田间》《育花》《育种》《劳作》,亦有努力,但没有成效,不能为这个时代接受。而林风眠后来创作的《捕鱼》却是暗黑的调子,与时代风格中的霞光满天、阳光明媚,背道而驰,难以和同样是反映渔业丰收的张大壮的《渔民干劲大,水产庆丰收》相比。从构图方面来看,尽管林风眠的神秘的方构图能够将他的各种题材都稳妥地安排在其中,并表现出审美上的独特个性,可是,方构图的局限性却难以表现宏大的叙事主题,尤其是在主题创作中需要能够有叙述的内容来反映主题中诸多问题的相关性,特别是在左右和上下的延展方面,缺少应有的伸缩性。因此,在林风眠努力表现新社会主题的画面中,构图的制约也使得他不可能像同时的画家那样在一个画面中表现复杂的主题关系,更不可能像朱屺瞻的画那样利用空白处题以歌颂时代的诗句。

农业题材之于美术创作 | 书画学堂

△关良 丰收图 1958年 中国画

而关良的《丰收图》也是这样,他所表现的丰收被突出的个人风格所掩埋。

到了1963年,伍蠡甫画“南汇县三灶季桥公社秋收的一个图景”,画面中几乎是自然的表现,毫无时代的修饰,那么,不管是丰收,还是新农村,都与当时的时代相去甚远,因此,这种反映上海画家在整体上的表现,则难以为当时的时代所接受。

相关文章

  • 书画常识 | 张大千亿元拍品都有哪些?
    书画常识 | 张大千亿元拍品都有哪些?

    张大千(1899-1983年)泼墨画家,书法家;他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又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张大千迄今共有9幅超亿元拍品,名列近现代大师过亿数量榜首。9幅亿元拍品总成交金额:1120,237,140元,均价约每平尺:6,022,780元。最高一幅亿元拍品由香港苏富比于2016年4元5日创造,成交价:227,100...

    1104 张大千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吕凤子最贵作品《 献粮图》欣赏
    书画文摘 | 吕凤子最贵作品《 献粮图》欣赏

    吕凤子说:“艺术制作止于美,人生制作止于善。”这是他做人的准则,亦是其创作的信条,是以德艺双馨,远迈同侪。当然,吕凤子并没有停留在“小我”的层面,而是上升到公私利益、国家兴亡的“大我”的层面。纵观吕凤子的艺术创作,1949年后,尽管他已步入生命的晚年,但他对新生政权和新的社会寄予无限期望,仍手握画笔,满腔热忱地去反映和赞颂新时代、新生活与普通民众的新面貌。△...

    1860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温柔与美好
    书画讲解 |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温柔与美好

    奥古斯特·雷诺阿,印象派代表画家之一。他擅长用看似破碎的笔触,捕捉风景中光线的变化和描绘人物的运动。雷诺阿的创作阶段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在巴黎的学习以及与印象派画家,如莫奈、西斯莱的交往,使得他喜欢使用轻盈明亮的色彩。这一时期,雷诺阿的作品表现出典型的印象派风格;1881年他的意大利之行之后,受文艺复兴大师们画作的吸引,也受新古典主义画派画家安格尔影响,...

    549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吴昌硕《贵寿图》赏析
    书画常识 | 吴昌硕《贵寿图》赏析

    △吴昌硕《贵寿图》此幅作品取富贵寿极,国色天香的好意头,两丛牡丹,学孟皋设色,比復堂风神,老笔颓唐,美不胜收,上缀行草书法,片言只字,卷气盎然,吴昌硕对牡丹有着特殊的看法,他说。有色无香,大似不通文墨美人,尊为花王,贮之琼台金屋,侥幸太过。表现出不羡富贵的清高品格,在以牡丹为画题的作品中,吴昌硕常将牡丹与水仙顽石并置,除了取富且贵兮寿而康之意,还有富贵神仙、...

    264 吴昌硕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王铎草书《临帖扇面》欣赏
    书画常识 | 王铎草书《临帖扇面》欣赏

    王铎(1592一1652),字觉斯,号嵩樵、烟潭渔叟等,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工诗文,擅绘画,书法宗“二王”,兼师钟繇、颜真卿、米芾,长于行、草书,书风奇纵雄畅,个性鲜明,成就卓越,为清初书坛巨匠。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王铎草书《临帖扇面》17×52cm释文:使至,得所进枇杷子,深慰悦。嘉果时珍味,独冠时新。但川路...

    1303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百科 | 黄永玉的画值多少钱?黄永玉最贵的作品都有哪些?
    书画百科 | 黄永玉的画值多少钱?黄永玉最贵的作品都有哪些?

    下面列出至今为止,黄永玉字画拍卖最贵的前20幅作品,来看一下黄永玉的精品字画到底值多少钱?1、田家梅 6325万尺寸:142×366cm拍卖时间:2013-12-062、秋色图 1642.43万尺寸:142×360cm拍卖时间:2017-11-283、荷花 1150.00万尺寸:72×179cm拍卖时间:2012-12-164、1988年作 河满子 946....

    1880 黄永玉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为什么端午要挂钟馗像?
    书画讲解 | 为什么端午要挂钟馗像?

