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常识 | 潘天寿《雨后江山铁铸成》欣赏

时间 : 07-13 投稿人 : 玲玲 点击 :

在谈到潘天寿时,我们总是习惯把他视为花鸟画家,认为其花鸟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他整体的艺术创作中占主要地位。但从潘天寿的个人实践来看,山水画与花鸟画其实一直是两个并行的、互为倚重的创作题材。从潘天寿画作的传世情况来看,其山水画与花鸟画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出现。而在某些时期,比如在他1931、1933年发起、参与的两次“白社”画展中,山水画创作在其中甚至占了更大的比重,像《江洲夜泊》这样的代表性作品就创作于这一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具体讲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潘天寿进入了个人艺术创作全盛期,其山水作品气象愈加雄奇。事实上,由于“文革”之故,潘天寿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直至其逝年,艺术创作一直被搁置,鲜有力作诞生。所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可以说是潘天寿整个艺术生涯最为辉煌的时期。

这一时期,潘天寿在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两个方面,都有重量级的成果问世。在理论方面,成篇于1960年的《听天阁画谈随笔》,可视为潘天寿数十年艺术理论研究的总结。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方面,其重要的艺术创作更是数不胜数。在这一时期潘天寿共创作了近800幅作品。山水画《灵岩涧一角》、《记写百丈岩古松》、《长松流水》、《小龙锹一截》、《雨后千山铁铸成》、《雁荡写生卷》、《晴峦积翠》、《暮色苍茫看劲松》等等均创作于这一时期。作于1964年的《雨后江山铁铸成》即为寿公此一时期重量级创作之一。

潘天寿《雨后江山铁铸成》欣赏 | 书画常识

潘天寿 1964年作《 雨后江山铁铸成 》

尺寸:75.5×51cm丨成交价:1840万

拍卖时间:2014-11-21

依寿公画中自题可知,《雨后江山铁铸成》乃依米氏云山法成于皮纸之上。构图上,本幅取一水隔两山的布局,其经典的图式是由元人倪攒创设。潘天寿沿用了这种图式,但又略变倪法。具体到本幅,寿公对中段水纹并不做勾描,而以舟艇衔接上下关系,又用极具金石气的横排题跋来使画面接气。此外,潘天寿不爱用皴法,在这种两山隔水式构图中,他将皴法减到了极致,而以墨、色写山之质,并以留白夹杂其间,以求平淡天真之趣。

从画意构思上看,本幅取雨后山川“铁铸”之意像写景构境,全画之眼便在“铁铸”之上。事实上,在潘天寿艺术生涯中,他曾多次就这一画题进行过创作。早在1934年的《梦游黄山》图轴中便有表现,所谓“如画千山铁铸成”即是。到了1961年创作的《雨后千山铁铸成》图轴,画中之山已成“雨后千山”,重以雨后之景造境,在意境上更加神奇;而在1964年的本幅《雨后江山铁铸成》中,画家将对于这一画题的艺术关照,进一步进行完善和补充,在理论上使这一画题的概念臻于完备。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的《雨后千山铁铸成》与1964年的《雨后江山铁铸成》在构图、布局、用笔、用色上几乎如出一辙,甚至连纸张的运用都是一样的温州皮纸(该纸是当年浙江省专门组织省内厂家研制开发成功,并由潘先生亲自鉴定)。前者成画之后,即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后者则是潘天寿先生在得知其知己好友高培明先生极爱《雨后千山铁铸成》后,特意精心重制,继而赠予高先生。“文革”中,这幅画曾被抄走,“文革”后,高先生倾心找回,珍爱有加,从不示人。

潘天寿《雨后江山铁铸成》欣赏 | 书画常识

潘天寿 1964年作《 雨后江山铁铸成 》局部

题识:雨后江山铁铸成。偶以土皮纸作米家山水,别有意趣。六四年甲辰秋,寿者。

从实际创作情况看,画家对于艺术和生活见识的高低,是其艺术创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从这个角度讲,《雨后江山铁铸成》很能代表潘天寿艺术“眼格”的高明。画家对于山水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入某一个画家之眼的或为青青之山、潺潺之水,或为飘渺虚无的云山雾罩,而寿公所爱者却为雨后之山。独因雨后山景寓目清晰,颜色浓重,便似铁铸意味,这亦是潘天寿艺术感情的癖好所在。而“铸”之一字亦可概括其一身修养的内容——无论品德、思想、笔墨以至于艺术风采。而所“铸”对象,则是铮铮钢铁般的“骨气”。这种对于金铁骨气的追求,亦是潘天寿艺术生涯的最好代言。

