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黄玉
东汉的王逸著《玉论》载玉之色为:“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这是说,玉有白、青、黑、赤、黄五色,而常见为青色、白色,黄色和赤色很少见。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研究认为:玉只有白、绿两色。他在《天工开物》中说:“凡玉惟白与绿两色。绿者中国名菜玉,其赤玉、黄玉之说,皆奇石、琅玕之类,价即不下于玉,然非玉也。意思是红玉、黄玉多是一些奇石,并非玉。
宋应星这里说的“绿玉”应该就是指青玉。而他不同意“赤玉”、“黄玉”为真玉。警示后世学者应该好好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赤玉”、“黄玉”究竟所指何为。但是,清代傅恒等所纂《西域图志》称和阗玉河所出玉有绀、黄、青、碧、白等色,另一位清代学者椿园在《西域闻见录》也说:叶尔羌所产之玉各色不同,有白、黄、赤、黑、碧诸色。
关于红玉和黄玉,我们多是从古代的说法而来的。但从古代的描述来看,红玉、黄玉到底是不是指的原生色还有待考究,而古人对于玉色的描述很有可能是对皮色的描述。
我们到底有没有发现红玉和黄玉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红玉、黄玉都是一种原生色,而不是次生色。即红玉和黄玉并不是指沁色和皮色。
先来说红玉,红玉一直是传说中的存在,也就是在古人的描述当中。市场中我们看到很多人说的红玉其实都是红沁籽料、红皮籽料,或者是一些染色造假。
很多人说自己手上的是红玉,但真正让行业内承认的红玉籽料目前来说并没有。
而对黄玉来说,我们可以在乾隆时期看到一些名为黄玉的作品。而因为国标对红玉、黄玉的定义仅仅是一种颜色,所以,现在一些拍卖公司也把黄口料(山料)或者一些黄沁籽料说成是黄玉。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黄玉。
所以,我们平常见到的“黄玉”,以黄沁居多,有一些黄口料,也有一些水石。真正让行业内玩家承认的黄玉籽料同样极为罕见,甚至可以说没有。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原生矿的红玉和黄玉籽料,只是一个传说,我们并没有真正见到。很多玩家手上的红玉、黄玉往往经不住推敲,都是以次生色的沁料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