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常识 | 方增先《粒粒皆辛苦》赏析

时间 : 07-16 投稿人 : 思翰 点击 :

《粒粒皆辛苦》是画家方增先于1955年创作。《粒粒皆辛苦》表现的是赶着满载丰收稻谷的马车的农民拾麦穗时的专注神情,赞美中华民族丰收不忘勤俭、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方增先以众人熟知的《锄禾》诗的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为作品命名,选取了一位老农拾起掉在地上的一束麦穗的瞬间动态入画,用质朴无华的艺术语言表达了粮食来之不易,每一粒都要认真珍惜的道理。与当时全国范围内的增产节约、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运动紧密连在了一起。

方增先《粒粒皆辛苦》赏析 | 书画常识

1955年,纸本设色,105cm×65cm。中国美术馆藏

该画画中近景为一老农形象,头带白色包头,身着青白色棉布袄。右手伸向斜前方,正欲捡起一棵麦穗;左手拿着一支旱烟袋和几棵刚捡起的麦穗。一张黑红的脸庞,低垂的目光凝视着地上的麦穗。下身着黑色布裤。褶皱用焦墨写成,略加淡墨晕染,不仅使笔墨效果上虚实相生,而且也恰倒好处地彰显了骨骼结构。布裤下面的赤脚被一条白色长汗巾遮住了大半,显露之处透视准确。长汗巾晕染较少,以书法线条组成其纹路肌理,颇具张力。

远景隐约可见两辆装满谷物的马车,施以淡墨浅色,成功地拉伸了画面的空间纵深感。画作的左下角用隶书写有“粒粒皆辛苦。一九五五年六月,增先”的字样。由于画作的成功,方增先在不同场合又画过同样的作品,有局部,全部的,以1963年的为比较完整。

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是歌颂了中国农民勤俭节约的美德与新时期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那双粗糙的大手是劳动者的手,它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身后的马车满载的是丰收的喜悦,是劳动的报偿,是真正属于平凡劳动者的美好生活。画中的老农是中国亿万农民中极普通的一员,然而,在他身上却散发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质朴、善良,有如家乡父兄那般质朴、亲切。

创作背景:《粒粒皆辛苦》创作于1955年的6月份。在此之前,方增先随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共同组织的“敦煌考察团”去了西北考察,归途上常看到北方农民在田地里收割小麦的情景。再加上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6个年头,国家百废待兴,国家要建设,自然离不开人,而人都离不开吃饭。因此,要建设富强的国家,首先就要保证人民吃得饱饭。所以国家强调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农业是基础中的基础,要大力发展,特别是粮食的生产更为关键,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节约粮食的宣传。节约粮食的宣传和眼前所见到的场景,使方增先想到了家乡的农民。作为农村出来的人,他深刻体会到农民对粮食的感情,正是种植粮食的辛苦使他们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粮食。周围的环境触发了记忆,使方先生将敦煌考察回来后的创作题材定位在了表现农民对粮食的爱惜上。《粒粒皆辛苦》的面世正是生活积累之后的艺术成果。为了突出老农民对粮食的爱惜,作者在远处画了运粮的马车,满载的粮食表明这是一个丰收的日子,但老农民并不因此而忽视那些掉在地上的麦穗。作者用老农民拾起麦穗的瞬间和满载粮食的马车加以对比,加强了珍惜粮食的创作主题,可见其构思巧妙。

我们理解一幅作品的价值,应该注意到它所处的历史位置。《粒粒皆辛苦》创作于1955年,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它符合了当时国家宣传的需要;从绘画专业的角度而言,它又为当时中国画领域内讨论如何运用西方绘画技术的问题提供了成功的参考。正是宣传与专业的两个方面,决定了《粒粒皆辛苦》的学术与艺术价值。

相关文章

  • 书画百科 | 吴冠中书法作品欣赏
    书画百科 | 吴冠中书法作品欣赏

    吴冠中的书法作品,其内容大多不是传统的名人佳句,而是其自己的一些创作体悟,如“高放风筝勿断线”,还有“笔墨等于零”、“我负丹青”等为艺术界所熟悉的吴冠中语汇。其书法也推翻了中国传统书法的书写习惯和常用幅式,创造了一种随心所欲的新图式。通过字体变化和笔画韵律的营造使其呈现各种变化,再加之上款和落款分别以不同的笔致写出,整幅简单而丰富,既有形式趣味,又有传统书法...