喜爱铁铸意像,并不代表能够将这股铁铸之感完美的表现于纸上,技法的阐释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在本幅《雨后江山铁铸成》中,寿公以墨为主,以笔、色为辅,重以焦墨写雨后江山的“铁铸”气质。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潘天寿曾说:“画家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以焦积、破取厚重。此意,北宋米襄阳已知之矣”。《雨后江山铁铸成》可以说是对这段画论的极好注解。本幅中,墨色的主要功能是求取气韵和画面的厚重感,色彩功能居于其次。画家用焦墨点出江上奇峰,山腰空出白云回绕,江面不作勾描,对比反衬出云山厚重如铁铸成,而一反古今多少画家学米点山水迷蒙繁琐的陈旧格式,创造出新奇、强烈的新式云山图。是为寿公从传统中炼化出新的极佳范例。

相关文章

  • 书画科普 | 夏日看傅抱石笔下的瀑布,别样的清凉!
    书画科普 | 夏日看傅抱石笔下的瀑布,别样的清凉!

    家中挂有山水瀑布的作品是非常吉利的:瀑布在中国画论中称为泉,瀑布的功能宛如血脉般的贯穿山水全局。家中的瀑布画,应选择瀑布小而缓的,寓意行“运”流水,“石”来运转,钱财滚滚来。而大瀑布的山水画挂在公司客厅、会议室是非常吉利的。俗语称:“山管人丁,水管才禄”。好的山水瀑布画可使工作顺利,财运亨通。山水画中有了瀑布,有了水的润泽,也更具灵性。△傅抱石 1953年作...

    1503 傅抱石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夏圭作品《梧竹溪堂图》欣赏
    书画知识 | 夏圭作品《梧竹溪堂图》欣赏

    夏圭在图中描绘山居景色。远山青翠如屏,山溪江流处水势平缓,水际丛竹新篁,清润可爱,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在极其逼仄的尺幅间,画家运用的构图的繁简对比和表现手法的虚实映衬,反映了极为丰富的物象与艺术内涵。【名称】:《梧竹溪堂图》【作者】:夏圭【年代】:南宋【类别】:绢本设色【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以空蒙的山林为背景,并将溪堂及人物拉近,刻画至精...

    1033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刘海粟《斗鸡图》赏析
    书画文摘 | 刘海粟《斗鸡图》赏析

    中国近现代艺坛上,刘海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不管是早年的裸体模特事件,还是他与徐悲鸿的恩怨,都足以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晚年所创的独具面貌的泼彩之法,则又成为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独特存在。有人甚至将其与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之法加以比较,誉为双璧。△刘海粟《斗鸡图》1959年作事实上,尽管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之法亦受到西方油画传统及经典的影响,但...

    312 刘海粟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沈增植书法欣赏
    书画资料 | 沈增植书法欣赏

    沈增植(1850~1922),(一作曾植)字子培,号乙盫,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进士,官安徽提学使。其书学包世臣、吴熙载一派,晚年取法黄道周、倪元璐并上溯钟繇、索靖,于“二爨”颇有心得,终将篆籀、汉分、北碑、竹简、晋唐等各代书体和书风意思熔于行草书为一炉。沈曾植的书法艺术影响和培育了一代书法家,为书法艺术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于右任、马一浮、谢...

    1014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百科 | 董其昌笔墨精神与抽象表现主义
    书画百科 | 董其昌笔墨精神与抽象表现主义

    上海博物馆的董其昌大展影响深远,董其昌在鉴赏历代书迹中把对自己有感悟的优秀笔墨,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他的作品与一般以表现作品形象和形式为主的职业画家是有本质区别的,也因此很难为后来的职业画家所理解。实际上董其昌在艺术创作中的笔墨精神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抽象的表现主义。他和近代的黄宾虹一样,都以笔墨来表现自己的感觉。 后来的文人画家中最得其精神的是八大山人,...

    136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中央美院院长古元水彩画欣赏
    书画知识 | 中央美院院长古元水彩画欣赏

    古元(1919~1996),字帝源,广东珠海人,我国杰出的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1938年,古元离乡奔赴延安革命根据地,先后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1983年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梅雨季节,39cm×54cm ,纸本水彩,1992年△黄河纤夫,37.5cm×53.5cm ,纸本水彩,1992年△归途,42cm×55c...

