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把玉琥作为“六器”之一,“以白琥礼西方”。什么是玉琥呢?《说文》的解释为,“发兵瑞玉,为虎文”。这是汉代学者对玉琥的认识,这种玉器在器型方面的特征我们还不能十分肯定,在目前发现的古玉中,流行时间跨越几个朝代,且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虎纹玉尚未出现。“六器”中的璧、琮、璜、圭、璋,都是几何形体。玉琥可能与“六器”中其他五器相同,是几何形玉。此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在古代玉器中,带有虎纹的玉器占有重要位置,同其他动物型玉器比较,虎纹玉出现得更为频繁,虎纹玉的发展也更具延续性。
新石器时代
在远古时代,分布于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出现了大量带有神人兽面纹的玉器,主要器物有琮、璜、T形器、柱形器等。有些神人兽面纹雕琢得非常细致,纹饰结构非常明显,上部为人首及人的上肢,下部为兽面纹和兽的前肢多岐尖爪。一些学者在分析了纹饰中兽面纹的多种表现的形式后认为,这种人兽主题中,兽所表现的可能是虎或龙。对此,其他学者很难提出不同意见。
新石器.玉虎头像 鉴赏要点:玉黄绿色,表面有乳白色斑。采用浅浮雕、钻孔和抛光技法制成。
商代玉琥
商代玉器中出现了许多虎形玉,有立体圆雕玉虎,也有虎形玉片。圆雕玉虎的尾粗而长,身体近似于方柱形。虎背到虎身两侧有明显的转折,虎的臂部及肩部略凸,背的中部微下凹。虎身纹饰抽象而夸张,为常见的双阴线折线纹;粗颈,小头,头与身等粗。虎形玉片有些是用玉璧的残片制成,因而虎身略弯,呈璜的形状。玉虎片一般为长尾,尾端上卷,张口,口内镂空呈多角星状,口中似有尖牙。虎身装饰一般较简练,用几道阴刻线画出前后肢,眼部为挤压法琢出的圆片形眼。
商.玉琥尺寸:长11.7厘米(左),长14.1厘米(右)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及战国早期玉器中,出现了很多的虎形玉片,形状较抽象,四肢紧缩似欲突奔。虎为小头、粗尾,虎身的纹饰很复杂,有直角的“S”纹及其他春秋时期玉器常用纹饰,个别的还有似为“人”字的阴刻双连弧线。虎头小而方,眼为阴刻圈,虎嘴张开,上唇向上卷,多数玉虎片用玉不太好,开片薄,玉上有较重的沁色。战国时期的虎形玉片不像春秋时的作品那样抽象,而具有极明确的虎的形状,用玉也较好,玉片较厚实,虎身往往饰有弧线纹及谷纹。虎的头不大,但颈部略细,有的虎嘴部与龙嘴相似,唇形似斧钺。虎身为卧伏形。常成双出现,可能用于符节。
春秋.玉虎 鉴赏要点:此玉虎造型规整,方形头,微昂,四足卷曲呈俯卧状,尾上翘。
春秋.玉琥 鉴赏要点:器为一圆雕虎,做伏卧休息状,上颚上卷,下颚回旋,双耳平服。
春秋.玉琥 鉴赏要点:此器为阴刻兼浅浮雕一卧虎。圆眼,卷尾,尾饰“人”字纹。
战国早期.玉琥 鉴赏要点:玉料呈青色泛黄,半透明,有光泽。玉琥作昂首伏卧状。
战国.玉琥 鉴赏要点:玉质呈黄白色,有氧化白斑,玉琥为片状弓身形。
战国.黄玉虎形佩鉴赏要点:玉有褐色沁,玉虎造型别致,全身有纹饰雕琢,并有贯穿孔
汉代玉琥
汉代玉器中有许多神化的异兽,一般都有角、翼,风格极其明显。传世玉器中,有带有某些汉代玉器风格的虎形玉器,但风格似汉而非汉,多为后代的仿汉制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传世的汉代玉兽首,就其造型而言,应为虎头。这类作品的兽面略长,唇部略宽,直鼻,眼似球而凸起,有一种凶猛异常的感觉。
汉.玉虎鉴赏要点:青玉质、局部有褐色沁。圆雕,全器雕作趴伏虎形,后脚弯曲,前脚向前伸直
唐宋时期
唐、宋两代的玉琥,现在尚不能确定。有一些异兽,似狮而略瘦,小头,可能是在虎的形象上夸张而成。金、元时期玉器中较多出现了虎纹。这些作品被学者称为“秋山”玉,“秋山”玉是以图案为虎、鹿、柞树、山石为特点,反映我国北方民族射虎杀鹿的“秋山”活动。其中的虎形非常写实,虎头往往有一个“王”字,虎身带有黄色或黑褐色色斑,并饰“S”形虎皮纹。虎头鼻、眼部呈“凹”形。
宋.旧玉虎纹佩鉴赏要点:玉色青白,面有浅棕色小斑点与璺。
清.旧玉琥鉴赏要点:玉黄白色,整器近长方而作一异兽屈伏之形,该兽有鬃带须而类马
——此文出自于张广文所著《古玉鉴定.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