    462 吴冠中书法作品欣赏
  • 书画资料 | 郑午昌山水画欣赏
    书画资料 | 郑午昌山水画欣赏

    郑午昌(1894-1952),名昶,号弱龛、丝鬓散人,以字行,斋名鹿胎仙馆;浙江嵊县人。擅山水、花卉,尤长画柳树、白菜。亦善诗词、书法。精画学理论。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与画友汤定之、张善孖、符铁年、谢公展、王师子、谢玉岑(谢逝世后由王启之补)、张大千、陆丹林等,结为九社。郑午昌山水画欣赏:△郑午昌...

    1480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科普 | 傅抱石谈中国画精神
    书画科普 | 傅抱石谈中国画精神

    傅抱石认为“艺术为一国历史之最大表白。”由此,中国绘画则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而中国绘画之精神何为?中国画之变革何如?听先生叙之。傅抱石《观海》1962年,69.5X44cm关于中国画精神超然的精神第一,中国画重笔法(即线条)。中国人用毛笔写字,作画也用毛笔,书画的工具方法相同,因此中国书画是可以认为同源的。这是中国绘画超然之第一点。第二,中国画重气韵。...

    1995 傅抱石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鬼才宋雨桂作品欣赏【100幅】
    书画知识 | 鬼才宋雨桂作品欣赏【100幅】

    宋雨桂是一位天赋很高,悟性极强,才华横溢的书画家,有“鬼才仙气”之美誉。擅长山水、花卉、书法,尤以山水著称于世。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预科毕业。曾任民革中央画院院长、辽宁美术家协会主席、辽宁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等。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07年11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宋雨桂作品欣赏以上内容《鬼才宋雨桂作品欣赏》由美术资料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

    943 鬼才宋雨桂作品欣赏
  • 书画科普 | 王延格《菊谱图》欣赏
    书画科普 | 王延格《菊谱图》欣赏

    王延格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绘画山水和花卉,在摹古方面最为出色。《菊谱图》是王延格所画的一幅中国画。从绘画技巧上看,王延格在《菊谱图》中展现了他精湛的绘画技艺。他擅长摹古,能够准确地表现出菊花的形态和神韵。同时,他还吸收了西洋绘画中的透视和敷色等优点,使得画面更加立体且富有层次感。这使得他的菊花画作既具有传统的笔墨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王延格的这幅《菊谱图》...

    251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赵无极早期画作欣赏
    书画资料 | 赵无极早期画作欣赏

    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生于北平,六个月时随父母迁居南通。祖父是名秀才,父亲是银行家、收藏家。“无极”的名字是信奉道教的祖父给他起的,这一哲学思想也构成了赵无极艺术理念的内涵。14岁时他选择了绘画这个职业。父亲还亲自陪同赵无极到杭州考学,使他顺利地考入杭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 赵无极1948年作品当时的杭州美专人才济济,赵无极的老师是吴大羽和潘天寿。...

    396 赵无极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欣赏
    书画常识 |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欣赏

    杨子华,南北朝时期之北齐画家,生卒年不详。是北齐世祖高湛的爱臣,北齐世祖时(561年~565年)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所画马尤其生动逼真,据传他在壁上所画马甚至引起观者夜间听到马索水草而嘶鸣的幻觉。时有画圣之称。北齐世祖使其供职宫廷,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成为专门的御用画家。他所画人物形象丰满圆润,有别于顾恺之的“秀滑清丽”,他的...

    183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俞明简介及人物作品欣赏
    书画讲解 | 俞明简介及人物作品欣赏

    俞明(1884~1935),字涤凡,一作涤烦,江苏吴兴人,语霜侄。性聪颖,幼年在上海曾习水彩画,后专学陈洪绶、任颐人物画,尤善画仕女。笔墨沉着,意境清雅。亦工画肖像、花卉。弟子中有著名人物画家的徐操。以上内容《俞明简介及人物作品欣赏》由美术资料网整理发布。...

