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群的艺术生涯开始于1935年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其时,15岁的朱德群还叫“朱德萃”,因为还未毕业,他便拿着堂兄朱德群的毕业证去报考,结果哥俩终生使用着同样的名字。
在林风眠校长操持下的杭州艺专,注重中西兼修,朱德群在那儿向吴大羽学习西画,向潘天寿学习国画。“杭州艺专的教授非常好,鼓励学生向前。那里教学严格,办学方法、路线与欧洲相接。当时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见到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学生们都晓得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这样到巴黎学习就不存在衔接问题。”88岁高龄的朱德群回忆。在艺专,朱德群还遇到了两位交往一生的好朋友——赵无极和吴冠中,他们都是朱德群的校友,其中吴冠中还是在朱德群的鼓励下,才报考该校的。为此,吴冠中一直心怀感激:“若不相遇朱德群,也就没有画家吴冠中。”多年后,他们相继去了巴黎,并先后被授予法兰西学院院士,成为闻名世界的中国现代艺术的“留法三剑客”。
1955年,35岁的朱德群决定离开台湾,去巴黎寻找心中的艺术梦想。在去马赛的邮轮上,朱德群邂逅了自己美丽的学生、前往西班牙马德里留学的董景昭,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后来,董景昭成为朱德群的终身伴侣。1956年,朱德群以董景昭为模特画的《景昭肖像》在巴黎春季沙龙获荣誉奖,下一季,他的第二幅《景昭肖像》拿下银奖。这两幅作品也是朱德群20年古典写实绘画的终结。
▲ 朱德群《景昭肖像》
朱德群早期的具象作品,无论是油画还是素描,几乎所剩无几,所以呈现在这里的《景昭肖像》(布上油画 81cm×65cm 1956年)实在是十分地宝贵。这已经是他到法国之后的作品了,可以见识到他的写实功底有多温情、扎实。在这幅画之后,他彻底地与写实油画告了别,而进入了抽象绘画的领域。
20世纪前期,正是野兽派、立体派等抽象绘画席卷欧美艺坛之时,朱德群要在巴黎立足,必须“转型”。正在这时,朱德群被俄裔画家尼古拉斯·德·斯塔尔一幅名为《花卉》的作品迷住了。这幅由色块和线条组成的抽象画作,蓦然看去却是一盆绽放的花朵,朱德群也因此感觉到了老子所说的“惚兮恍兮”的意境。
朱德群决定拜别具象,进入抽象。在此期间,和留法女画家潘玉良的见面,也使朱德群深受触动。潘玉良虽早在30年代就到了巴黎,但在法国艺坛却影响式微,“在艺术上我尊敬她是我的前辈,但在巴黎的艺术圈子里我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
朱德群开始多方借力,完成自己的华丽转身。“其实中国绘画有抽象意义很早,尽管中国人没有讲‘抽象’这两个字,但是从唐宋的绘画中都有所体现,画中有抽象的因素”。而塞尚也对他助力颇多。“塞尚对后来的艺术影响很大,我那个时候一直在研究塞尚,塞尚把传统的绘画画面彻底改过来了。”朱德群说,在塞尚的画中是“一块”东西,比如桌子上的书、杯子、笔、本子等不同的东西,到了塞尚那儿就变成了一件东西。“这些就和以前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还有印象派完全不一样,到了塞尚那里画面就没有透视了,这就是塞尚对现代绘画的贡献”。
▲ 朱德群《宁静》
1956年,朱德群开始将自己画中形态慢慢抽象化,到1957年,他在巴黎展出的画,已全是抽象的面貌。朱德群的变化,引起了法国幻觉派艺术家让·科克托的注意,他邀请朱德群参加在王宫剧院举办的今日绘画展。与现代派大师毕加索、米罗和马克斯·恩斯特,同场展出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