    1756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沈周作品《垂钓》欣赏
    书画学堂 | 沈周作品《垂钓》欣赏

    《垂钓》是明代画家沈周所画的一幅中国画。这幅画的布局自然,画面和谐统一。画中的春湖柳溪,湖边老翁垂纶,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生活场景。这种构图既体现了沈周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又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老翁垂钓的神态安逸,仿佛与世无争,这种宁静的氛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意境。△沈周《垂钓》60×50cm从用笔和设色上看,沈周在这幅...

    1255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百科 | 吴昌硕临石鼓文作品欣赏
    书画百科 | 吴昌硕临石鼓文作品欣赏

    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其临写的石鼓文用笔遒劲,气息深厚,结体以左右上下参差取势,可谓自...

    799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文征明老师李应祯书法欣赏
    书画学堂 | 文征明老师李应祯书法欣赏

    李应祯(1431-1493)明代官员、书法家。初名甡,字应祯,以字行,更字贞伯,号范庵。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景泰四年举人,选授中书舍人,迁南兵部郎中,以南京太仆少卿致仕,人称李少卿。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自成一家。诏命写佛经,抗疏谓只闻有九经,不闻有佛经,弘治初历太仆少卿,人称李少卿,工书法,善楷、行、草、隶诸体。真书学欧阳询、颜真卿...

    744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颜真卿楷书《自书告身帖》欣赏
    书画常识 | 颜真卿楷书《自书告身帖》欣赏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作为其晚年之作,凝聚了他一生书法艺术的精髓,在字的结构、笔法、章法上都传达出了“人老俱老”的艺术境界。《自书告身帖》,楷书纸本, 凡三十三行,二百五十三字,结衔小字十三行,传为颜真卿所书的墨迹。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颜真卿《自书告身帖》《自书告身帖》是颜真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自书之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文凭,相当...

    1643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吴冠中油画《红莲》欣赏
    书画知识 | 吴冠中油画《红莲》欣赏

    此幅《红莲》作于1974年,从这一年开始,吴冠中在油画创作之余也开始画水墨,水墨的写意因素逐渐渗透到以油彩为媒介的作品中,从吴冠中在七十年代前期创作的一系列荷花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影响,而这种影响也是双向的。细观《红莲》一作,画面构图饱满,将视觉焦点集中在荷塘一隅,上满下空,空净的水面与密集的荷叶形成对比。荷叶尽管密集但却并不单调,画家在表现花茎时赋予其各种...

    1748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范曾《老子出关图》拍卖情况
    书画讲解 | 范曾《老子出关图》拍卖情况

    《老子出关图》是中国当代画家范曾 的作品,老子出关是其最擅长的绘画题材。画中的老子,白发飘然,襟带倏然,稳如山岳,又似乎全无重量,身形飘渺,又宛若就在眼前。早在14年前2005年的一场拍卖会上,范曾的《老子出关图》(见下图)以63.80万元成交,创下该场拍卖的最高价。△ 2001年作 老子出关图 63.80万范曾自作篆书题字,结字严谨宽博,用笔苍劲有力,为各...

    1220 范曾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们的拍卖纪录
    书画资料 | 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们的拍卖纪录

    下面分别列举至今为止,齐白石等部分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们的各自拍卖纪录。1、齐白石(1864~1957)拍卖纪录:9.315亿品名:1925年作 山水十二条屏尺寸:180×47cm×12拍卖时间:2017-12-17拍卖公司:北京保利2、黄宾虹(1865~1955)拍卖纪录:3.45亿品名:黄山汤口尺寸:171×96cm拍卖时间:2017-06-19拍卖公司:...

    511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刘松年《宫女图》欣赏
    书画学堂 | 刘松年《宫女图》欣赏

    《宫女图》是南宋著名画家刘松年所画的一幅中国画。整体画面采取竖向构图,层次分明,主体突出。画面中的宫女被安排在中心位置,其姿态优雅,表情自然。背景则以绿色植物和其他静物为衬托,为画面增添了深远之感。画面中的宫女形象栩栩如生,或凝神思索,或全神贯注,或嫣然一笑,极为生动传神。她们的姿态各异,富有生命力,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使人物形象毫无呆滞之感。这足...

    382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李白唯一存世书法作品亮相故宫博物院
    书画讲解 | 李白唯一存世书法作品亮相故宫博物院

    “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于4月3日—5月6日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举行。展览以国有博物馆中经张伯驹鉴藏的古书画为限,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三个部分。展品数量达33件套,是张伯驹鉴藏书画的一次大汇聚。张伯驹(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

    1912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