    853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李可染笔下的春色图
    书画学堂 | 李可染笔下的春色图

    李可染曾言:“吾爱江南,江南之美时萦梦寐,惓惓情深,不能自已。”李可染通过他的笔尖,画下了他眼中栩栩如生的春天。漫山遍野的春色新红柳绿,人间四月的美景不胜枚举,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胸中常常盘桓着秀美的江南,蜿蜒曲折的山脉、密密匝匝的村舍、一树树盛开的杏花重山深树、石桥民居、小桥流水、春雨杏花,应该是江南典型的景致吧,本就富有诗意的景色被挪到画上,真可谓“诗情...

    1780 李可染笔下的春色图
  • 书画文摘 | 冷枚精品《十宫词图册》,字画俱佳!
    书画文摘 | 冷枚精品《十宫词图册》,字画俱佳!

    十宫词图册描绘历代贤德后妃或贵族女子的故事,和《养正图》册具有同样鲜明的教育意义。对题有梁诗正书写的弘历承继帝位前于雍正十三年所作的诗句,与图画互为辉映。冷枚十宫词图册,清,10开,绢本,设色,每开纵33.1cm,横29.3cm。本幅无作者款印。钤乾隆、嘉庆内府收藏诸印。图册以历代宫廷生活为题,故每幅画面均有对宫廷建筑的描绘,但因为作者只是宫廷画工,并不具备...

    570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惠斯勒《罗瑟海特》赏析
    书画常识 | 惠斯勒《罗瑟海特》赏析

    惠斯勒(1834—1903)美国画家、蚀刻家,父亲是美国工程师,全家曾经住过圣彼得堡。《罗瑟海特》是惠斯勒绘于纸质手稿上的一幅作品。他深受东方艺术,尤其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因为他认为绘画与音乐紧密相连,所以他将自己的很多画作称为“夜曲”、“交响曲”或“改编曲”。人们较熟悉的其母肖像画就称为《灰与黑的改编曲一号:画家的母亲肖像》。早在1860年,惠斯勒就展出其泰...

    1843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启功花鸟画图赏
    书画资料 | 启功花鸟画图赏

    △1990年作 竹松繁盛 96×43.5cm△1947年作 亭亭玉立 96×33.5cm△启功 红竹 68×46cm△花卉 四屏 138×34cm×4△松芝图 94×81cm△启功 墨荷 31×26cm△启功 翠竹 94×57cm△竹石 34×45cm△启功 双清图 26×23cm△1992年作 夏荷图△梅竹 34×47cm△花卉 108×50cm△双犬图 ...

    1988 启功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艺术品的定价规则有哪些
    书画知识 | 艺术品的定价规则有哪些

    对于许多行业外的人来说,艺术品的价格一直颇具神秘色彩;那些看起来不过如此的“物品”竟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确让人不明就里。实际上,尽管其价值产生的逻辑与其他行业有很多不同,但艺术品的定价仍然不能挑战、颠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应该在交易中定价,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的买卖,就没有真正可信的市场价;如果没有经过真实的交易,充其量叫做“估价”...

    70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黄永玉笔下的菊花图赏
    书画常识 | 黄永玉笔下的菊花图赏

    下面为黄永玉拍卖最贵的菊花作品,2014年5月9日在北京以638.25万的高价成交。△2000年作《 聊斋黄英》144×367cm 638.25万△黄永玉《菊黄蟹肥》58×89cm△黄永玉 1997年作《重阳赏菊》68×98cm△黄永玉 1984年作《赏菊图》68.5×45cm△黄永玉 1980年作《白菊》37×26cm△黄永玉 1984年作《菊雀图》69×...

    1936 黄永玉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科普 | 2018何水法作品拍卖价格
    书画科普 | 2018何水法作品拍卖价格

    从以往何水法作品的拍卖价格,我们来预测一下2018年何水法作品的拍卖价格。2013年春拍,拍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何水法作品《总领群芳图》 尺寸 103.5×69cm 成交价 RMB 115万2013年秋拍,浙江丽泽拍卖有限公司何水法作品《春娇》 尺寸 68×68cm 成交价 RMB 80.5万2014年春拍,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何水法作品《暄妍》 尺寸...

    572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