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有深刻内涵的传统文化,中国玉文化最突出的特色还在于“以玉比德”的用玉观念,经过历代儒家学派的传承与发展,伴随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不断融合,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深深镌刻在炎黄子孙的心里及语言文字系统中。
和田玉把件
众所周知,玉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在汉语的字、词和成语中,与玉有关的多达四五百个。这些字和词语所表示的多是与美好、尊贵、典雅、美妙、高尚、气度不凡、气节崇高等含义有关的。如:琦、琪、瑾、珵、瑜、玙、璇、珺、琳……这些汉字均是美玉的名称,也常常被用作人的名字。直接用“玉”作人名的也很多见,如:宝玉、黛玉、妙玉、香玉、瑞玉、玲玉、喜玉、冰玉,等等。
玉貌花容、如花似玉、面如冠玉……用以形容人的容貌姣好、美丽、好看;玉骨冰肌、冰清玉洁、玉质金相……比喻人品貌清丽、高洁、内外俱佳;字字珠玉、珠玉之论、金玉之言、玄圃积玉……用以比喻文字、言语的珍贵及文章的华美;金科玉律、金口玉言……用以比喻不可变更的言语、信条;守身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用以比喻人的情操像玉那样洁白无瑕,不容玷污;金声玉振,形容人的才学精到,声名远播;金友玉昆,谓一门兄弟才德并举;蓝田生玉,比喻名门出贤子;金玉满堂,谓财富极多,也用以形容人富有才华;玉楼金殿,形容楼阁宫室的精致优美,或指神话传说故事中仙人居住的地方;玉京、玉虚、玉清,是道教文化中天帝所居住的地方;玉郎、玉皇大帝,是道教文化中的仙官和地位最高的神;玉佛、玉观音、玉飞天、玉罗汉,则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晶。“黄金有价玉无价”,则很好地反映了玉的崇高地位与价值。而“人养玉,玉养人”,早已广泛流行于爱玉、赏玉、玩玉、珍藏玉的炎黄子孙中间,成为他们的宝贵体验与共识。
玉德内化为人的品德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代沿革,其具体内容和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但作为其主旨的关于秩序与和谐的理念未变,并且影响至今。“以玉比德”用玉观念的提出,正是儒家关于“礼”的教化中,引导人们加强自我修养、自律、自善,把社会规则内化为个人的内心尺度的具体体现。“以玉比德”的用玉观念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和仁、义、礼、智、信的哲学、伦理学思想以及外柔内刚、刚柔相济、温柔敦厚、鲜而不垢、坚而不蹙、廉而不刿、表里如一等美学品格,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发挥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中国玉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发展,不仅在于中国有相对比较丰富的玉石资源,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有深厚的生存土壤和极富生命力的哲学、伦理学与美学价值。其中,深厚的生存土壤就是具有悠久的未曾断裂的历史,并且能够在发展中不断吸纳、融合、发展、壮大的中华民族及其以礼乐文明为显著特征的传统文化。“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念,及其所蕴含的哲学、伦理学思想及美学品格,不仅使中国玉文化拥有无以伦比的魅力,也大大增强其延续发展的动力,使其表现出十分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