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牌
对羊脂玉"油性"丰富的原因,目前说法很多,但首先要说明的是,羊脂玉本身内部不会"出油",有油性的原因是我们通过视觉观察或者上手把玩后,玉的表面显出类似油脂的光泽。
对于视觉观察到的油脂状光泽,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因为视觉看见的"油光"其实是一种强烈且柔和的光线反射现象。随着玉器抛光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玉质,将玉器表面打磨成具有一定粗糙程度的亚光或者高抛光,同时施以一些油性化学物质,使玉器表面很容易呈现出强烈的油脂状光泽。这种油脂光泽随着化学物质的挥发会逐渐消失。但是很多用以对玉器表面进行处理的化学物质挥发速度很慢,甚至经历数年,所以我们在购买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察觉,直到几年后才发现当初买的玉怎么变得很"干涩"了?而有些人一直将玉随身佩戴,身体的油脂不断补充到玉的表面,这种情况下更是难以发觉,不知道自己买的玉,它的油性其实只是表面处理的结果。
上面讲的是视觉上的油性,是不可靠的;真正的好玉,必须具备手感的油性:即用手把略微玩后,表面迅速呈现出明显的油脂状光泽。这种手感的油性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玉石的细润程度,二是玉石的颗粒度大小。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手指及皮肤表面都有少量油脂,当这些油脂被抹到一个粗糙的表面时,由于无法填充表面的凹陷,所以依然显得粗糙黯淡。但细腻的表面由于比较平滑,则很容易被少量的油脂填平,此时光的反射也大大增强。因此,细润的玉经手把玩后,极少量体脂即可涂匀表面,使反光增加;越细润的表面,越容易被擦出光泽。这就是为什么和田籽料,上手轻轻把玩便会显出油润的光泽,而细润度较差的山料则要反复摩擦,腻满了油脂才能显出光泽。
但是细润的表面被油脂填平后,反射出的光泽并不全是油脂状光泽。矿物的颗粒度对反射光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颗粒度非常小甚至整体结晶的矿物表面,反射的是玻璃光泽;颗粒度逐渐增大时,反射的光泽转为油脂状;颗粒度进一步增大,则反射光呈现蜡状。和田玉的颗粒度大于翡翠等矿物,不会反射出玻璃光;颗粒度小的籽料或者高级山料,会反射"油光";而颗粒度较大的"料子",例如罗甸料,即使反复打磨,蜡状的反光依然使其看上去像一块塑料。
很多人认为玉的油性与密度也有密切关系。虽然目前小编还没有找到科学的证明,但是这一点看来似乎是正确的。密度高的和田玉,晶体纤维排布紧密,光线射入玉料时,走不了多深便会被晶体纤维的界面反射回大部分,于是产生一种似透非透的感觉,这与动物油脂似化而没化时的感觉很像。而密度差的玉,晶体排布疏松,光线透射率增加,矿物晶体的感觉也随之展现出来。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大体明白了,以新疆地方标准评判出的羊脂玉,是结构细密,纯净度高的优秀和田玉个体。这种和田玉,美丽而含蓄,手感舒适,同时物理性能及其优良,可以历经岁月而不易损伤。
过去我们以经验来筛选羊脂玉,目的是找到色泽美丽同时品质优良的极品个体;现在依靠科学,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检测玉的品质,并以此确立标准来评判羊脂玉,这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而且,随着标准的不断细化,科学化,相信有一天和田玉会走出我们东方文化圈,走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