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氏壁”的产地归属问题一直存有争论。1988年,我根据史书记载和大量的调查论据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和氏壁”是南阳的独山玉,卞和是南阳镇平人!依据如下:
一、和氏壁的外形与独山玉相似。独山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外表极易风化为“璞”,当时楚王命“玉人”辨认,按说“玉人”都是识玉人,他们之所以认为和氏壁是石头而不是玉,就是因为外面包的“璞”在作怪,所以从外形上看,和氏壁是独山玉。后附独山玉“璞”玉原石。
二、和氏壁的色泽与独山玉相符。据史记载,和氏壁为白玉,而独山玉就有白色品种,而且是最上等的玉料,其次,独山玉以色带产出,即一块独山玉正面看是一层白玉,而侧面看则可出现带状分布的白玉、绿玉、紫玉等,这也正符合史书“侧碧、正白,上蓝有紫”的记载。
三、楚时有开采玉石记载的只有南阳。独山玉的开采历史至少七千六百多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龙凤玉佩是南阳独山玉,已七千六百多年)。出有六、七千年前玉簪、玉铲以及用来加工玉的石钻、砺石。汉画像中的玉壁图案,甚至与北京奥运的图案非常相似。卞和能识得和氏壁,一定是经常与玉打交道的识玉之人,而楚时开采玉石记载的只有南阳。
四、和氏壁不可能是和田白玉。新疆的和田玉虽为白玉,但是在卞和生活的时代,国土纷争、疆界森严,他不可能万里迢迢来到新疆得到和田玉,楚国的始都位于现在的南阳市淅川县,加之在楚之前独山玉就已开采,宛城(现南阳市)为楚国重镇,卞和又是楚国人,且为平民,有地利之便,得独山璞玉可能性最大。
1、以郝用威先生为代表的月光石说。
2、以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先生为代表的绿松石说。
3、以袁奎荣教授为代表的变彩拉长石说。
4、以露良教授蓝田石说。经国家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有资料记载都是在和氏壁以后才有开采记载。
五、卞和是南阳镇平人。发现和氏壁的卞和是镇平人,县志有记载,其论据有四:其一、南阳是楚国重镇,镇平当时为楚邑。卞和又为楚人,居住镇平;其二、卞和是识玉之人,而镇平自古以来就是加工销售玉器之地,卞和就是经常与玉打交道的镇平人;其三、产玉的独山不但位于楚国,且与镇平相邻,仅相距20公里,镇平人卞和到独山采玉非常近便;其四、卞和姓卞,得宝玉被命名为和氏壁,在镇平城附近仍有卞庄、和营两个自然村,卞氏、和氏的村民们与卞和有亲缘关系。卞氏的族谱有记载,卞和之父娶邻村和营村和民女为妻(因当地风俗文化问题)按父母之姓氏“卞、和”取名卞和,至今,这两个村的村民们仍在从事着玉器的加工。
现经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走遍中国》栏目探寻考证,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研究中心主任江富建教授,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室主任年泽昌教授,宝玉石研究检测中心主任于方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蔡可勤、何明跃院长,中央民族大学珠宝学院王永铭院长,我国首席宝玉石专家故宫博物院院长杨伯达,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国家宝玉石检测中心主任毕立君,中国珠宝协会会长孙文胜,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于明,国际宝玉石研修学院院长,独山玉首席研究专家李劲松先生,上海同济大学历史文化遗产宝玉石研究中心元利剑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林兰东院长,一致认定和氏璧就是南阳独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