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汉八刀”实际上是斜碾工艺的一种。斜碾工艺在西周时期已非常流行,其流程应是将砣具偏倾角度,利用其侧刃带动潮湿的解玉砂碾制,使线痕呈现出一面深、一面浅的斜坡状。因此后人又称之为“一面坡”技法。由于“一面坡”阴线沟槽的底部、斜坡以及器表所在平面对光线的反射情况不同,使其各自呈现的光亮程度也各异,从而凸显了较强的层次感与立体感,故在历代多被沿用。
汉八刀玉蝉
此外玉匠在初砣之后常加以精细打磨,所以线条截面砣痕尽化,光洁锃亮,细观之,则略有平行划痕的细磨砂状态。而现代的玉雕中的“汉八刀”则是运用当代雕琢工艺并继承其简练、粗放、左右对称的刀工,左右两道线槽所形成的“八”字的效果。
对于“八”字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种为“八”并非确指,这就如同“一而再,再而三”的“三”都不是确指,而只是一个象征,形容反复其多。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为“八”并不代表数字,而是“背”的意思。先来看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如何释“八”。他说:“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再有,习中国书法的人多数知道隶书的发明故事。秦始皇时候,有一个县令程邈犯了罪,被关了十年监狱。程某才华出众,在寂寞中不废创造,将小篆字简化便于书写,这就是后来说的隶书。秦始皇的国家军事政务繁忙,小篆的书写速度跟不上趟,而隶书的写法出现,不啻于今天的电脑录入,很快就流行了。程某因此得到赦免,还做了御史官。隶书的样子同今天使用的汉字已经非常接近了。再后来,隶书中又出现了一种同今天字更接近的写法,叫“八分字”。“八”,在这里做何解?它就是“背”的意思,特指一些字左右笔划相背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