    在很多地方端午节流传着挂钟馗像的传统,那么为什么端午要挂钟馗像?跟着美术资料网一起来了解下吧。为什么端午要挂钟馗像?民间流传钟馗能打鬼捉鬼,一般人们在端午节前后悬挂钟馗之像,用以镇宅驱邪,此习俗民间传说源于唐明皇。△关良(1900~1986)1980年作 钟馗捉鬼 彩墨纸本唐明皇有一次夜晚做梦,梦到一大一小两个鬼,小鬼穿的是红色的没裤裆的裤子,它偷了杨贵妃的...

    1105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溥儒绘画作品拍卖超500万的作品
    书画常识 | 溥儒绘画作品拍卖超500万的作品

    溥儒2000年至今,上拍作品数量达到8000多幅,总成交额17亿多,平均每平方尺拍卖价格达到10万元。2018年春拍每平方尺拍卖价格达到17万。下面列出溥儒绘画作品拍卖超500万的作品,以飨读者。· 傅儒 丁丑(1937)年作 山水清晖卷 手卷 设色纸本成交价格:1552.50万丨尺寸:39×1298cm丨拍卖时间:2013-07-07· 傅儒 1962年作...

    1921 溥儒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冯远人物画《八仙过海》鉴赏
    书画资料 | 冯远人物画《八仙过海》鉴赏

    纵观其绘画作品,笔墨语言从传统的疏淡飘逸、逸笔草草中抽离出形态美、黑白构成关系和可变性,与此同时还借鉴了很多西方艺术的造型结构、体量色彩等美感元素,突显了一种坦荡深沉、大气磅礴的艺术品位与特色。▲《八仙过海》178x96cm 纸本水墨作品《八仙过海》中八位神仙秩序井然,和谐共进,人物造型谨严传神,神鹤徘徊,仙气十足,画风突显了强烈的个人特色。水痕墨气,跃然纸...

    1581 冯远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陈逸飞《俪人行》能否续写亿元天价?
    书画讲解 | 陈逸飞《俪人行》能否续写亿元天价?

    近日,佳士得香港2018年春拍巡展北京站在佳士得北京艺术空间开幕,呈献2018香港春季拍卖的一系列艺术佳作,也提前曝光了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中的多件重量级拍品,诸如陈逸飞的《俪人行》、朱德群的《第51号——万家掩映翠微间》以及吴冠中等人作品。陈逸飞,《俪人行》,油彩画布,1997年作,190x208cm,估价待询在本次春拍中,最为值得关注的重器当属陈逸...

    1070 陈逸飞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张大千三跪红颜李秋君
    书画学堂 | 张大千三跪红颜李秋君

    一跪佳人 只为惺惺知己情张大千二十岁时,拼搏于上海画界,仿石涛的画到了连行家都无法鉴别真伪的程度。那时,宁波富商李茂昌也是被他“骗”过的富贾之一,不过他女儿李秋君笑着说画是假的,但作画之人天分极高,将来成就之大,将是划时代的。听了女儿的话,李茂昌便几次邀请张大千到宁波自己的府上小住,实际上是有意让张大千跟女儿相识。李茂昌的女儿李秋君毕业于上海务本女中,是远近...

    729 张大千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许幸之油画作品欣赏
    书画常识 | 许幸之油画作品欣赏

    许幸之(1904-1991),中国电影导演,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作家。 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苏扬州。擅油画,粉画、美术史。中央美术学院。1916年随吕凤子学画。1919年进上海美专,1923年在上海艺术研究所进修,后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画。曾任中华艺大西洋画科主任。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科教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许幸之油画 《巨臂》 19...

    1764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中国最著名的10位女画家
    书画知识 | 中国最著名的10位女画家

    1、潘玉良(1895-1977)潘玉良,中国传奇女画家,出身卑微,曾被人卖到青楼,从姬妾到一代画魂,潘玉良铮铮铁骨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敢于同世俗观念相决裂,与不平命运抗争。怀着对艺术的满腔热情,以顽强奋斗的精神,醉心于对艺术的追求。她以惊人的毅力和严谨的创作态度,经过超乎常人的努力。完成了从一介青楼妓女到享誉国际著名的女画家的蜕变。潘玉良拥有独特的画风,为了...

    934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吴冠中国画成交价格记录
    书画讲解 | 吴冠中国画成交价格记录

    至今为止,吴冠中国画拍卖价格超过1000万的有近110幅(含同一作品重复上拍),绝大部分是2010年以后成交的。2010年及2010年以前仅占9幅。下面列举吴冠中国画拍卖价格前20幅作品,以飨读者。top1. 吴冠中 狮子林 1.4375亿元尺寸:144×297cm拍卖时间:2019-06-02这是本作品第二次上拍,第一次2011年6月在北京保利以1.15亿...

    1569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文徵明《千字文》欣赏
    书画文摘 | 文徵明《千字文》欣赏

    《千字文》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们重要的国学启蒙读物,更是受到古今书法家的喜爱,像智永、赵孟和祝允明等都曾多次抄写这篇《千字文》。文征明一生也多次抄写《千字文》,他笔下的千字文,笔笔到家,灵动方整,功力可以媲美王羲之。文徵明89岁行书《千字文》欣赏以上内容《文徵明千字文欣赏》由美术资料网整理发布。...

    313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