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纹饰中,有一种缠绵长久的纹饰贯穿着中国玉器的发展历史---绞丝纹!
绞丝纹又称绳纹、绦纹、扭丝纹,因其纹线阴阳相间,形如扭曲的束丝而得名。最早实物见于良渚文化绳纹玉镯。
良渚文化绳纹玉镯
镯外围呈半圆,雕琢绳纹,上下边沿处由弦纹隔断,内侧光直无纹。这样的绳纹为半绳纹,并不绞圈。发展到西周时,见有双龙首绳纹体型璜。春秋战国时是绳纹古玉的鼎盛时期,绳纹镯、环时有出土。王侯贵族使用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的青玉较多,白玉极少。此时的绳纹较细密,并360度斜向绞圈,考古学术界将这样的绳纹称为绞丝纹或扭丝纹。
河南固始县侯古堆1号墓出土的春秋晚期绞丝纹玉环
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直径3.9厘米孔径2.5厘米,2001年候马市西高村出土,两件大小、形制相同。青灰色玉,圆形,断面呈椭圆形,体饰阴线刻扭丝纹。
陕西宝鸡绞丝纹玉环
有准确的考古资料记载河南固始县侯古堆1号墓出土的春秋晚期绞丝纹玉环、候马市西高村出土两件绞丝纹环和从江苏仪征市庙山村赵庄出土的西汉绞丝纹玉环,证明西汉时期有所传承。
汉时绞丝纹的运用范围有所扩大,常见于螭纹尾部、龙纹局部、两层或三层纹玉璧纹饰之间的分界线。两汉以后绞丝纹玉饰逐渐消失,宋时仿古,风行一时,偶见绳纹玉镯的出现,之后再度消失,直至明清时方见绞丝纹玉镯、玉环的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