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我们
孔子曾言:“君子比德于玉焉。”是指君子当重视自身修养,因为玉也具备了人类所向往的所有的美好的品性,温文、宁静、含蓄、纯净、坚贞和正气。这句古训,是中国人与玉一见倾心的真情流泻。人活到极致,修的就是一颗玉心。
温润如玉,不仅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评价,更是一个人最高的修养。在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里,乾隆赠送给陈家洛一块当作与未来意中人定情信物的暖玉。玉上以金丝嵌着四行细篆铭文,正是:“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初看似乎不吉,其实隐含至理。
因为乾隆深知陈家洛年少气盛,易为至情所困,怕他至刚易折,伤己愈深,实乃关切之语。这亦是金庸所推崇的人生观:过刚易折,上善若水。真正的君子,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中,当温润如玉,既有清雅高洁之气,亦有温暖和润之风。
《诗经》里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讲的是一名女子对从军打仗的丈夫的思念,她怀念自己淳厚温和的丈夫,觉得他就像玉一样。可贵的是,玉的温润,却同样让人感受到坚硬与力量。
玉的品质是完善自我,而后润泽他人,既用不刺眼的光华给予世间温和,又用不温柔的要求精细打磨自己。在熙攘匆忙的日子的缝隙,与一个毫不起眼的的玉石为伴,妙处难与君说。而这难与君说的妙处,却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已藏得太久。
玉不琢,不成器,玉要琢要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玉与君子同理,唯有经受住艰难困苦的磨砺,在经验里磨练与光润,才能有所作为。
君子为人,能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君子为事,能圆润贯通、中正平和。看得通透却不刻薄,温雅有度而不伤,像玉一般自有气质,却不以此为利器,而是包容润泽。温和不夺目,温润而坚定,散发自己的光,却不遮挡他人的,有清雅高洁之气,亦有温暖和润之风。
中国人爱玉,不仅是爱其美,更爱其温润。或许我们未必能事事通透,时时温柔,但至少可以秉着修一颗玉心,以玉之温润修炼自己。待人时多一份关心,说话时多一点宽容,做事时多一种温和的坚定。
人活到极致,修的不过是一颗玉心。唯愿上善如水,温润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