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长岗行政村凌家滩村,自1985年被发现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于1987年6月、11月、1998年11月、2000年10月及2007年5月进行了五次发掘。总共发掘葬48座,灰坑6个,祭坛1座,出土玉器上千件,其中以87M4出土的玉龟、07M23出土的玉猪及87M21和98M29出土的玉人最为珍贵。[1]玉龟、玉猪、玉人作为墓地陪葬礼器,其内里包含着凌家滩先人的精神状态。通过对陪葬已经祭祀所用的玉器进行研究,可以从中窥探凌家滩先人的精神崇拜问题,再现当时的社会精神状态。笔者在此抛砖引玉,草作文章以作探索。
新疆和田玉黄沁羊脂白玉籽玉挂件 婷婷玉立
一、从玉龟看天地崇拜
凌家滩“87M4出土1件玉龟,由背甲、腹甲两部分组成,背甲两边各对钻两个圆孔,两圆孔之间琢磨凹槽,背甲尾部对钻4个圆孔,腹甲两边与背甲钻孔相对应处各对钻两个圆孔,腹甲尾部对钻1个圆孔,出土时有一长方形玉版夹在玉龟背腹甲之间。”
[2]在王宇信与杨升南先生合著的《甲骨文一百年》中提到,用于占卜的龟甲“凡削、锯、切、错、刮、磨,穿孔以系等,已成为整治的例行工序”[3],而出土的玉龟玉版都有人工钻孔的出现,这些玉龟、玉版可能就是用作占卜之用。又有《史记·龟策列传》中记载:“略闻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龟,已则弃去之,以为龟藏则不灵,蓍久则不神。”[4]可知,夏代就已经存在使用龟甲进行占卜的情况。那么,据夏代年代不远的凌家滩先人同样也有使用龟甲进行占卜的可能。由此,可以推测87M4出土的这件玉龟玉版很有可能是凌家滩先人用来占卜的卜器。
在87M4出土的的一件玉版正中有一正圆形,内含有一个形似八芒星的图案(见图2),而八芒正与一年八季(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春夏秋冬,朝夕相继,循环往复,先人多将其归因于太阳的强弱升落,所以与八季应对的八芒可能就是太阳。[HYSoft1] 又有“四正”(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四维”(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方可与“八芒”相对,古代天圆地方,八方正代表的是广阔大地,而乾坤相对,那么“四正”“四维”代表的就是太阳。由此所得,玉版内心的八芒星图案极可能是太阳的绘形。
在环绕八芒星的正圆之外有八个规则的枝叶形图案,分别指向正北、正南、正东、正西、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这八个树叶图案被一个正圆圈住,正圆外又有四个与圆内相同的树叶图案,分别指向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个方向。这十二个树叶形图案,暗合“四正”“四维”的八方之数。由此,这些树叶形图案,可能代表的就是八方的社神。在蔡邕所著的《独断》上有言:“社神……举以为土政,天下赖其功,尧祠以为社。凡树社者,欲令万民加肃敬也,各以其野所宜之木以名其社及其野。”[5]可见,自古以来,人们便将树木当作社神的化身。所以凌家滩先人用八个方向的树叶形图案代表八方社神的做法就不足为奇了。俞伟超先生认为,这片玉版是先人占卜时,用来象征天神与地神的。[6]那么,先人通过在玉版前占卜,祈求、询问部落大事,将所问所求传达给天地并取得天地的启示,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对天地的自然崇拜。
二、从玉猪看动物崇拜
2007年5月凌家滩第五次发掘中,在M23中出土了一件大型玉猪石雕。这件玉猪全长约72厘米,宽32厘米,重达88公斤[7],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中出现的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玉质猪雕。玉猪整体由一整颗透闪石雕琢而成。猪身呈圆柱形,猪头部刻画明显,雕刻有一对立耳及明细的獠牙槽,可能曾附有一对獠牙。玉猪嘴部突出有凹陷,在鼻孔之上有鼻孔雕琢,栩栩如生。通过其牙槽和体型特点,基本可以断定这件玉猪的原型应该是一只野猪。对玉猪和M23墓进行地层学分析之后,可以发现玉猪与墓葬处于同一年代,也就是说玉猪是M23大墓的随葬品之一。但是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这只玉猪雕像位置十分特殊,并不在墓葬内部,而是压于墓葬上端并打破祭坛,其摆放形式十分类似于古代贵族墓葬内的镇陵兽。在玉猪之下的M23墓葬内出土文物极其丰富,包含了200余件玉器在内的数百件陪葬品,是数次发掘以来发现随葬品最丰富的墓葬之一。可以推断M23墓的墓主人极有可能是凌家滩部族中的某一任首领或者是大巫。《左传·哀公十五年》中有言“事死如(事)生,礼也”[8],将玉猪至于M23这座墓主身份极为高贵的大墓之上,极有可能是作镇守陵墓之用。然而似乎使用野猪作为守墓兽过于寒酸,其实不然。野猪的体型粗壮,头部较大,四肢短粗,平均体长为1.5~2米,重约100公斤。成年雄性野猪长一对长约10厘米的犬齿,其中有5厘米裸露于嘴外,形成獠牙,可以作为武器。野猪生性好斗,攻击性很强,且不惧虎狼,既食庄稼作物,又吃动物生肉。可见,野猪对于人类的威胁性极强。不仅如此,野猪的繁殖能力也极强。每年野猪可以产仔2到2.5胎,每胎就有8至16只小猪。也就是说,一头母猪一年至少可以产下16只猪仔。这种攻击力与繁殖力都极强的生物对于先人而言,不可不谓之为大敌。野猪既是杂食性动物,那么先人种植的粮食作物就常会被野猪作为嘴下之食。而野猪的破坏性极大,往往一只野猪的偷食就可以破坏一整片种植地。其实,仅从野猪的食量而言,并不能使当时先人耕作的作物损失一空,其破坏力在于野猪在进食时会在作物地中来回奔跑踩踏,十之八九的损失都是来自于此。这种情况在生产资料极其匮乏的古代,对于原住民的生产生活而言是十分致命的打击。而野猪体型较大,攻击能力强,一两人无法驱逐“入侵”的野猪。所以,部民一旦发现有野猪靠近,部民往往会全家出动,甚至数家出动,驱逐野猪,保护作物。久而久之,野猪于先民心中慢慢会形成一种恐怖且强大的形象,并逐渐被思想神奇化、恶魔化。所以,将野猪至于M23墓之上,充当护墓的神兽,就非常正常了。这种守护陵墓的神兽,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只是由于后来陵墓的扩大,护墓兽的位置也都有不同,例如,明孝陵的护墓兽在神道上就已经出现,有獬豸、麒麟等神兽,也有狮子、象、骆驼等礼仪瑞兽,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是这些瑞兽在当时社会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包含了辟邪的寓意。那么同样作为护墓兽的玉猪,在凌家滩社会中的精神地位已不言而喻。而这也恰恰体现出凌家滩先人在思想中动物崇拜的因素。